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2023-08-15 00:48祝敬会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祝敬会

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内涵、精神品质等方面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良好思想品质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课堂朗读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关注学生学习感受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重要路径。

一、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重要性分析

(一)开阔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见识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等众多教育优势,能够使学生在朗读学习过程中发现社会现象、生活常识、历史知识、自然知识等,客观上起到了延伸语文课堂教学广度与深度的作用。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展和知识量的积累,能够启发学生智力,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能够将朗读学习中获得的收获运用于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增强情境渲染,丰富学生感受

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会结合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价值内涵等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情境的渲染,能够获取更为深刻的感受。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审美等方面存在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课文体裁或者主题,创设相应的朗读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思想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带感情地朗读《卖炭翁》时,可通过播放下雪的视频场景并配以忧伤的音乐背景,营造贴合文章内容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调整朗读节奏,注重重音发音以及文章情感的体会,能够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从文章的写作特点方面感知其蕴含的音韵美、结构美和画面感,还可通过投入感情的朗读,感受文章中所透露出的卖炭翁困苦的人生以及遭遇,加深学生对当时腐败社会现象的理解,同时深化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深化朗读教学活动目标。

(三)传递审美思想,丰富学生体验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均是经过筛选后的优秀篇章,包含了人生、自然、社会三大主题内容。人生主题方面包含了远大抱负、青春励志、生命观念、名人轶事等,自然主题包含科学、美景、动物、人与自然等,社会主题包含爱国、民俗、亲情、战争、文艺等。在开展课堂朗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感受其中蕴含的生活趣味、深厚情感、自然之美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学生在开展朗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活动与自身成长、心理健康、情感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学生在朗读学习中获得的丰富体验,能够使其结合自身实际成长情况,开展深入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黄河颂》课文朗读学习活动为例,该诗歌颂民族英雄,激励中华儿女要如黄河一般伟大、坚强,蕴含了英雄气概,展示了抗日战士们坚决保卫黄河保卫国家的爱国情感。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剧或者历史图像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正确采用停顿、重读、延长声音等技巧,感知文章思想内涵,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二、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策略探析

(一)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活跃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传统理念下的课堂朗读教学活动多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学生的朗读学习更像是通读课文,无法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不能使学生通过朗读活动获得更多学习感受。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需在朗读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开展丰富、多样、深入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为精准地获取文章内涵、思想或者情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学活动质量。

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朗读教学活动为例,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初中生而言,战争离我们太过于遥远,使学生对课文中所包含的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缺乏深刻感知能力,导致学生对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文章主旨的理解不够深入,也限制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现代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经历,通过与学生开展文章背景、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互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抗美援朝战士所具有的崇高思想境界,增强学生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意。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结合现代社会中为了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航天英雄;为了让我们的街道更加整洁,生活环境更加洁净的清洁工人;奔走于街头巷尾的外卖小哥、快递员等贴合现代学生生活实际的人物和事迹等,使学生对“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展开更多思考和想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中开展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充分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以学生的理解为切入点,合理选择互动交流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朗读学习的积极性。以上述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的课文历史背景知识的讲解和贴合现代学生生活实际的人与事的生活化内容的引用为例,能够极大程度地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抗美援朝战士不怕牺牲、勇于付出的崇高爱国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学生在朗读之后,还能结合教师提出的航天英雄、清洁工人、外卖人员等,为我们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富强、繁荣、幸福生活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的身上,看到更多“可爱的人”,指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如何提升自身素养,践行爱国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丰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不仅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还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基础的奠定,关注学生“三观”建设、高尚思想品德、健全人格的培养。课文主题广泛、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厚,在开展课堂朗读教学活动时,需深入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特点和教育作用,结合不同的朗读文本,开展情境创设,营造生动、趣味、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开展朗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的过程是与作者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学生朗读情感,使学生从朗读过程中感受到爱与力量,体会到文章鲜明的情感色彩,需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和引领下,深受感染,全身心地投入朗读学习活动中。

以《木兰诗》朗读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文本的朗读,感受到其所蕴含的跃动情感,既能够整体把握全诗内容、故事走向和脉络,还能通过想象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感知其所传递的真情实感。在创设朗读教学情境时,教师需结合木兰从军的故事,以及文章所提及的“唧唧”“机杼声”“无大儿”“骏马”“鞍鞭”“暮宿黄河边”“万里赴戎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等情境描写的事与物,作为情境创设的依据,使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木兰从军前的忐忑心理和从军后的英雄气概,感受木兰柔中带刚的女儿情怀。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朗读的形式,通过角色分工,自主制作学具等方式,创设朗读情境。例如将书桌作为“织布机”,朗读者化身为木兰,在“织布机”前发呆叹息,增强朗读者对木兰从军前担忧、矛盾心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朗读情境,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学生精神,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引导学生在朗读学习中,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文本内容,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三)加强教师指导,丰富朗读方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自主专业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朗读学习,丰富学生的朗读方法,提升学生朗读技巧,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饱满的朗读激情,带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想象,提升朗读技巧,唤醒学生情感意识,启迪学生智慧。

以《土地的誓言》课文朗读教学活动为例,该篇文章是作者在经历“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看到东北三省仍处于沦陷、压迫的境地,并且无数东北人逃亡至关内无家可归后,怀着难以遏制的悲伤、悲愤以及对祖国强烈、深沉的感情而写的。该篇文章虽然结构复杂,但是线索十分清晰,两段文字随着作者情感的激流一气呵成,具有双峰对峙的结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朗读学习时,可从文章结构特点、情感特点两大方面入手,思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运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音,展现语言的节奏感和强烈的感染力,提升声音的清晰度与响亮度,语气流畅,情感真挚,适度停顿,用朗读技巧展示出土地是我们家园、食物来源、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地方,体会作者对土地许下的保护承诺,感受文章情感。

在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实施教师指导,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指导策略,既要符合初中生朗读水平,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文章写作结构特点、语言运用技巧、情感线路的设计技巧等语言写作、口语表达、文字运用的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效率、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信息资料,利用朗读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出多种朗读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朗读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朗读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对朗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济南的冬天》课堂朗读教学活动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从文章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收集济南冬天的雪景、阳光、山色、城市景色等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等,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播放,还可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使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用心感受等多种方式,感受济南美景。学生通过欣赏济南美景图和观看美景视频资料等方式,对作者文中所写的内容有了整体认识。教师还可以准备该篇课文的网络朗读音频资料,使学生跟随朗读者的情感、声音学习朗读方法,感受朗读魅力,提升朗读技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朗读学习软件也十分丰富,为了提升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线上朗读作业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开展趣味故事朗读、优美经典文学作品朗读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学生在朗读学习中,借助软件的朗读技巧指导、评价等功能,从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对提升学生朗读技能有较大帮助。

(五)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秀品质

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思想内涵、价值观念、情感等内容的理解,获取课文主旨等作为教学活动目标。为了增强朗读教学活动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需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通过朗读活动,感受语言魅力,体会语言艺术。例如学生在朗读《陋室铭》时学习志向高洁、安贫乐道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和不慕名利的良好生活态度;在朗读《太空一日》时,感受我国航天英雄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拼搏精神;在阅读古诗词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不同的语文课文主题、体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不同、主旨不同、思想和精神内涵不同,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朗读学习,从中学习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先进的人物事迹、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照亮学生人生成长之路。

为了增强朗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从中汲取学习和成长的营养,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朗读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例如将课堂朗读教学活动延伸至家庭和社会,使学生通过对家人、朋友以及社区居民等进行经典朗读,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朗读学习感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增强自身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可通过书写朗读活动感受等方式,提升写作能力,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拓展学生思维、传递正确审美观念、丰富学生学习感受等多方面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作用,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学生朗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运用朗读学习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落实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