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阅读之美 打开教学之门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5 00:48陈智苹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名著双减课外阅读

陈智苹

“双减”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做出了具体要求,即认读、理解、评价鉴赏和迁移运用四个能力。随着“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提出,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基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是初中语文教师需重点探究的一个课题。在“双减”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并灵活地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好读书、爱读书”的目标,进而推动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加强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反而对一些课外读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渐卸下课内阅读的思想包袱,更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教材文本。同时,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放松式、消遣式和兴趣式的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在阅读中获得深刻感悟,逐渐领悟到教材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而更自主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核心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将阅读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自主选择优秀的文学书籍来阅读,在分析作者遣词造句和领悟文章情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并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精巧设计,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积累多元写作素材

实施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积累多元的写作素材。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课外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时间描写等方面内容。同时,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不同作者的文章构思技巧、情感表达方式等,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等情况,并学会将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写作过程中,使自己的文章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在阅读内容、阅读地点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学知识往往都来自课外阅读,且课外阅读没有诸多限制,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选择书籍阅读,并从这些书籍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更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逐渐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随着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学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1. 教学方式较单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他们接受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较弱,认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将重心放在备课和教案的编写上,这就导致所创设的课堂缺少足够的趣味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内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更别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 缺乏系统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不足

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习惯于根据中考考点来为学生讲解有关知识点,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同时,“双减”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需减轻作业负担即可,仍安排了较多的重复性阅读任务,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缺少对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充分考虑,对难度较大、篇幅较长的文章缺少系统地分析和处理,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足,只是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却不能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难以获得能力和素养等发展。例如,《水浒传》篇幅较长,其中涉及许多的人物,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人物关系图,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一点。

(二)学生方面

1. 课外阅读量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标准。初中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很少有人会进行课外阅读,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2~3本名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能够完成这一要求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要么是一本书断断续续读完,要么是好长时间才读完一本书,不但无法完成阅读量,也难以保障一本书的阅读质量,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课内文本的讲解,忽略了课外阅读的延伸,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佳,阅读量较少。

2. 课外阅读缺乏深度,阅读效果不佳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2~3本名著,而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因为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各种各样的外国名著和古典名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阅读名著,然而新课标对学生阅读名著提出了明确规定,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使下,选择缩略本或漫画版本等“捷径”,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故事梗概,但也只能帮助学生掌握浅层的内容,学生难以体会到这些名著中蕴含的深层内涵、无法深刻体会到名著所传达出智慧、哲理和道理,长此以往便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 课外阅读时间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双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受中考压力、升学压力和家长隐性压力等影响,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学生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复习课堂内容或习题练习上,觉得课外阅读是乏味枯燥的甚至是无用的,很少有学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外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外阅读课程,旨在改变阅读量不足的现状,然而这种课程并没有落实到位,时常出现被占用的问题,或者逐渐沦为自习课,特别对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做练习题或复习功课上,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三、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造良好课外阅读环境

1. 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观念,即认为阅读就是课堂读书的一种形式,而要正确认识到阅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对各种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够为课外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读书小组,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如演讲会、故事会、读书竞赛、辩论赛和朗诵等,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保持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办以《青阳报》《萌芽》《绽放青春》等为题的班刊,并设计“名家介绍”“经典诗文”“学生佳作”等板块,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一个平台,教师也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范本,解决作文教学中范文同质化等问题。通过班刊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周围的人学习,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不局限形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既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记录阅读时间、书籍名称、作者和内容等信息,也可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培养读书情感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去阅读、去学习、去成长。为此,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也承担着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职责,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创造一个令学生身心愉悦的课外阅读环境;另一方面,建立班级读书角。除了利用班费集体订阅优秀杂志期刊轮流阅读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鼓励学生推荐、分享彼此最近读过的书籍,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完成“每学年阅读2~3本名著”的任务,并确保完成效果,在每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订“名著阅读计划”,确保每周有一节名著阅读课。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创造一个舒适的家庭阅读氛围,通过亲子阅读等形式带给孩子更好的熏陶和感染,以家校合作的方式提高课外阅读效果。

(二)丰富课外阅读素材,合理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1. 基于学生认知能力,丰富课外阅读素材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何获取书籍?”和“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两大问题。针对前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针对后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需要和阅读需求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引导学生从以下种类中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进行阅读:①国内外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留存下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精髓,如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读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等。②名家名作。通过阅读名家名作,学生仿佛能够和作者近距离对话一般,从中获得理解和感悟,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家的著名作品。如杨绛的《干校六记》、鲁迅的《呐喊》等;二是公认的著名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红楼梦》等。③报纸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等,这些刊物对学生来说有着较高的阅读价值。④读喜欢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最有效的一个方式便是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量阅读比较休闲、轻松的读物,如武侠小说、漫画等,并做好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 结合学生阅读喜好,明确课外阅读方向

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与其自身阅读喜好息息相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喜好,树立正确的阅读导向,基于自身存在的学习短板和兴趣爱好明确课外阅读方向,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用强大的求知欲和自律性去攻克阅读中的困难的难题,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完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篇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并说明理由,或者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个片段,在教师解答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后选择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对应的小说进行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方向,学生就能在阅读完教材文本之后,顺势带着兴趣或疑问去探索课外文本,并围绕中国经典的章回体小说去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从而不断深化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既要能够使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和要求,还要能够从自己喜欢的读物中提炼出社会背景等知识,进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 围绕教学文本内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合理选择课外读物是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教师需要明确课外读物的选择,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拓宽眼界和丰富文学储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优先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近的课外读物,或者选择同一作者所写的读物,通过阅读同一本书去丰富和补充课本内容,通过阅读同一系列的书籍去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价值观表达等。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济南的秋天》,该散文与教材文章极为相似,却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灵活运用季节来表达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和巧妙构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去阅读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等作品,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入老舍所描绘的“世界”中去,并发掘出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和区别、作者的写作中心和文章风格是怎样的,以及通过分析作品的先后顺序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心路历程,最终达到课外阅读的巩固、拓展和延伸等目的。此外,学生通过感受不同课外读物间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有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益处,同时也可以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

(三)教授正确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学习效果

1. 以文本为轴心的课外阅读学习法

温儒敏教授在解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指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基于阅读内容合理创设阅读训练活动,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多样化的训练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同时,新课标中也以“理解”“感受”和“朗读”等为关键词,对教授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外阅读作为一种自主性阅读活动,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文本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①精读法。以《春》《背影》《秋天的怀念》等篇目教精读法,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起来,产生共鸣;②速读法。以《藤野先生》《一滴水经过丽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等篇目教速读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知晓文章大意,把握主要情节,并使学生逐渐养成在阅读中不辨读、不发言等良好的阅读习惯;③批注法。以《智取生辰纲》《五柳先生传》《湖心亭看雪》等篇目教批注法,该方法即结合自身的理解对阅读中的文章内容进行批注,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提高阅读能力。以《岳阳楼记》为例,可以将这几种阅读方法结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实现灵活运用。首先,通过速读法,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主要描写了岳阳楼周边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爱民情怀;其次,通过精读法,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重修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详细描写了岳阳楼的美景;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爱国情怀;最后,通过批注法,学生可以重点标注出“浮光跃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通过教授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2. 以任务驱动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法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不佳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特点,以“任务驱动阅读”的方式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计与书籍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任务和情境,开展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实现了课外整本书阅读,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第一步:设计阅读任务。通过设计与阅读书籍相关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开展阅读,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阅读方向,不但针对性更强,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二步:回归文本、品读鉴赏。围绕文本内容,找出关键字词并进行全面解读,能够使学生在课外整本书阅读中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获得收获。例如,在《骆驼祥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小说主要内容,设计五项阅读任务:①了解小说主人公——祥子;②分析“祥子”这一人物形象;③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④分析老舍的写作手法;⑤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同时,在“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中,教师还可以详细设计多个“任务清单”,如将小说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祥子买车的梦想破灭了三次,分析原因;假如祥子生活在当今社会,他的人生会如何……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可以使其高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促成整本书阅读,还有助于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逐渐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

(四)开展快乐阅读活动,促进课外阅读成果转化

1. 课内衔接课外,开展仿写创作训练活动

就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而言,其立足于课内学习又对课内学习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遣词造句的应用进行模仿和借鉴,在阅读的基础上构思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课外阅读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课内优美的文段或课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析和研读,再以仿写训练活动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促进阅读成果的转化。例如,在教学完七年级上册《化石吟》这首诗后,学生就会对“化石”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此时,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推荐艾青的《鱼化石》,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化石吟》的写作方式大胆创作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教师对学生创作的小诗进行汇总,并上传至班级群中供大家欣赏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获得较强的课外阅读体验感和成功感。

2. 创新展示形式,开展影视鉴赏趣味活动

针对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佳、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影视剧展开教学。影视剧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对名著内容加以呈现,打破了阅读文字单一性和枯燥性等局限,为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之余,可以在课堂中或课下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结合所阅读的内容对影视片段进行鉴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带给其更加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这对学生理解名著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完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这一课文后,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教师可以在名著阅读课上为学生播放影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孙少平和孙少安成长故事的理解,对这些影视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将课外阅读与影视作品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生动地展示文章的创作背景、人物性格、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更有效地突出主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不断加深对阅读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五)优化评价方式方法,培养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1. 多角度性评价

由于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时,要坚持合理公正的原则,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基于各类不同的个体,合理设置分类标准,确保评价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宜性。例如,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让这类学生以必读书目为主,在学生阅读完成后适当增加阅读内容,鼓励其主动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阅读感悟;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这类学生阅读书目的难度,将课外阅读读物从初中生必读书目这一框架内跳出来,使学生对书本内容产生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感悟。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果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批注摘抄,也可以是点评和读后感等,因此,教师要避免单一地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对其阅读效果进行评估,而要以学生读书的质量为主进行评价。

2. 多主体性评价

为了保障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可以调动家长的力量,共同去督促学生,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选择书目的恰当程度以及阅读计划的完成度进行评估,学生要结合他人给出的意见和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进而制订出更切合自身需求的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测试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合理控制题目难度的系数,根据学生完成阅读测试习题的效果,对其读书水平进行测评,并设置相应的奖惩方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反馈进行反思和总结,将课外阅读教学经验进行重新整合、归纳和梳理,从中吸取教训,优化并调整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综合性评定,在夯实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其启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眼界、积累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基于课内阅读教学和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并通过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现状为基础,不断优化和创新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读后表达兴趣,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语言表达和文章写作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和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名著双减课外阅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