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力量,什么样的力量?
——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解读

2023-08-14 03:23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力量

郑 杰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创新写好文

“创新”是作文的不二法门,“创新”是我们作文栏目的根本宗旨,“创新”是我们美丽的面容,请刷脸走进我们的作文园地吧!

为了“创新”,我们需要跟随名师的脚步,学习名师作文的经验、方法;为了“创新”,我们需要让思维活跃起来,一题多写或升格训练,“登高望远”角度不同,风景自然不同;为了“创新”,我们必须加强演练,或模拟,或预测,在练习中做思维体操,刷头脑风暴,在自己的园地里练身手,一展雄风。

写作试题

(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题

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主题:“故事是有力量的”。“有力量”这一概括有些抽象,为给予学生启发,拓展学生思维,题干用四个“可以”列举了故事的“力量”。如此列举仍是概括,能不能更“具体化”地理解“好故事的力量”呢?

笔者认为,审题的关键就是理解题干的内涵,可以以问答的形式从以下方面思考:

①为什么说好的故事有助于表达和沟通?

答:在陌生的环境,人们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和发表观点的人似乎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达到表达和沟通的目的。

②为什么说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答: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就是通过讲述一个“好的故事”,使读者被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和顽强意志感动得如痴如醉,甚至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起到了反思人生、净化心灵的作用。

③为什么说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答:有一篇盛行一时的文章,叫《我的天才儿子》。故事以一位父亲的口吻,讲述自己得了抑郁症但坚持翻译工作的儿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未出之前,儿子只是一位普通的抑郁症患者和名不见经传的翻译者;但故事一出之后,无数同情和鼓励的目光投注到这对父子身上,使他们更加欣慰地面对艰难的生活,儿子的翻译之路也变得愈加开阔。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故事改变人的命运,所言不虚。同理,一个好的描绘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光荣形象的故事,有助于展现民族形象,让世界更了解中华民族。需要注意,“好的故事”未必仅仅指正面、严肃的故事,题干中也并没有明确这一点,所以能够有效展现“力量”的故事,无论其内容正面与否,都是“好的故事”。

2.关联

有了粗浅的理解后,审题时需要关联更多的素材,以深化理解。关联的方式有关联教材和关联自我。

根据《2023年四省联考座谈会纪要》,高考作文题“会加强对教材的考查反馈,反馈教材的形式会很多样”。笔者认为,“故事的力量”这道作文题就是反馈教材的一个尝试。回顾教材的单元写作任务,我们发现,如果切切实实按照教材去做的话,学生对于“故事”已经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如焦裕禄治理兰考的故事、朱自清荷塘月色漫步的故事、史铁生在地坛思考人生的故事、毛泽东在橘子洲头激扬文字的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同时,学生对故事的作用也有深切的体察:写一位身边的劳动者、写家乡人物志、写一篇文章谈谈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这些教材里和“故事”有关的作文习题,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思路和源泉。

与此同时,写作还要关联自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印证上述“故事的力量”,抑或是对“故事”有独特的认识。这些都可以写出来,成为文章具有独特价值的部分。

①阅读好的故事,汲取永恒力量;

②故事——沟通和表达的桥梁;

③“故事”何以“有力量”;

④“好的故事”之我见;

⑤我的阅读故事(或我的故事)。

构思方向1:走全面路线

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就故事的多种力量逐一进行分析。这样的文章特点是比较好写,面面俱到,中规中矩。

构思方向2:走专一路线

采用递进式结构,就故事的一种力量,深入谈谈自己的理解。就故事的力量之一进行深度思考,完全属于题中应有之义。这样的文章要注意前后的逻辑性,要体现思维的层递性,建议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框架。

构思方向3:走思辨性路线

对“故事是有力量的”进行思辨性思考,是由于人物和情节,还是由于读者的独特阅历,抑或是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此基础上,思考怎样讲好故事,发挥故事的力量。

构思方向4:走判断定义路线

根据作用,判断、定义“好的故事”,并就如何挖掘“好的故事”,如何讲述“好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构思方向5:走散文或小说路线

围绕“故事的力量”这一话题,写曾经读过的一则或几则故事对自己的独特影响,也可以写自己的故事,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就其“力量”进行阐发,不能只见“故事”不见“力量”。

佳作一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培育中国力量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 许牧阳)

①当先秦诸子以记述或庄或谐、亦实亦虚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故事最终汇聚成和西方文明媲美的中华民族三千年文明的思想渊薮,我们说——故事是有力量的;当宋朝的一位市井小哥听完三国故事,闻刘玄德大败而泣,见曹孟德得志而怒,忠义的道德以故事的形式播撒在民间,我们说——故事是有力量的;当《梁祝》的交响乐在耳旁响起,那承载着的梁祝故事引发了无数时空中的人们的共鸣,启迪人们爱而能死,死而犹爱,为爱而死,宁死而爱,我们说——故事是有力量的!

②故事,以其精彩的情节吸引人,以其独特的人物感染人,以其丰富的内涵启迪人。在口耳相传的年代,故事以文字、传说、戏曲的形式打发了空白的时间,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予着快乐与教导,塑造着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波诡云谲、纷扰不息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中国力量。

③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整理中国旧故事。中国有漫长的文明史和文化史,其中丰富的故事宝藏有待挖掘。历史故事给人以现实的反思,神话故事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民间传说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我们要借助古汉语知识,将这些古老中国的旧故事重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还要践行鲁迅“故事新编”的精神,以现代的眼光去观照旧故事,使旧故事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地适切新时代的读者。

④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发掘当代新故事。发掘当代故事,记录当代故事,就是真诚记录历史。身边的最美劳动者,以实际的行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最能引起我们的感佩之意;家乡的革命英雄,以崇高的精神缔造着国家的未来、守护着自由和正义,最能引起我们的崇敬之情;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呼唤着时代的激情,也暴露出时代的问题,最能点燃我们的思想之火。这些都是值得讲述的当代故事。小人物名不见经传,更要用精彩而生动的故事弘扬其善,弘扬其真;大英雄随大江东去,被时间掩埋,更要用真实而庄严的故事记载其人,记载其事;社会热点容易引起轩然大波,更需要用理性而开阔、深邃而温情的故事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抨击虚伪与丑恶。

⑤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要讲好中国好故事。好的故事,一要善,不善不足以传人;二要真,不真不足以动人;三要美,不美不足以留人。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好的故事必须具备善的品格、真的特性、美的追求,才能在国人心中生根,进而塑造思想健全的国人,而人的力量就是中国的力量。只有讲好中国好故事,才能像莫言那样,把中国故事讲到世界的舞台,让世界了解这是怎样一个灿烂辉煌的国度、怎样一个骄傲自信的民族,从而使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在文化上也牢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认为,一个好故事的力量是可以胜过千军万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讲好中国故事本身就是培育中国力量、塑造中国辉煌。①先承接题意,为后面的论述做好铺垫。三个排比句,用典型的故事彰显表达思想、道德教化、精神感染的力量,气势恢宏,先声夺人。运用破折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②前半段顺承,后半段转折,将“故事是有力量的”转到“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中国力量”,很快切入主题。

③分论点一,整理中国旧故事。从文字整理旧故事和发现旧故事的新内涵两个角度谈“整理”的问题,体现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

④分论点二,发掘当代新故事。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需要发掘的小人物、大英雄的故事以及时代热点故事——很明显受教材的影响。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阐述,使段落内部的分析呈现出逻辑性的递进。

⑤分论点三,讲好中国好故事。好故事要具备真善美的标准,虽不免俗套,但“传人”“动人”“留人”的概括很是精炼。文中警句迭出,如“一个好故事的力量是可以胜过千军万马的”“讲好中国故事本身就是培育中国力量、塑造中国辉煌”。

总评

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很具体又很宏观的切入点,把“故事”和“力量”联系起来,甚至画起了等号: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培育中国力量”。“故事即力量”是观点的创新之处。在具体的写作中,作者有承题、破题的意识,即先承接题干中“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话题,再转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上去,然后从“整理中国旧故事”“发掘当代新故事”“讲好中国好故事”三个并列而含有递进意味的角度进行阐释,显得比较综合和全面。文章语言平实,警句迭出。

佳作二

关于我的童年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二6班 童小军)

①真是奇事!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两个毫无交集的女人会在这里相聚。

②清清是我的表姐,绰号好像是“洋鸭头”。她的脖子并不很长,但人人都这么叫她。我一年级,她五年级,我们同在一所小学。有一次,我偷偷跑去她教室,看到她在本子的边缘不厌其烦地画一个个小小的“S”,然后上下点两点。这是她对笔记本的装饰。外婆、妈妈和大姨不时地说清清小气,嘴巴厉害。我去清清家里时,她倒是从架子里拿出一袋青苹果,然后她弟弟——我的表哥一个,我一个。有一个夏天,她带我们去摘桑葚,回来时她叫我们把桑葚放在杯子里,然后给我们倒雪碧。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去她家,她说前几天用一种紫色的落花造了一条龙,后来那条龙飞走了,她弟弟可以作证。她弟弟说,是的,飞走了。我顿感失落,为什么不早几天来!在我的印象里,那确是一条神秘的龙,也是我永远也见不到的一条龙。长大后,我大概已经知道,那条让我魂牵梦萦的龙顶多不过是落花堆成的一个“S”而已。但我还是甘愿被它继续哄骗下去:我曾经错过了目睹一条飞龙的机会。后来,清清学美术去了,拿着画笔有模有样。再后来,她嫁到湖北麻城去了,丢掉了画笔,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外婆、妈妈、大姨评价她时也换了一副口吻。我们如今很少相见,见面也不说什么话。

③梦婷是我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一年级后我们就不是一个班的了。实话说,她到底在不在学校,我都不太搞得清。她是呆呆的人,一看就知道读书读不好。有次她没有交作业,老师问她怎么啦?她说:“老师,昨天我放学回家,爸爸妈妈就在打架。我爸爸把钱输了,然后打妈妈,用朴刀把妈妈的一个奶奶(乳房)割去卖了。我哭到很迟……”她讲时还是那么呆,似悲伤而又呈现出不懂悲伤的样子。老师只好安慰了她几句。我却为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倒灶的家庭感到怜悯。梦婷的家离我家两千米远,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她那正在扫地的母亲难过不已,心想:这位阿姨留着一个乳房,究竟还健不健康?梦婷肯定没看过《威尼斯商人》,那个用一磅肉还债的故事,定是小小的她的原创。哎,可惜了她的一身才华。包子是我儿时的好友,也是梦婷的邻居。包子对我说:“后来,梦婷更会撒谎了。有次她午睡过了头,上学就迟到了。她说自己来上学的路上,被坏人绑架到华光宾馆的二楼,连手脚都捆住了,嘴巴也塞住了,差点回不来。她叫‘救命,救命’,也没有人听到。她只好等坏人出去了,从二楼的窗户里跳下来,这才到了学校。”我至今想起这个故事,仍会想笑,但梦婷已不知所终,连包子也讲不清去了哪里。

④不能再讲下去啦。故事总是一个接一个,拼凑成人的记忆和生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生的十年三十年六十年,剩下的无非几个几十个几百个断断续续的故事而已。那些成为故事的生命,才算没有白活;而没有成为故事的生命,已经变成空白了。故事,像制成光盘的电影,其力量可以重现一个遥远的精神家园——尤其在碌碌无为的当下和稍觉迷茫的未来,故事更加强调着来时的道路、奢侈的慰藉和尊贵的踏实。①标题和首段都有设置悬念的效果。

②作者叙述了清清的故事,也讲了清清讲的飞龙的故事。故事里面套故事,既有过去,又有现在;既有清清,又有自我。细节真实,人物立体,感情充沛,故事之感动人心,见于此矣。

③作者叙述了梦婷撒谎的故事,又借包子之口叙述梦婷撒谎的故事。叙述者的多面性,避免了叙述的单调。而叙述内容本身的剪裁,更体现出故事本身的趣味性。一个把撒谎当成艺术的孩子,却使幼小的作者信以为真。谎言里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也播撒着认识世界的理性精神。故事是可笑的,成长是可贵的。

④作者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女人、两个毫不相干的故事归结到故事的力量——“可以重现一个遥远的精神家园”,看似穿针引线的最后一线,将两块颜色形状都不同的布联系在一起,从而也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故事可以重现人的精神家园。零散琐碎的叙述到这里变为齐整有序的叙述,前后自然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

总评

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很具体又很宏观的切入点,把“故事”和“力量”联系起来,甚至画起了等号: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培育中国力量”。“故事即力量”是观点的创新之处。在具体的写作中,作者有承题、破题的意识,即先承接题干中“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话题,再转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上去,然后从“整理中国旧故事”“发掘当代新故事”“讲好中国好故事”三个并列而含有递进意味的角度进行阐释,显得比较综合和全面。文章语言平实,警句迭出。

猜你喜欢
力量
不抱怨的力量
自然的力量
青年力量
坚持的力量
温柔的力量
爱的力量
“一个劲儿”的力量有多大
麦唛力量 (一)
聚集人大力量 帮扶困难群众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