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复习 用好教材 筑牢根基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2023-08-14 03:23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试题高中语文诗歌

姚 锋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全面推广使用以来,高考语文试卷的题量虽然基本稳定,但是试卷的阅读量却在不断增加。同时,选择题的题量在逐渐减少,非选择题的题量则在增多,答题书写量也在不断增大。不仅如此,为了纠正猜题押题、机械刷题和套路化答题等倾向,高考语文越来越强调根据文本内容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来设置试题,注重对考生以阅读和表达(写作)为重点的解决语言运用实际问题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因此,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必须着力做好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

那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将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落到实处,筑牢高考语文的根基呢?笔者认为,正确且有效的做法是系统复习,用好教材。

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引导教学”。近年来,高考语文致力于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 “以考促学”,促进教考衔接和“教” “学” “考”的有机统一,命题材料和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的关联度也在不断增大。具体表现为:

1.名篇名句默写大都直接取材于高中课文。

2.命题材料与教材紧密关联,如2022年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水稻育种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全国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的阅读材料“科学家栾恩杰”与《“探界者”钟扬》,全国甲卷的作文材料和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Ⅰ的阅读材料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等。

3.试题内容的课内外融合,如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和新高考Ⅰ卷的文言实词试题,全国甲卷第21题的修辞试题及全国乙卷第16题比较阅读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排遣离愁的方法的不同。

这启示我们,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想要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好高中语文教材。只是用好教材不是对已经学过的课文平均用力,更不是简单地把课文再“过”一遍的“炒剩饭”,而是根据复习的进度和需要,对教材内容区别对待,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就复习的具体实施来说,目前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普遍以某种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为依托,系统全面地展开,一般先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基础性较强的板块,再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等,而把写作复习训练穿插其中。有鉴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在一轮复习中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教材的问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是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和题型变化最多、最频繁的部分,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题型出现。近几年,全国卷的这一板块通常选用两个阅读语段,内容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新进展等方面,借助这些内容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句衔接连贯、语段内容概括及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的语言运用和鉴赏能力。其中,正确使用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成语,但题型由以往的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

该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取材广,变化快,时效性和应用性强,在一轮复习中,主要借助复习资料来进行。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教材内容来巩固复习效果。

首先,可以借助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探究性学习专题和包含较多成语的《劝学》 《赤壁赋》 《〈论语〉十二章》 《〈老子〉四章》 《滕王阁序》等课文,做好重点词语特别是成语的积累。摘录出这些课文中的成语,从出处、意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明确成语的来源、意义及使用场景以及误用示例等,从而有效促进成语积累,提高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其次,利用课文中与近几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材料字数相近、难度大致相当的语段,尝试拟制模拟试题。这样的语段,有的侧重描述故事,如《祝福》一文中“我”与祥林嫂的偶然相遇、《荷花淀》一文中水生与水生嫂的对话等;有的侧重状物写景,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荷塘” “月色”的描写、《我与地坛》一文中对“古园”景物的描绘等;有的侧重议论说理,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对“工匠精神”内涵的阐释、《说“木叶”》一文中对“木”的暗示性的分析等;有的侧重说明事物或事理,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对有关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中对“宣夜说”的分析等。这些语段内涵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粹。我们虽然学习过了,但是未必真正理解内容,复习时如果能深入分析探究,参照近几年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提出问题并拟出答案,对提高语段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题答题能力会有很大助益。比如,对“我”与祥林嫂相遇这一片段,可以提出:

1.“她一手提着竹篮……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为“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2.试分析这段人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对阐释“工匠精神”内涵的这段文字,可以提出:

1.文中的“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 “巧夺天工”等成语可不可以换成其他成语?为什么?

2.根据本段内容,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60字。

二、文言文

1.背诵篇目

近年来,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绝大部分出自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因此,名篇名句复习的重点应该是背诵并掌握这五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的背诵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最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背诵计划,分散有序、按部就班地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对《赤壁赋》 《离骚》等篇幅较长和难写难认、易错字较多的课文,最好抄写。在背诵或抄写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有可能成为高考情境默写的考查对象,情境提示语该如何设置等,以提高背诵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同时,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学文化知识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活用的实词、文言特殊句式等,摘录出来,分类整理,分析探讨这些文言现象的内在规律。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的进步与提升,还有助于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2.非背诵篇目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出处,不再局限于正史类古代典籍,而呈现出向《战国策》 《说苑》 《贞观政要》等其他古籍扩展的趋势,但阅读难度与教材中的传记类文言课文基本相当。阅读试题随文设置,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实词词义及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文言语句翻译及文章内容的提炼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利用好教材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苏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史传类文言文名篇。

对这类课文,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分析探讨课文在叙事、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手法和特点。其次,比较鉴赏,即用比较的方法对课文做更深入的鉴赏探究。可以是课文内部的比较,比如对《苏武传》一文中卫律、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就可以从劝降的方式、态度以及苏武的反应、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是课文之间的比较,比如就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和烛之武对秦穆公的游说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劝说的背景、对象、方式方法、效果及原因等方面的异同。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有效提高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再次,摘录整理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借以提高分析推断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识别、判断文言特殊句式和理解把握其规律、特点等能力。最后,还应该选择课文中的若干重要语句或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三、信息类文本

全国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Ⅰ考查的是信息类文本阅读,新教材老高考的部分省份也已将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合并成信息类文本考查。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通常是同一主题的两则或三则材料的组合文本,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极为丰富且涉及面广,并且与课文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阅读试题,既有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把握和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也有对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论证逻辑的理解,还有综合利用文本信息进行实证、推理和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以及利用个人知识积累和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来把握事物本质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等。

就阅读量来看,高考信息类文本一般1 700字左右,这与教材中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修辞立其诚》等文章的阅读量基本相当;就阅读难度来看,与这几篇课文也相差不多,相比《说“木叶”》 《改造我们的学习》 《自然选择的证明》等篇幅较长的课文要略低一些。因此,在信息类文本复习时,可以借助对这些课文的深度研读探究及相关问题的追问解答,来巩固提高这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和试题解答能力。深度研读探究时,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章观点和作者态度、论证思路和结构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论证技巧和语言特色等的分析探讨和相关内容的比较鉴赏上。

对文章观点和论证思路的理解把握,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见下图)。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结构导图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哲学文章,仅仅理出结构框架、明确论证思路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比如,为什么文章开篇提出了三个问题,但只回答了两个“不是”?其实,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全文的总纲,统摄全文并包含了后两个问题。第二、第三个问题是并列的,前者否定批判了认识论问题上的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精神世界”;后者否定批判了主观唯心主义,也就是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同时,对文中所阐述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用表格来对比分析。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对象特点内容

四、古代诗歌和文学类文本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虽分属不同的板块,但两者都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都要理解感受作品的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情感,都要欣赏、鉴别和评价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艺术手法等。

1.古代诗歌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向来是考生最感为难和束手无策的板块。原因一是读不懂诗歌内容,二是对具体的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不知从什么角度作答。对此,有效的解决之道,还是从教材中找方法。因为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歌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公认的名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典范,而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的阅读难度通常都与课本中的古代诗歌基本相当,将课本中的古代诗歌读懂悟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高三复习备考时间紧、任务重,将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词都读懂悟透,客观上很难做到。同时,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材料绝大部分是唐宋时期的诗词。因此,复习时可以从教材中选择若干首与近几年高考古代诗歌的篇幅和阅读难度大致相当的唐宋诗词,如《登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过洞庭》 《登快阁》 《临安春雨初霁》等,进行探究性阅读赏析,通过对诗歌的意象、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的分析鉴赏,走进诗歌情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在此基础上,模仿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试题,针对这些诗歌的内容和特色设置阅读鉴赏题,并拟出答案。这对提高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和解答试题都大有裨益。

鉴于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阅读和鉴赏及相关试题明显增多的趋势,在复习时可以加强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训练,以提高这方面的应对能力。比较阅读鉴赏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还可以是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等。就上文所列诗歌来说,杜甫的《登高》与黄庭坚的《登快阁》,就可以从写作背景、主要意象、意境、作者情感及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鉴赏。

《登高》《登快阁》写作背景主要意象意 境作者情感表达技巧语言特色

2.小说和散文

小说和散文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也是高考语文的难点之一。客观地说,现在很多高中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阅读积累单薄。因此,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来看,高中生小说和散文阅读的整体状况都不容乐观。这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读不懂试卷中的小说或散文。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一轮复习中,固然要尽量多阅读一些水平较高的小说和散文,但还应该通过对教材中小说、散文名篇的深度研读来适当弥补这方面的欠缺。选入教材的小说《百合花》 《祝福》 《变形记(节选)》 《老人与海(节选)》 《荷花淀》等和散文《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节选)》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等,都是公认的名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低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并且篇幅和容量都比试卷中的阅读材料长得多、大得多。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系统复习的需要和自己的阅读理解程度,从这些课文中选择若干篇深入研读探究。小说侧重研读探究人物形象塑造、叙述和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语言特色等;散文则侧重主旨的理解把握、行文线索、选择和组织材料的特点以及语言风格特色等。

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再进一步:根据高考小说、散文阅读试题的题型和特点,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课后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等,设计出相应的阅读试题,并拟出答案或写出分析探讨性的短评类文章,从而将读写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高考小说、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特点和规范、答题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小说、散文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试题解答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五、写作

尽管写作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在很多地方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中,写作却往往不受重视甚至是被搁置的。这对考场作文写作乃至整个高考语文都是极其不利的。在一轮复习中,利用好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对改变这种状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利用好教材中的作文素材。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写作试题,就主题类型来看,主要有热爱祖国、团结协作,理性思辨、锐意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弘扬传统、开拓未来,修养德行、青年成长及责任担当、民族复兴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写作素材,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大致包括事例和名言警句两大类。事例是指课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科技精英、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等。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众多,既有课文作者,如心怀天下、立志为推翻清王朝而献身的林觉民,乐观旷达、笑对坎坷、活出自我的苏东坡,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陶渊明,遭受腐刑、忍辱负重、铸成信史的司马迁等;也有课文所写的主人公,如不计前嫌、临危受命、说退秦师的烛之武,国事为重、胸怀广阔、隐忍退让的蔺相如,虽遭放逐、心系怀王、以身殉国的屈原,持节牧羊、不改初心、终归汉朝的苏武等。科技精英有潜心科研、刻苦攻关、科学报国的袁隆平、屠呦呦、钟扬等;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有立足岗位、精益求精、服务群众的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以及以钟南山等为代表的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战胜疫情的抗疫群体等。至于名言警句,在语文教材中更是俯拾即是,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既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高中语文教材这座作文素材的富矿,我们不仅要善于并勤于积累,更要开动脑筋对以上事例和名言警句思考鉴别,从而巧妙合理而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其次,向教材中典范的议论性课文学习论证方法和论证技巧。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通常都以议论文为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虽然文体没有限制,但根据写作任务或指令,绝大多数都应该写成议论文。然而,面对一道具体的材料作文试题,考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如何审题立意,怎样拟写标题,怎么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怎样选择和运用材料,等等。这一方面是因为写作能力的养成需要建立在多读多写的基础之上,需要长期锻炼和积淀,而高中学生却很少有时间去阅读,作文也写得不多;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并阅读了不少文章,并且其中不乏典范的议论性文章,但没有或不会分析总结,没能从中领悟到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从中汲取营养。

事实上,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范的议论性文章,既有文言文,也有现代文。文言文有《劝学》 《师说》 《五代史伶官传序》 《六国论》 《答司马谏议书》等,现代文有《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课文,如果能够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先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等明确其观点,厘清其结构思路;再对其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等进行分析探讨,融会贯通并消化吸收,则能够从中获得议论文写作的有益启示和方法借鉴。

比如《师说》一文,可以用下面两个表格来厘清论证结构、方法,并对第二段做深入分析。

师 说一、提出论题二、批判耻于从师的时俗三、从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四、写作缘由1.教师的作用2.择师的态度、标准1.2.3.1.圣人无常师2.师生关系论证方法

第二段论证的观点论 据(三组对比)正确的态度、做法错误的态度、做法作者的评论论据1(纵向比较)论据2(自身矛盾)论据3(横向比较)本段观点与中心论题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把《师说》和《劝学》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则不仅能对议论文的结构安排、论证展开等有更深刻的领悟,还能进一步认识到议论文写作的针对性和议论语言的特色等。

课文针对的现象、问题揭示的本质、特征论证结构及内在逻辑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劝学》《师说》

同时,如果学生能把月考作文从写作的针对性(即扣题)、谋篇布局(即结构)、论证方法及论证语言等方面与这些课文对照分析,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明确自己作文的得失,从而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最后,用好教材中的写作练习和专题研讨材料。在不少地方,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时,对写作的复习通常只是结合月考或联考作文试题讲一讲审题和注意事项,而没有具体的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然而,在一轮复习中,只要能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练习、专题研讨等下一番研究探讨的功夫,高考作文实际上是可教可学的。

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试题也大都由作文材料、写作任务或指令及写作要求等几部分组成。这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写作练习题十分相似。不仅如此,高考作文试题在“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注重对以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为重点的写作能力考查等方面,都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不少作文练习题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学习任务不谋而合。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和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选择·创造·未来”主题作文的材料,就与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抱负与使命”演讲稿写作练习及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主题研讨“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有着内在的关联,并且前者还提到了《荷花淀》等课文;2021年全国乙卷,汉代杨雄关于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实现理想的名言对当代追求理想的青年的启示,与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代文化经典给我们的启发、第八单元的“责任与担当”及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对先秦诸子经典语句的认识等作文练习题,在命题指向和写作立意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命题材料的高考作文试题,与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或主题研讨活动如“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文练习题还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的训练,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明确提出对古书的记载要敢于质疑并勇于探究、第四单元要求对“常识中的‘理’”进行说明辨析、第八单元明确指出要“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并要求就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与“读屏”或道德“底线”进行思辨写作等。这与近几年高考作文重视对考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的考查是完全吻合的。因此,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果能够将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题等联系起来分析探究,明确高考作文试题与高中作文练习题在题型、命题导向、考查重点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探索出高考作文的有效写作策略,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考场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总之,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选择的路径不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到达的时间先后也会不同。同样,虽然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在凭借某种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复习的同时,利用好高中语文教材既符合当前高考改革有效促进教学与考试衔接的发展趋势,又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筑牢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根基。

猜你喜欢
试题高中语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