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2023-08-09 08:36王作化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德育

王作化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教学管理中实施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在此阶段,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业与人生。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德育,提高小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本文就小学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 教学管理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57

德育、智育、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德育势在必行。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德育渗透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研究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德育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构建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工作制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全面优化和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全方位解读德育知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一个与时俱进的德育理念对于开展德育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使其生理、心理、思想、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优化,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其次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念,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把教师的选择作用转变为培养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三是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了解并重视学生生理、心理、人格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和特点,从多方面评价他们,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在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价值取向下,道德教育必须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形式上要有活力。

“新”应该包括三点: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电视、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电视、网络文化的普及,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要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二是要有新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形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小学的教学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是要有新的教学内容。不同时期的学生对同一教育内容的认同程度不同,教育效果也会有差别。因而,道德教育的内涵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小学生年纪小,交际圈小,要从小处着手,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抓住小事情,就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指导他们改正错误,使其不断发光,健康成长。抓小也就意味着要以“人人都是道德模范”来要求学校教职工,尤其要突出两个“任何”:第一,无论身处任何环境,只要发现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有“亮点”,教师都要及时表扬,并加以宣传,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二是教师在任何地点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苗头”,要及时教育、疏导,帮助其改正、克服。

在学生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细碎的事物,而学生的思维方式、品质以及言行举止,又往往深受这些细碎事物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要围绕着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碎事情,并遵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规律来展开。

重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娃娃抓起。教育心理学家曾说:“很多表面上看似偶然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是在幼年时期发生的。”因此,从幼儿时代开始,就必须强化对美德与言行的教导,让学生从小就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其行为。二是在生活点滴中渗透德育。道德教育的内涵,在于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经验进行拓展延伸,使其得到升华。所以,道德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做起,让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让他们回家后为自己的家长奉上一杯热茶,和身边的人交流时说“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表达自己的关心或歉意。

三、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多进行鼓励

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多听取小学生的想法和观点,而不能一味地让孩子机械记忆相关知识,因为小学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地位,使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礼仪。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线索,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内容,将德育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渗透德育知识。如教学课文《掌声》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爱的教育,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可以结合生活,对爱护小伙伴这一德育知识进行渗透,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也可以采纳他人的观点和看法。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好引导,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如果学生说出了一些好的想法或者意见,教师可以进行夸奖,这样能激发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学主体,仅仅要求学生遵从相关纪律,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行为不仅没有给学生带来好处,而且还背离了道德教育的本质。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班级道德教育既要有理论的支持,又要学生自觉践行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把道德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小学生的行动方式才能得到显著改善。为此,班主任应在教学中要设置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比如,班主任可以每周安排一份家庭作业,让孩子自己选择,不管是给家人洗脚,给家人做饭,还是帮家人做点家务活。同时,班主任还要让学生们把自己一周内为家庭成员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在下周的班会上向教师和班级成员进行讲述。这种实践活动能使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家庭,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家人的感情。

班主任也可以在班会期间组织演讲、表演等以德育为主题的班级实践活动。教师应每月组织一次德育讲座,主题可以是“心存感激”“送人玫瑰手余留香”“社会是我们的家园”。教师可以每次随机选择一名学生上台,这样大家会事先进行充足的准备。班主任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场关于道德教育的戏剧,内容可以是“讲文明、树新风、爱护公共物品、爱护宠物、照顾好宠物”等,在课下排练,在课上表演,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能丰富课堂形式,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开展德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状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危害广大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给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每个同学以及班级的总体情况,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为学生普及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播放德育相关的视频、制作以德育为主题的幻灯片、设置一些小游戏,等等,以此来更好地开展德育。

六、与家庭相结合,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一个坏的环境会让他们很难提升自己的品行。因此,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这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在教室里,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道德教育。其次,由于小学生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因此,教师要及时和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

七、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还有待加强,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意识,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更加明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班主任要做好表率,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自己成为所有学生的榜样,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业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小学班主任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改正自己缺点。班主任也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选择各个领域比较突出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让班干部以身作则,影响其他的同学,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好榜样,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的目标,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自我约束,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德,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进步。

八、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也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约束他们的行为。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在成长初期,对规则的真正功能和含义还不甚了解,因此,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表扬,既不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又不能使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实施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全方位监督,从而使各项规章制度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学校,一些学生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而违背了课堂纪律,教师要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批评,这样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把学生带到办公室,用温和的话语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教师的建议。这样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化解矛盾,让学生不再害怕教师,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九、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性

当下,很多家庭都是由几个大人来照顾一两个小孩,对孩子们的任何要求,他们都会尽力去满足,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好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缺少了感激之情。学生学会感恩,就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所谓的“报恩”,就是对孩子们“孝心”的培养。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懂得理解父母,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幫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善于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很多自然界的事物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了希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和谐相处。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感恩的价值。在学校里,同学们要和谐相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水平,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时,教师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全面、更合理,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上所做的相关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校的管理力量真正释放出来,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 邱曙光《浅谈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吉林教育》2021第Z3期。

[2] 王景春《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7期。

[3] 马文军《浅谈农村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效率》,《新课程》2019年第3期。

[4] 寇勇《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4期。

[5] 孙国菁《试论小学教学管理与德育工作》,《上海教育》1999年第5期。

[6] 陈玉平《小学班主任在实践教学管理中怎样加强德育工作》,《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年第28期。

[7] 赵芳《日常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的思考》,《学周刊》2020年第20期。

[8] 杨志明《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管理》,《中华传奇》2022年第26期。

[9] 潘新菊《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究》,《读与写》2022年第3期。

[10] 王祖兵《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抓好德育》,《明日》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德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