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15 00:48费梦莹
考试周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剪纸纹样

费梦莹

一、 引言

剪纸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传承性,这点与小学美术课堂对学生技能强化的要求相契合。此外,美术教学与剪纸艺术融合,也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的综合素养培育要求,有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剪纸文化时,应注意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更深邃的历史文化视角将剪纸文化更好融合进美术课堂中。

二、 剪纸文化概述

剪纸通过花样百出的镂空创作给人们营造一种视觉审美体验,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并且通过不同的图案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我国传统节日或者婚嫁事宜中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烘托祥和喜庆的生活氛围。可以说这种剪纸是一种天然的原始艺术载体,存在历史久远,难以想象一千五百年前的人们在制作出剪纸的时候处于怎样的心境。北朝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夸张、变形的创作手法进行剪纸创作,到明清时期,大量的剪纸作品出现在宫廷、民间,花样层出不穷,工艺愈臻完美,及至现在,剪纸更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并且无论是在各地的博物馆、文化研讨中心,还是在家中的墙上都能直观感受到人们对剪纸作品的喜爱,因为剪纸文化所代表的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人们长期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

纵观剪纸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的特点:剪纸是民俗文化中的代表符号,和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我们从一幅剪纸作品的用色搭配以及裁剪纹样上就可以看出其背后蕴藏的不同形式的民间风俗。也就是说,剪纸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都有很大联系,这并不是某个艺术家的个人思想的迸发,而是代表社会阶层的趣味艺术品。因此,剪纸才能够将形形色色的人的审美喜好融合到一起,制作出来具有普遍认同性的剪纸,并且还能够在不同阶层中进行保存和传承,心灵手巧之辈还能够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作,同样能够得到大众的喜爱。

不仅如此,剪纸作品也会随着地域的改变呈现不同的光彩,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剪纸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纳,例如,按照纹样来看,剪纸有人物、文字、花鸟等不同呈现,具体又可有月牙纹、锯齿纹、柳叶纹、鱼鳞纹等。从其所蕴含的不同意思来说,又可以分为祈福主导、规避劝勉、跳脱趣味等。若以用途来分,大致又可以分为装饰用,就是用于张贴,比如,常见的窗花、墙花,或者嫁妆上的摆衬。又可以将其作为印染的印版,还可以作为刺绣、雕刻的底样,作为稿模设计用。从鉴赏角度来看,既可以从阴阳纹路上看其构成的立体图案,又可以分析这些内容出现在一起的深层原因,或者从色彩入手,体会其简中求繁的协调,又可从裁剪技艺来分析其中的“刀味纸感”。

三、 剪纸文化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传承剪纸艺术,提升审美层次

剪纸艺术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及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随着地域的改变,剪纸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剪纸文化,是传承我国剪纸文化的有效手段,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也为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特色学习资源。由此,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

(二)培养创新意识,增强艺术实践

它相比起其他的艺术,剪纸艺术的创作形式更为灵活,给人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及艺术鉴赏体验的同时,还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化艺术感知,激发学生创作思维的结果。同时,大量的剪纸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落实“学做合一”理念,为学习的艺术创作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这对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和创作都有促进作用。

(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经典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剪纸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新时代的学生去传承和创新。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剪纸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感受到剪纸艺人的巧思妙用,从心底滋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剪纸文化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渗透剪纸历史,丰富文化感知

无论是从概念理解还是动手实践来说,剪纸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有些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薄弱,行为跳脱专注力差。因此,为了让剪纸文化得以在小学生群体中获得更多受众,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并感知剪纸文化,自觉地弘扬并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教师应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相关的剪纸历史文化内容。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渊源穿插进课堂,通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环境渲染等方式逐步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效果。

以浙美版小学美术《剪纸中的故事》为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民间剪纸的“艺术美”,进而自发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获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教学重点放在了剪纸特点、表现形式和用途了解上,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故事”二字本身就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更多的剪纸历史故事引出来,在课堂伊始就牢牢把握学生的关注点。

例如,可以从剪纸的历史渊源来讲。西汉时期的汉武帝过于思念早逝的宠妃李氏,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大臣中有一人就请术士用麻纸剪了宠妃李氏的影像为其招魂,博得龙心大悦,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在公元105年也就是东汉年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技术,开始大量造纸,为剪纸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这样的故事引出剪纸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入沉浸式课堂,在接下来的剪纸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时,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征,将剪纸分为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郭沫若先生曾言:“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一语道破了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

以此为基础,学生便也能达成对本节课中重点知识内容的探究与认知。随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补充剪纸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为阴文刻、阳文刻及阴阳刻。在给学生展示剪纸具体的表现形式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相对应的剪纸操作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视频中理解剪纸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其得以在脑海中对这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成更加深刻立体的印象。这样他们在之后开展的剪纸实践操作活动中,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地展现自身的艺术思考,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

(二)鉴赏剪纸作品,领略独特神韵

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剪纸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承载着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情感和人生经历,是一种精神信念的集成。地域不同所反映的文化特色也有所差异,各有千秋,都是艺术瑰宝。所以,教师在美术课程中渗透剪纸文化的时候,就有必要引领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用海量的艺术品去浸润、熏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作品欣赏中体会剪纸文化的独特神韵,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剪纸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深度契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剪纸欣赏》这堂课时,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一般特点形成初步感知,并且能够体会剪纸所蕴藏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价值,进而对以剪纸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在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感悟抒发上。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本课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相对应的剪纸作品,帮助学生从剪纸作品中挖掘相关的剪纸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对马团花》的相关影像资料,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剪纸作品,距今已经有1 500年的历史了,出土时保存完好,画面均匀,线条流畅,中心图案为八角花形,依次向外为菱形花纹,交叉排列,最外圈为六对相背而立的马,也是命名起源。除了对马团花,还有对猴、对蝶等花样,用图片的视频给学生展示出来,能方便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当学生仔细欣赏这一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剪纸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艺术家会以马为剪纸的题材呢?通过问题,引出答案:古人之所以以马为剪纸的剪纸题材,是因为马寓意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而这一独特的剪纸作品也展现出了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所以这些剪纸作品中也寄托了人们独特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示马的照片,让学生观察艺术作品与实物的差异,思考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

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了解剪纸作品的特点,总结得出人们在借助现实生活完成剪纸实践操作的时候,是用各种纹样来装饰的。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较为深层的感悟,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类别及不同体裁的剪纸作品,帮助学生欣赏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剪纸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剪纸作品的独特看法,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意境。

(三)创作剪纸作品,体会实践乐趣

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艺术实践。那么教师在渗透剪纸文化的时候,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创作剪纸作品,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剪纸艺术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从中体会剪纸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此外,学生完成剪纸作品的时候,应该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从以下两个环节加以落实:

1. 立足学生实际,分段临摹或创作

剪纸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针对1~2年级的学生,剪纸教学活动主要以临摹为主,借助临摹,辅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认知剪纸的第一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些简单且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造型,让学生完成剪纸活动,初步体会剪纸艺术的基本操作手法,从中体会剪纸艺术的造型美与意趣美。针对3~4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极具代表性的剪纸造型和纹样,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改一改、变一变、讲一讲,将原有的剪纸作品变成自己的剪纸作品。针对5~6年级的学生,教师的剪纸教学活动则需要以创新为主,要能够在给学生讲解基本剪纸技巧之后,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作,运用剪纸特有的语言和技巧,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例如,教师在教学《剪纹样》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剪纸操作任务。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锯齿纹、月牙纹、柳叶纹、圆点纹等常见的纹样,让学生从中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纹样的美。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差异,教师就要设计不同的任务。针对小学1~2年级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他们剪出不同简单纹样的剪纸作品;3~4年级学段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剪纸纹样基础上进行组合,如可以将圆点纹与月牙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剪纸作品;针对5~6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对称形剪法、均衡形剪法等方式,完成剪纸创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剪纸纹样装饰作品,使得作品更为美观。在剪纸的时候,还要体现画面线条的流畅性、结构的饱满性,由此展开的剪纸作品将更加具有个性化特点。

总的来说,教师在让学生创作剪纸作品的时候,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大胆创作,剪出独属于自身实践操作水平的剪纸作品,从中感受剪纸的快乐,让剪纸文化得以在美术课堂中积极渗透。

2. 立足实践操作,学习和练习相结合

剪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与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要领、独特的技能技巧与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理论认知的基础之上完成剪纸实践操作,更好地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从了解最简单的剪纸工具、剪纸材料到较为复杂的剪纸表现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知识点着手,逐层递进,了解剪纸的方法和要点,随后展开剪纸实践操作。

例如,教师在教学《剪纸喜花》时,就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双喜字”的来源之后,让学生探究双喜字的结构特点及剪法。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最简单的喜花纹样(双喜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喜字变成剪纸作品后结构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对称、方正、线线相连的结论。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剪双喜字,在学生学会了剪双喜字之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将双喜字改成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当学生完成了剪纸作品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送去问候,并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装裱好,挂在敬老院的走廊、房间里,装饰老人的生活,让老人也能够感染喜气洋洋的气氛。

学生创作剪纸作品的时候,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剪纸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满满的剪纸文化成就感。学生在获得了文化认同之后,也能够有更强的内驱动力去创作富有特点和特色的剪纸作品,由此也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渗透剪纸文化,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激活学生的文化感知思维。教师有必要在深入了解了剪纸文化与小学美术结合的价值之后,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渗透剪纸文化历史、引领学生鉴赏作品、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剪纸作品等三个方面着手,开阔学生文化感知视野、感知剪纸文化独特神韵、体会剪纸文化丰富内涵。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强化他们的实操技能,借此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剪纸纹样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
袁飞纹样设计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