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2023-08-09 11:36王素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语境课文文本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新时期,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愈发显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阐述了文本细读的应用价值,运用案例分析法,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旨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教师的文本细读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文本细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06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渠道,也是吸取文本精髓的方式,有利于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文本细读是以文本为中心,重视对语境语义进行分析,研究文本内部组织结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活动,能助力学生借鉴所读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表达情感的妙处。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需要教师利用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情感表达等内容,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成果。

一、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细致分析文本语言,能够感受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把握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对叙事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进行全面分析,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文本细读中,学生通过参与文本分析、语境研究活动,能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不断增强信息获取能力,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丰富知识底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文本细读中,能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提炼和剖析,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底蕴,使之获得良好的思想启迪,初步把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在读课文或习作时,小学生将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与修辞手法、文字结构进行融合,转化为阅读方法、学习技巧,既提高了语文综合学习水平,又能丰富自我知识积累。

(三)掌握行文技巧

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能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行文技巧,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文本细读中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行文技巧,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立意、情感脉络等,能帮助学生掌握行文技巧,进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文本细读教学并非简单糅合阅读元素,而是需要教师立足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文本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在把握文本内部组织结构的同时,累积足够的阅读经验,进而掌握行文技巧,积累丰富的语言应用经验。

(四)领悟人生哲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包含深刻的寓意,开展高质量的文本细读活动,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触,帮助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小学生的思维会随文本细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强,教师利用多元化阅读活动来帮助学生解析文本,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加深对文本中人生哲理的领悟,促进其阅读效果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能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分析文本,让学生感受具体语境对语义产生的不同影响。学生在细读中根据教师的指导把握上下文的联系,发掘文本的意义,根据文本结构研究其价值,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切实提高阅读效果。

下面从创设真实情境、整体把握文本、设计阅读问题、小组合作实践四方面入手,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文本细读兴趣

何为真实情境?就是能引发学生真实体验感的教学场景,是教师有意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文本细读可以作为新思想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真实情境与文本细读的碰撞,能擦出令学生瞩目的火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中创设真实情境,能让学生感受真实语境下的语义变化,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深刻理解文本结构,对文中的语言描写、情感描写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地组织文本细读活动,运用有关课文的元素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能与教师一同研究语义,分析不同语境下语言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文本细读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宇宙的另一边》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浩瀚的星空图,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无尽遐想,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宇宙”情境中,使学生能对宇宙另一边神奇的秘密产生遐想。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想象“倒影”的科学性,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在文本细读中解读作者想象的内容。利用情境图创设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文本细读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1.第1—5自然段,浩瀚星空引发的遐想,一边是另一边的“倒影”;

2.第6—9自然段,作者沉浸在想象中,联想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堂;

3.第10—12自然段,作者分享自己的想象内容,令大家着迷。

学生通过阅读这三部分,结合对应的语境分析文本语言,能感受到文本细读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应该从以上三部分入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作者的语言,使学生能对文本细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与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表格、图画等方式,梳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不同,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提炼文本的主要信息。最后,教师从学生提炼的信息中找到“宇宙另一边的世界规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与分析,把握课文结构,聚焦文中的想象与现实的对比,激發学生文本细读的兴趣,让学生能读懂作者的思考以及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想象的魅力。

(二)整体把握文本,建构文本细读的共识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整体性特点,他们在初始认知中就将课文看成整体。教师在文本细读中把握整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达成共识,把握课文的整体,对课文的局部细节进行品读。

在文本细读中将课文中的一段内容进行细分,指导学生“以小见大”,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之处,适当进行解释和指导,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逐步建构有关文本的阅读共识。

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要从整体角度把握文本中的旅游元素,运用互联网搜索有关图文资料,依托金华美景图片、教材插图、情境图,指导学生画出自然段序号,接龙朗读全文,运用批注法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初步建构阅读共识。然后,教师从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游览顺序入手,指导学生在原有阅读共识的基础上,分析游记文学的语言之美,鉴赏不同语境下的游记语言,对情感、景色相关描述进行鉴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游记的基本写法,建构文本细读的共识,领略双龙洞的美景。

针对学生对全文结构的认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初步阅读共识,绘制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借助游览顺序,思考游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揣摩作者文本中的特殊情感。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通读全文,尝试画出游览路线,基于整体角度挖掘游记文学特点,畅谈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洞口”段落,分析“孔隙、内洞”的论述,想象游览路线中的沿途美景,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进行整体把握,建构文本细读共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流程图,让学生在阅读中,从泉水着眼,再拟行踪,尝试把溪流的走向总结出来,按游记的写作顺序,编写段落提纲,完善流程图,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最后,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旅行话题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参照课文进行交流和写作,让学生建构文本细读的共识,发展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设计阅读问题,明确文本细读方向

问题在文本细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直白叙述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识记生词生字,虽然能够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认识,但是很难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语文学习经验进行文本细读。而教师向学生提问,能精准切入文本细读,让学生主动思考有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设计对应的学习活动,保證全体学生都能在问题的驱动下,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在文本细读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思考,让学生明确文本细读的方向。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四季之美》一课为例,首先,教师设计导读问题:“一年分几季?分别是什么?每季有什么特点?”由此点燃学生的互动交流的兴趣,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阅读问题:“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分别是什么?作者怎样抓住四季不同美景进行描写的?”依托阅读问题,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细读,使学生把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问题的设计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文本细读的要求基本一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分四部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春天的春意盎然、夏天的万物生长、秋天的凉爽清朗、冬天的静谧美好。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语调、语速进行调节,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语境下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独特情感,将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让学生明确文本细读的方向,使学生能通过朗读有所收获,能明白作者对不同季节的看法以及喜爱之情。教师还应该出示文字置换图,要求学生分析课文语境,着眼于文本中的四季更替与景物细节描写,思考不同文本的语言,加深学生对语境的理解,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的鉴赏思维更加灵活。最后,教师提问:“春天黎明、夏天夜晚萤火虫、秋天黄昏鸟儿、冬天早晨落雪与日常所见四季之景有何不同?”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四个段落中的具体语义展开分析,在文本细读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小组合作实践,推动文本细读交流

小组合作实践是文本细读活动的常见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建构有关文本细读的共识,推动阅读经验、语文知识学习心得的共享、交流。小组合作实践打破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能推动文本细读中的交流。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在阅读中深入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对小组成员以及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所有学生能在合作实践中深刻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引发组内成员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能结合不同语境下的语义,进行深入分析,在字斟句酌中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全组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景阳冈》一课为例,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水浒传》《施耐庵的一生》《武松传》等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中,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借助多媒体搜索相关知识,观看《水浒传》相关影视剧片段,将其内容提炼出来,与课文中的故事进行对比,在小组合作实践中,初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武松并抛出问题:“武松打虎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利用问题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景物描写,在脑海中建构武松的人物形象。《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景阳冈并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在小组实践中设计手抄报,围绕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性格,介绍《景阳冈》故事的发展脉络,抓住人物的心理进行叙述,在组内交流中,紧扣文本结构以及特殊语境下的语言、情感描写,使学生能了解武松的性格,在文本细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实践中,借鉴他人的阅读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四段,赏析文中的精彩句子,利用合作实践激发学生的文本细读兴趣,利用组内接力朗读、跳读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对武松产生敬佩之情,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体现了引导精读、略读、自读的编排思路,教师应用文本细读,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整体把握文本,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分析文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文本细读兴趣,助力学生建构阅读共识。教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将文本细读与文本解读区别开来,能让学生明确文本细读的方向,推动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促进知识的共享,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永才《摭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教学》,《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3期。

[2] 陈亚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有效方法》,《教育界》2022年第15期。

[3] 张鹤《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意义及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1期。

(王素清,1982年生,女,汉族,福建福鼎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境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