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2023-08-15 00:48李小平马金梅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德育

李小平 马金梅

在小学阶段,将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能够让育人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育人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的有机融合,全方面地贯彻并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的人生素养更加完善。由此,学生才能够实现综合性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一、 小学阶段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阶段的小学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过程是存在诸多问题的。首先,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思想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与素养发展,使得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的融合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与心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以身作则层面,很多教师并没有关注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与展现。育人先育己,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足够优秀的榜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才能够发挥出养成教育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很多原因,一些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提升,而他们自身素质也限制了思想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养成教育自然受到了阻碍。

二、 小学阶段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一)全程德育,夯实养成教育基础

1. 顶层设计——制定校纪班规,养成规范教育要求

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融合的时候,应该注重顶层设计,要能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约束自身的行为。所以学校要在班级的墙上、走廊上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并约束学生,让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班级中,教师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要能够根据班上学生的言行举止、身体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做人、健体、学习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同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纠错”与“导行”的有机结合。要能够组织学生联系个人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并讨论校纪班规,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能够对校纪班规形成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保证整个养成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整个教育的基本要求,要能够明白整个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让学生明白了这种行为规范的缘由之后,再教导学生怎样做,这样才能够贯彻落实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的原则和理念。总的来说,教师在将“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时候,应该注重顶层设计,要能够将其当成一项长期的工程,利用多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引导,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与效果。

2. 中层衔接——完善课堂教学,适时渗透养成教育

小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在将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时候,就应该利用课堂做好衔接工作,完善课程教学的模式与内容,在课堂中适时地渗透养成教育。所以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让养成教育走进课堂,尽可能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由此,各学科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所教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在该学科中的认知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方法。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渗透、情境创设的方式教育并感染学生,要能够帮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体会其中渗透的人文思想,获得有关于道德、品质、情感等多方面的感悟。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研究及问题解决这一过程,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畏惧困难的品质。同时也要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丰富学习品质。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切实发挥自身的德育功能,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并拓展德育教育的维度,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从辩证统一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的文化。也可以立足于外来文化,回溯中国的传统文化,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艺术类的学科则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去生活和学习,激活他们的审美感知思维。体育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理念。总的来说,小学教师在将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时候,就应该发挥学科的衔接价值,要追求高效课堂,让高效课堂成为有效德育的载体,借此潜移默化地渗透养成教育。

3. 基础支撑——重视榜样示范,激发养成教育动力

榜样示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地将教师当作榜样,在生活及学习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感染并熏陶学生,以德育德、以行到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同时,教师也应该发挥学生的群体感染影响作用,要尝试制定“星级学生”评价标准,以校纪班规约束学生,让学生以这些制度为评价标准,完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最后评选出“星级学生”。

评价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自觉性。所以教师通过榜样示范及学生群体榜样作用的发挥,能够充分发挥出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它能够让学生以竞争的意识逐渐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培养并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提升并优化自身在做人、健体、学习方面的素质素养,全方面地贯彻并落实养成教育。

(二)全员德育,拓展养成教育外延

1. 开展校训家风教育,推进养成教育落在实处

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校训家风教育,推进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养成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家长积极协同,实现家校共育。首先,学校可以围绕“立德树人”的原则和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学校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和理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关键能力,坚持发挥学校作为导向标的作用,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合理、有效教育。以良好的校训对学生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有效地推进养成教育的落实。其次,家长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家庭教育作用,要能够协同学校积极地开展家风家教活动,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比如,学校教师可以和家长积极协同,让家长陪伴孩子阅读一些有关于家风家教的内容。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孔子家语》等,这些都是丰富的家风家教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比较优秀的点,让家长与孩子一同合作,共同制定家风家教内容。以良好的家风家教约束并影响学生,推动实现养成教育的落实。以这种方式,也能够让校训家风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2. 深层渗透传统文化,整体丰富养成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重在知行合一,小学教师在贯彻落实养成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基于“立德树人”的原则和理念实施养成教育,应该丰富理论层面的内容。对此,教师应该尝试深层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逐渐丰富养成教育的内涵。教师可以采取“稳妥+试点”“特色+亮点”“时代+经典”等方式来完成,重点聚焦“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想信念”等优秀品德与素养的生成。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贯彻落实:

(1)大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作用,统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研学旅行等一系列的活动课程。基于特定的德育主题,统筹课程与活动,发挥各项教育主体的作用。

(2)大力弘扬乡情文化教育。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大力推广文化研学、文化研究等实践活动,拓展养成教育的维度。

(3)开发建设以“君子风范”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校园文化,提倡学生朝着“君子风范”的方向发展及成长。比如,学校教师可以立足于这一校园文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中深化自身的感悟与体会。教师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校本研究活动,激活学生的素质素养,以此贯彻落实养成教育。

3. 推进名师名校长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小学教师在推进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模式,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此,学校应以此为目标,融合创新,实现养成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加快创新型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所以教师要立足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技能水平的发展,自觉地接受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在课后着力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样便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

此外,学校在推进名校名校长培育工作的时候,还应该细化培育目标及方向,结合养成教育的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做人与健体等素养的发展,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炼教师的精神价值与道德修养,培育出具有君子风范的教师。让教师以自身良好的素质素养影响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样方能将养成教育的功效落到实处。

(三)全面德育,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1.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

教师在推进实现学生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融合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细致梳理并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清楚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养成教育与日常教育工作之间的关联,强化学生对养成教育的概念认知。随后聚焦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让整个教育的效力得到提升。

比如,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还有的学生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现状的时候,要综合分析学生形成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比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部分家长对要求学生使用文明用语的意识淡薄。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不良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教师在完成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之后,就要聚焦这一问题,从家长及学生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学生角度,教师可以通过大部队的指导和引领,不定期根据学生的现存问题,通过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分年段上大课的形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教育。也可以发挥出团队的榜样力量,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孩子的发言和个性表现渗透平等、尊重、合作、互助、理解等价值观。开展清明扫墓、捐款献爱心、感恩教育等活动,传承尊重、同情、理解、感恩等价值观。从家长角度,教师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人模式。随后聚焦各个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有的家长“重智轻德”,给了孩子太多压力,以至于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先给家长讲解“双减”政策,让家长明白减轻孩子课业负担是大势所趋。随后要向家长普及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循序渐进,解决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上,教师聚焦问题,寻根纠错,对症下药,构建了一体化育人新格局,也让养成教育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凸显。

2. 注重学习强化,着力提升实践理论水平

教师在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一定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养成教育方针,细致解读立德树人的理念,随后完成与之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工作,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组建研究小组,就“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的融合”展开课题研究,解析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融合的关系、缘由及路径等,以此展开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这样便能让教师的教育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此外,教师在完成了理论研究工作之后,还应该展开实践调研。教师要结合自身领悟或者研究所得的理论成果展开实践调研,贯彻落实于养成教育活动中,形成有教材、有课程、有课堂、有实践、有评价的综合教育体系。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合理方针导向下获得深刻领悟,学会用优秀的文化滋润心灵,领悟并挖掘德育的内涵,随后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养成良好品格,这样也能助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教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时候,应该与时俱进,要结合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完善学生在做人、健体、学习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与品格,逐渐细化相关的任务标准及活动内容,摸索出更为有效且合理的育人方法,借此将学生培养成为体魄强健、谦恭有礼、温文尔雅、自觉读书、自主学习、自律自强、自信向上、举止大方的阳光少年,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达成“有品位、重发展、求精致”的育人目标。

3. 注重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教育活动开展

教师在达成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融合的时候,应该重视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实施养成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找准“点”,这一个“点”是值得借鉴的学校或者教育者。教师可以探究一些养成教育与立德树人融合教育工作效率较高或者典型的学校及教师,借鉴他们优秀的教育模式,明确实施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模式,结合自身教育的实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多次论证,确定实施养成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日常工作,结合“校训家风”,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比如,学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特色+亮点”的工作方向,凸显出本校的校风校训,巧妙融入与德育相关的养成教育内容,让整个学校更加富有文化魅力。比如学校可以融入武术、儒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教育元素,将其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比如,学校推崇武术文化,学生便可以根据武术活动锻炼身体。学校推崇儒家文化,学生便可以通过解析儒家文化,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总的来说,学校教师在实施教育时,要找准“点”,拓展“面”,激活学生素养与感知,强化学生的感悟与思考,以多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驱动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引领学生创新创造,由此也将达成养成教育的预期目标。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小学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相结合,要从学习、做人及健体等三个层面出发,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热爱学习的良好新青年。因此,教师要结合教育现状,分析现阶段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就要采取对应的策略与措施,优化教育的路径。比如,教师可以从全程德育、全员德育及全面德育等三个方面着手,一一细化相对应的策略,力求实现立德树人与养成教育的融合,满足现阶段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