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

2023-08-15 00:48刘俊杰
考试周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法治道德

刘俊杰

一、 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基础,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场景,而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能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将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二、 建设充满道德与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基础,涵盖了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一系列共同信念、价值观、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充满道德与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文化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强调道德伦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校园中,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宽容包容的环境,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与理解,学生之间形成友爱互助的氛围。学校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诚实守信、勤奋努力、正直诚恳等美德,激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走入歧途。

例如,在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方面,教师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他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和意识。通过班级活动、校园文化节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增进友谊,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这些活动应该经过精心策划,以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共同参与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除了人际关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模拟审判过程中深入了解法律的运作和司法公正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此外,举办法制知识竞赛和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传递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道德判断力和法律意识。这些举措关键在于将教育贯穿始终,即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自觉性,使他们主动地投身于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起到榜样作用,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同时,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该形成教育共识,共同致力于校园文明的倡导和传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校的组织策划,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变得更加具体而生动。通过班级活动、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学生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校园人际关系得以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环境将培养出更加自觉、成熟、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 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班级教学

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班级教学是一种高效而有益的教学模式,它在课堂和校园生活中巧妙地融合了道德价值观和法治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运用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决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道德问题和法治挑战,让抽象的道德与法律原则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当讨论诚信问题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诚实对他人的帮助和自身成长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例如,在校园中营造和谐文明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选择具有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小说、寓言故事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深入讨论。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道德选择和成长历程,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并对善恶、责任、正义等价值观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道德决策及其后果。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上的道德困境,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或者社会中的道德争议,让学生探讨各种可能的道德选择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未来面临类似情境时做出明智的道德判断。另外,教师在实施融合教学时,要注重情境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场景。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道德抉择;在数学课上,可以讨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在自然科学课上,探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等。通过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意识,并将道德理念贯穿于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决策中。教师在课堂上选取有道德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启示;在社会科学课程中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决策及其后果;在融合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使学生在校园中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外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促进校园和谐文明氛围的形成与发展。

四、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育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育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作为孩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首要场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导他们遵守家规和社会规范,为他们成为守法公民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专业的法治教育。学校应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规,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通过合理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加强校园和谐文明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他们分享学生的品德表现和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家长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和家长能够面对面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与家长分享学生在校园中的品行表现,以及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挑战。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关注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孩子更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支持。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家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他们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家庭义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家长可以参与校园节日的筹备与庆祝活动,支持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或主题讲座,以及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等。这些参与活动不仅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也增进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信和合作。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和家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出品德高尚、知识全面的新一代公民。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为和谐文明的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五、 创建道德与法治教育特色课程

创建道德与法治教育特色课程是丰富校园教育内容、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特色课程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以打造更全面的教育体系。

在道德教育方面,特色课程可以设计各类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面对道德抉择,学会权衡利弊、坚守原则。在法治教育方面,特色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合适的内容。

例如,为了在校园中营造和谐文明氛围,学校可以设立一门名为“法治小卫士”的课程,专门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理念。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将讲授相关的法律知识,介绍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原则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会强调道德理念,如诚信、公正、廉洁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案例,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明白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并从中吸取教训,而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他们可以模拟法庭审讯的场景,扮演不同角色,理解公正审判的重要性,培养公平正义的观念。通过“法治小卫士”课程的开设,学校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修养,学生将学会遵纪守法,懂得尊重他人权益,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激发,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法治小卫士”课程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校园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法律知识和道德理念的学习,学生将成为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的文明校园的守护者,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同时,这样的教育模式也将为其他学校和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全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推进。

六、 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要发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坚守教育本质,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倡导“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校文化建设等,传递积极向上、宽容包容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例如,为了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艺术社、科技社等,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通过社团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公益和奉献的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除了社团活动,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义工服务等公益活动,通过参与义工服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质。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能促进校园内外的良好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同时,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自信的心态,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这不仅有助于预防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幸福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社团活动和义工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这样的举措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空间,促进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的形成,培养出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心的新一代公民。

七、 优化师生互动方式

优化师生互动方式是构建积极健康校园文化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互动的关键途径。在实现优化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领者和榜样角色,而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表达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注重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以平等、尊重、关心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个人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要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学校就应该树立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舒适环境。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不断鼓励他们发挥潜能。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被理解和被关注。其次,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加放心和自信地与教师交流和学习,教师应该以平和开放的态度与学生交往,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鼓励。这样的关系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学生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倾听学生的声音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班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可以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解决他们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八、 结论

通过建设充满道德与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班级教学、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育、创建道德与法治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学校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互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