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5 00:48赵学云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课堂

赵学云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身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现状,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时可能存在效率不高、学生吸收慢的现象。因此,历史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切入点。部分历史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找不到设计的切入点,也难以完成教学策略的构建。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需要得到重视,一线历史教师需要以学科育人为出发点,深度思考和开发德育教育资源。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存在许多内容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敢于创新,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深度教学,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接受德育教育,使历史课堂的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 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德育教育的落实需要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践行了学科育人的理念,也能借助德育教育的渗透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很多高中生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接受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贯彻人本教育理念,改变学生对课堂的传统印象,不断改善学习体验,重塑学生对家国概念的理解,并获得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通过多样性教学创设,将历史的主要学习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组织起来,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提升教学实践性,使教学更加具有整体性。将德育教育素材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行科学、合理、流畅的结合,争取做到“无痕德育”,使得相关教学内容形成紧密的联系,起到遥相呼应的作用。历史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投入感会得到增强,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德育教育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感受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是充满活力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优化,德育教育要和历史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在历史知识的思考中感悟德育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指导,并从中领悟知识。

(二)融入多元化教学路径

多元化教学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往学生学习的过程多数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自我拓展和展示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无论是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构建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还是将德育教育理念落实到位,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创设能力,善于结合教学形式的变化,以及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多种形式结合的历史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释放,也会基于教师提供的学习路径完成深度学习。另外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思想升华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生活案例、实践活动来完成高中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学生有更多探索学习的机会,也能分享自己的见解,这是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一种展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分析、思考去感受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启迪。高中学生思想意识正处于逐级定型的阶段,此阶段的德育教育非常关键。所以高中教师要利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清晰的政治判断力和优秀的个人素养。对德育教育而言,要求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意识,掌握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体会历史学习中蕴含的实际价值;能够从多种途径发现问题,并获得自我反思,这就需要学生从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中,找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思想;并且应当学会反思,从德育教育中得到综合素养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 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导入实际案例素材,实现生命教育渗透

生命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2022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太单调,使课堂特别的低沉,“生命教育”也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令人尴尬的一个窘境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常有“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抱怨。实事案例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感受、激发内心共鸣的有效手段,将学生身边的事件与历史事件进行联系,并且完成融合分析与联想。与此同时,2022新课程标准正在实行,其教学核心理念不仅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科育人的教育要求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实施案例的选取可以结合历史教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育人素材,将二者进行合理联系并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德育教育不仅是历史教师的职责,从教育角度讲,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门学科的终极教学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把教学优化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找到高质量教学的切入点,并且从文化和思想上完成历史课堂的教学引导。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设法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内心情感建立联系,从而真正地从历史知识中感受到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文化与思想,而教师的引导方式与教学模式一定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灌输延展到学科育人教育理念的落实。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依托接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素材导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认知,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视角去分析历史知识,思考历史概念,解析时事案例,并领悟知识内在的精神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德育教育的精华。教师给学生展示利于思考的时事素材,尽最大的可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普遍的问题具体化,融入近期的热点话题。例如,在教学《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课时,为了提炼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完成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导入生活案例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互动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历史教师通过案例解析,将世界多极化类比成不同的学生团体,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分化与争执所造成的后果。并通过案例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提升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冲动的后果,凸显出历史德育教育的价值。因此,想要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以案例资源导入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不自觉地进行联想,并能够配合教师的指导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引入生动的教学案例,这样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地参与分析,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历史素养的培养,这样方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同时,在这其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学习作业,围绕德育教育与教学主题来写出自己的想法,总结学习心得。让学生利用自我总结的方式完成作业,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模式能够优化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二)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目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溺爱,行事比较自私和任性。对高中学生来讲,日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势必要与自己的同事、同伴进行配合完成工作。所以合作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同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高中历史教学如果单纯地依靠讲解教材上的思路,很难形成优秀的学科素养。从德育角度出发,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树立集体精神、配合能力。而从教学的角度讲,小组合作可以提升课堂活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在历史教学课堂设计中,根据需要及时帮助班级学生构建学习小组,保障不同个性、层次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教师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性格特点等,分配好班级的学习小组。比如总共分成5组左右,以便于教师进行管理。建议每组应分布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相互合作,对学习内容进行互动探讨,并进行一些自主思考。调查结果表明,学习的认知倾向中包含很多感情方面,这是基于理解并研究具体问题的必要性,也是理解问题和促进真理研究的关键原动力,是教育实践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创设几个问题,选择可以进行辩驳的教学内容,学生之间会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全力以赴地寻找支撑的论据,这就形成了探索与合作的过程,完成对高中历史的深度学习,促进集体精神的树立,并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投入更多热情。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本节知识,教师可以分配好学习小组,并留下一些相关的议题内容,如“罢黜百家与百家争鸣的矛盾与辨别”“哪一种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等话题,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内容,展开对相关话题的讨论,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考方式,助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及论证的理由,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形成新的理念,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并从小组成员那里得到更多建议,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合作学习会让历史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通过不同历史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意识,这样便能够实现学习主题的升华,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发展集体意识。历史课堂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整合、再创造,创新不再成为一句口号。为深入落实德育教育理念,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高中历史教育一定要帮助学生摆脱固化的学习思维,要让学生意识到集思广益是提升学习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合作任务,进一步放大合作学习的价值,巩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通过讨论达成深度思考、知识整合的目的,充分体现大概念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拓展教学宽度的同时,高中生的集体意识也由此树立。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的运用方法进行挖掘,并找出更利于德育教育渗透的结合点,合理运用教学优化策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教学融合。

(三)构建实践活动完成家国情怀培养

实践活动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而德育教育中,用实践感受来提升内心领悟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立体。高中历史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对历史教育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需要历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去开发,去拓展,这也是实践拓展活动的教育价值。培养理性思维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尤其在家国情怀的教育养成中,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对我们的祖国产生浓浓的爱意,这是课堂理念教学难以实现的教育效果。教育要做到因地制宜,当前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依然比较保守,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也逐渐凝固,学习热情被消耗殆尽,也无法从课堂中去感受家国情怀的意义。德育教育不仅是革命精神、红色历史,还包括国家情怀,对祖国、对党、对家乡的热爱,而结合本地家乡资源更加有助于学生产生家乡的自豪感。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何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设立价值,需要历史教师着重去开发、去拓展,这也是实践拓展活动的教育价值。举例来说,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同仇敌忾、绝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是革命先烈践行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抗日战争是可歌可泣的历史,抗日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展示,是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学生所必须要了解、认知,并内化于心的,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刻在心底的回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英雄烈士公墓进行扫墓活动,带领学生走近烈士,寻找烈士的足迹,用实践去感悟烈士的伟大,用行动去展示对烈士的缅怀。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整个活动程序,并告诉学生打扫公墓的注意事项,整个活动要做到庄严、有序。扫墓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安静,在打扫完之后为烈士们献花,用一个个花环去衬托烈士公墓的圣洁,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作为责任人,一定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学生详细地讲解烈士陵园里的一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思考,让学生思考革命先烈的意志品质、思想意识、行为轨迹以及内心出发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析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强化学生对“家”与“国”的认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成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素养、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实践教学活动的创设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而我们一直强调教育改革就是为了补上这些短板。在历史学科中,实践活动的构建可以与当地文化资源相挂钩,活动创设的切入点是相对容易的,也具备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去尝试拓展教育宽度,与地方社会资源、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去思考历史、感悟新知,发展思维、升华思想,完成德育教育的落实。

三、 结论

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创新途径,把德育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改进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学措施,合理地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强化教学导入、小组合作模式、实践教学活动的运用,创造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内心感受,帮助学生实现耳濡目染,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并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路径,实现历史课堂的拓展延伸,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