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的思考探讨

2023-08-15 00:48葛江海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章语文

葛江海

一、 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不仅强调对知识的教学,也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运用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方式,制约学生的个人成长。阅读属于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阅读,不能将自己的阅读分析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且,学生在面对写作时,通常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应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利用合理方法实现对两者的融合,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联系密切,彼此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分析阅读与写作教学方面的知识内容,都有着一定特性,能够单独存在,也能够成为有机联合体。阅读教学分为课内与课外,前者是对教材中的课文学习,后者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等提供相应适合材料阅读。在大量阅读后,学生会达成丰富素材的积累,知识储备获得增加,也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写作中,学生会运用丰富词句,也加入相应内涵,提高文章质量。

(二)写作是阅读的深化

写作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现自身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写作中,会获得自身逻辑思维的充分锻炼。而且,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提炼、修改自己获得的阅读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情感互动与表达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创作。学生在写作时,阅读主动性会获得提高,使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积极阅读。

三、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教学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成效的提高,此为教育目标。采取适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会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阅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使学生直观感知相应资料,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特点。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会真切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其积极参与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提高教师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

(二)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科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课内外阅读书籍,使学生开展对书籍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也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用心感知、体会阅读的乐趣,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促使学生实现对更多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学生的语文鉴赏水平也会在大量阅读中得到锻炼。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还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获得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在名家作品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正确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呈现更为生动、形象的内容,提高文章质量。

(三)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结合当前教育要求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会达成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获得相应写作素材与方法的积累,也会使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深化对阅读素材的感悟以及理解。教师为学生科学布置学习任务,会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散思维,进行想象、思考等,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锻炼读写能力

对小学生来讲,阅读是提升其语文素养与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需在教学中联系写作任务设计,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通过此方式,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会获得提高,也能够推动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四、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中的问题

(一)教师理解不深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以及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与学习成效。目前,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间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对整合措施的尝试,获得良好教育效果。但,一些教师仅仅在思想上对其保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问题,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整合中并未采取合适的方法,致使读写结合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真正意义上将其应用在教学中。

(二)教学模式固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及背诵文章内容,也通过学习掌握生字。在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易在课堂学习中转移注意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应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采取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还要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情况。多数教师会重点落实对学生的阅读教学,简单讲解文章中的情感、写作技巧等,只有开展写作教学时才详细讲解相应技巧。在此情况下,阅读与写作彼此独立,对教学成效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都会产生限制。

(三)学生认识不足

小学生对阅读和写作并未产生清晰认识,尤其是对阅读练习方面的认知不足,致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不佳。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能够利用手机等查阅信息,相应App每天推送的信息较多,超出正常阅读范围。一些成年人受当前情况的影响,逐渐习惯碎片化阅读的模式,对文章仅进行对信息的获取,不会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这种不良阅读习惯会对一些小学生的阅读形成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产生不愿阅读的情况。若是教师重点开展对文章的剖析与讲解,并未深入开展对文章内涵的提炼,学生不愿采取阅读练习,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也不能将其应用在写作中。

(四)学生兴趣不高

小学生的年龄不大,好动、爱玩是该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部分小学生自律性较差,并未形成良好习惯,难以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关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单方面讲解,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学生并无表达的机会,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疏远,无法构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

五、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的实施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讲,阅读兴趣是其阅读的基础,是促使学生坚持写作的前提。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坚持学习,也会使学生努力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面对小学生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也要了解学生对新鲜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学生的天性引领其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开展阅读。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具有趣味性的刊物、故事等,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喜好等综合分析,联系教学内容加入学生喜爱的素材,利用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愿意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还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适当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主动性,让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知识的内化以及能力的发展。

如,在《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中,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呈现发射“神舟五号”“嫦娥四号”等的视频,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文学习后,要求学生给航天员写一封信,在信中谈谈自己最近的想法以及理想,使用本课学习的按时间顺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小学生本身就对航天感兴趣,在教学中利用视频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适时引导学生写作,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想在信中表达,应用本课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也能够使学生树立理想,并向着理想不断前行。

(二)构建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耐心指导与总结提炼,通常会积累大量优美词句。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却出现无法将积累知识有效应用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存在趋利性,尽量将相关的好词好句强行放入自己的文章中,并未真正地理解在写作中的思想表达,文章内容空洞。因此,文章价值相对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实现优化设计,联系教学内容构建相应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解读文章中感知其内涵,真正意义上理解阅读与写作的意义,主动实现两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例如,在《桥》的教学中,教师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高效学习。在教学中,呈现洪水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洪水的危险。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修辞方法等产生对老汉坚强不屈精神的敬意,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为了谁》渲染环境,让学生联系刚刚所学内容写下自己想对老汉说的话。在阅读以及音乐播放中构建情境,学生会形成对老汉强烈的敬意,情感自然流露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而且,真情流露的文章更容易打动人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获得提高。

(三)明确学习任务

在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开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经历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作的过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若想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整合,对阅读内容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性,也要为学生科学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按照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应素材,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也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自主摘抄素材的意识,丰富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写作时实现对相关素材的随时调用,提高写作质量,有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穷人》的教学中,应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也为学生布置明确任务,促使学生写作。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勤劳、善良。并且,在阅读后为学生布置续写任务。桑娜和渔夫收养孤儿后,今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的故事。在续写中,要求符合当时背景以及现实情况等。在学生阅读后及时引导其续写,能够激发学生的续写兴趣。而且,在任务引导下,会为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同时,为保证写作的合理性,学生会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将其应用在写作中,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以及写作能力都会获得发展。

(四)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素材,实现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阅读方法,也使学生学会将阅读所学知识在写作中应用。教师应认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可在教学实践中相互穿插,也可以共同教学。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同样要明白阅读与写作的关联,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主动实现对相应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的积累,有目的地阅读。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所积累的阅读知识,丰富文章内容。对小学生来讲,只有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与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书籍、文章等阅读,让素材可以在写作中应用。还要实现素材与写作的结合,联系写作主题要求实现对相关素材的应用,确保阅读与写作的高度契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倡导读写结合,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引领学生写作,使学生及时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在今后的文章写作中高质量创作。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自主阅读,找到喜欢的段落,摘抄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在阅读过程中达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另外,在本课学习后,要求学生搜集与阅读和草原有关的材料,在看到优美语句时将其记录。利用此种方式教学,学生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语句及写作技巧,学生的作文质量会得以提高。

(五)培养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发挥引领作用,在科学引导中让学生投入高效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结合当前教学要求制定教育目标,在多方面努力中做好教育工作,达成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整合的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正确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喜好、年龄等推荐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相应书籍,还应要求学生全面、详细地阅读,在阅读后也要做好阅读笔记等。对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教师应及时回答。通过高质量阅读以及教师的全面指导,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在不断接受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中,学生的情感也会在此过程中发生改变,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渐渐产生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内心接受与喜爱语文学习,主动开展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拓展延伸,使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会形成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好奇心,想要对三国人物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为学生布置学期阅读任务,使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全面、详细地阅读,也做好阅读笔记。同时,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教会学生正确阅读。另外,在学期结束前,可以结合阅读《三国演义》这一任务开展多项活动。如,以“如果我穿越了,我想成为三国中的……”“我最喜爱的三国人物”等为题写作文,让学生以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爱的故事编写剧本,并在班级中表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选出表演最佳的小组。利用多种活动的开展,可以转变学生认为阅读枯燥的想法,会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与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引导学生仿写

小学生由于阅历、经验等不够丰富,也因为会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较少,个人情感经验不够丰富。基于此,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产生不知从何处着手写作的情况,学生的写作内容大多较为空洞,并无深刻内涵。在教学中,为将学生的写作难度降低,也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需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开展仿写。可联系文章写作方法仿写,还可以依据文章内容仿写等。通过仿写,学生会渐渐在模仿中掌握以及内化写作方法。并且,也会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保持对写作的积极心态。

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仿写,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在本课中,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选择绿蔓、竹林等描写。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为中心句,从多角度、多侧面选择合适的材料书写在秋季田野中产生的变化。联系内容深入分析与探究,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与学习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仿写,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应用合适的材料写作。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学生对阅读内容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样会得到提高。

(七)联系现实生活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相应训练,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也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产生想要写作的欲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以及发生的事情,从审美视角寻找与思考,感受生活中出现的美好并挖掘真实情况,使学生丰富精神境界。当学生的写作素材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其产生真实感受,可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为学生高质量写作做好准备,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猫》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猫的方法。并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写作,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方法,观察家中或生活中遇到的喜欢的动物,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与小动物接触的机会,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动物进行观察,会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表达自己的实际感受,也会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进行表述,学生会在实际感知中详细描述,避免产生不知道写什么的尴尬,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学生也能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积累更多的生活写作素材。

(八)改进评价方法

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分析还处于较滞后的状态,阅读和写作的相应评价还是各自独立,并没有对两者的综合客观评价,难以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以优美词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同。对学生采取较为片面的评价模式,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受限。教师应合理优化与改进阅读、写作教学的融合,重视对整合学习的引导,关注学生对词句的使用情况,也要了解学生对内涵与整体思想的把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深意,将其合理应用在写作中。

例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学中,教师需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在平时生活中观察日落、下雨、刮风、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依据文章的描写方法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描述。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无论文笔是否优美、内容是否充实等,都要对学生的观察表示肯定。而且,针对每位学生的文章给予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如用词准确、结构完整等,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中的闪光点。也要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避免对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打击。只有合理评价,才能够在不打击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情况下及时弥补学生的相应不足,在针对性训练中提高读写能力。

(九)达成家校合作

家庭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环境。想要实现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应结合家庭教育。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在彼此合作中共同发挥对学生的助力,推动学生的成长。在学生阅读中,教师需联系学生的学习阶段科学安排阅读量,将有关阅读计划通过微信等形式发送给家长,使家长通过明确安排了解学生的具体阅读任务。家长可以和学生共同挑选相关书籍,也发挥对学生的督促作用,使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阅读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与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高效消化阅读内容,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成效。在教育工作中,为让学生掌握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在教学中深入剖析本课内容,使学生产生对此方法的深入认知。同时,推荐学生阅读《黄果树瀑布》《石林颂(节选)》,使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在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后,推荐家长选择附近的景点带学生游玩,并在游玩后让其依据此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在共同阅读中,家长与学生间的情感会变得更深厚,也能够发挥监督学生阅读的作用。和学生共同游玩,会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受,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表达,言之有物。同时,此模式对学生而言趣味性更强,可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会在家校合作中得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六、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不仅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依据阅读积累、模仿写作方法等形式写出优质文章。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读写结合,联系学生的喜好、知识基础、能力等综合分析,设计具有合理性的整合方案,帮助学生突破在学习中的难点,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