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整合教学

2023-08-09 01:14赵海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言美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切实落实传统古诗词审美教育,教师应通过课程研磨,深度解析,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古诗整合教学,以研促学,磨炼精进,构建高效语文古诗课堂。本文基于大单元视角,从对比阅读、拓展联想、整合学习、语言活动等多角度展开探究,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 小学语文 古诗 整合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32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体量较大,内容也十分丰富,却零散分布在教材的各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如何将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有机整合,充分挖掘其文体特点和内涵,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况分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显著提升。

一、小学语文古诗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语文教材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大了古诗的比重,甚至还采用了文白混编的形式,根据单元主题穿插古诗。从这种编排方式中不难看出,古诗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整合教学对语文古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

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人作诗多具有意境美、韵律美、哲理美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读价值,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美的熏陶和滋润,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小学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都经过精挑细选,能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审美体系。

第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度较高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古诗多是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精简,内涵丰富,学生在学习中若想理解其内涵,就必须展开想象力,在拓展、联想和创造中深入感悟古诗的本质。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助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而古诗教学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创造等活动,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帮助,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探索古诗整合教学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教师应以一个中心目的为核心,将古诗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整合教学的策略

1.目标精准,通过分析诗歌深化情感

每首古诗中都蕴含着诗人充沛的情感,而解析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是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确定清晰、简约的目标,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并搜集同一诗人其他的作品,构建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同一作者不同佳作的过程中,感悟诗句中变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教师应以诗人为核心,着重讲解《夜宿山寺》这首诗,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分析诗中的情感。首先,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诗仙”李白的特点,他的创作风格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飘逸,或想象丰富。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这首古诗,并提出问题:李白说“手可摘星辰”,人真的能碰到星星吗?以作品为切入点,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精髓,“高百尺”“摘星辰”两个词,从视觉上烘托了山寺的“高”,也充分展示了诗人思维清奇、想象大胆的特点。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赏析李白的另一首古诗《宿无相寺》,让学生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深入探究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使学生的审美意趣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此,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求同存异,借助对比阅读锻炼思维

对比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将其合理应用在课堂中能解决学生学习中讨论不足的问题。大单元视域下,在小学语文古诗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分析题材相近的古诗,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阅读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阅读。首先,对比写作情感。同一单元内的古诗,虽主题相同,但不同诗人在诗句中寄托的情感却不尽相同,教师应以“情感”为引,指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让学生在直观分析中提高对古诗情感的领悟能力。其次,对比表现手法。传统古诗教学中,学生只能结合诗句展开探讨,缺少联想和启发,对古诗表现手法理解不足,整合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比两首或多首古诗表现手法的特点,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差异。因此,教师应在对比阅读中突出古诗的表现手法,借助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赏析,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最后,对比写作风格。学生学习过很多主题相同的古诗,但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迥然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研读关键词、分析创作背景、揣摩作者的心态,掌握古诗具体的写作风格。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池上》和《小池》这两首古诗在主题和名字上较为相近,但一个是五言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教师可以基于大单元视域,开展古诗整合教学。首先,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两首古诗,并提出探究任务“两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发现两首诗中描写的都是夏日中的美景,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的喜爱之情,由此,学生认识到两首古诗在写作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着相同之处。随后,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古诗,对两首古诗的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学生了解到《池上》这首诗是以叙事为主,而《小池》这首诗则以描写为主,二者在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最后,教师引导學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写作风格,在对比中发现两首诗虽然都用到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但《池上》的语言更加质朴、平实,《小池》的语言更加生动、鲜活,用美术创作手段来形容两首诗的写作风格,《池上》更像是白描作品,而《小池》则更像是水彩画作品。基于此,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在分析古诗的过程中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3.举一反三,利用拓展联想启发智慧

语文教学中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拓展联想。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整合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索古诗分类的规律,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进一步把握古诗的精髓。一般来说,古诗中字词的运用、意象的理解是学生学习时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举一反三”、灵活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同一词汇或意象,在不同古诗中引申出多个含义,进而在学习中展开思考和联想,以帮助学生探索学习的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举一反三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古诗题材进行分类,在拓展和联想中把握不同古诗的类别。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三首古诗时,应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出塞》这首诗后,部分学生会对“阴山”这一地名产生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将士要阻拦胡马通过“阴山”这个地方。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阴山”指的是阴山山脉,它在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带领学生认识作者在诗中提及地名旨在创造意象,抒发的是一种对故土和祖国的情感。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并结合教材注释对诗句中“江东”这一意象展开分析,使学生对意象的用途和内涵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学习《凉州词》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后,借助文中插图、注释及相关资料,自行判断《凉州词》的类型,以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实现知识迁移。基于此,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写作特点,能够在举一反三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并加强对边塞诗特点的了解。

4.互通有无,通过整合学习开阔眼界

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顺应综合教学思维,还要贴合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将从不同的古诗中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并在合作交流中互通有无,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一般而言,教師应以创作背景和文学知识为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诗句时,应加强对古诗创作背景的分析,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了解得越详细,鉴赏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侧重对古诗的背景知识进行整合,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注重文学知识的整合。古诗是诗人思想和情感凝练后的成果,短短几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典故、成语等,可以细分为无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分支出来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整合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中蕴含的文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先整合古诗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其他资源,对《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展开分析,学生阅读后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内容都是围绕南宋皇帝昏庸无能、朝廷软弱可欺来写的,但由于个人经历不同,两诗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将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整合起来,多维度向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国家局势,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走向。其次,教师应对诗中的文学知识加以整合,利用多媒体以对比的形式呈现《示儿》和《己亥杂诗》,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使其发现两首诗中都出现了“九州”一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疑:“九州”在这两首诗中代指的是什么?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探究后发现,“九州”代指当时的中国。同时,教师向学生呈现《题临安邸》这首诗并追问:诗中的“杭州”“汴州”是什么意思?代指什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杭州指的是当时南宋的京城,而汴州则是北宋的国都,当时被金人所侵占,作者通过对比抒发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统治者无能的愤怒。基于此,教师通过整合教学提出核心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诗中的地名展开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古诗中的地名大多有政治意义或文化意义,品鉴古诗时应结合创作背景灵活分析,帮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文化知识。

5.综合实践,开展语言活动提升素养

高效的古诗教学大多需要依托情境或任务,教师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平台,以实践整合理念。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先确定任务驱动活动,将单元内的古诗融入同一个任务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古诗进行综合学习。同时,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同一单元内其他课文的知识点,将总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引导学生逐层递进展开探究,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读写活动,读、写是语文的基本素养,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手抄报、古诗改写、仿写等活动,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通过手脑并用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多项能力的发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品鉴古诗的同时,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通过对比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让学生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以便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随后,教师精心设计读写结合活动,要求学生以“古诗中隐藏的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手抄报,手抄报中不仅要有古诗的相关内容,还应着重介绍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古诗中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手抄报中还可以融入拓展内容,各小组围绕“传统节日”,通过网络搜索、翻阅书籍等多种方式,寻找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将其与课内古诗进行对比阅读,并在手抄报上记录下阅读感悟和获取的新知。最后,教师要开展评选活动,要求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制作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一过程中,各小组不仅可以阐述创作思路,还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对比和分析中对这三首古诗和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实现高效的大单元学习。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大单元思想整合古诗,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助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教学创新和学生发展。但整合教学也对教师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不断探究和实践中提高自身古诗词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使古诗词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瑞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年第6期。

[2] 孙琰《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分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8期。

[3] 周小娇《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探析》,《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23期。

(赵海霞,1982年生,女,甘肃肃北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提升民族学校小学生语文素养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