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防治进展

2023-08-19 10:33朱静王亦雄
婚育与健康 2023年14期
关键词:更年期骨质疏松症

朱静 王亦雄

【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量减少为特点的系统性骨病,可引起骨质密度和骨脆性增大,进而引起骨折的发生。妇女在更年期初期会出现明显的骨量减少。通过对骨质疏松症的诱发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探讨如何在妇女绝经期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其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更年期;骨质疏松症;防治方式

Progres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nopausal osteoporosis

ZHU Jing, WANG Yixio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China

【Abstract】Osteoporosis is a systemic bo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struc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bone tissue and reduction of bone mass, which can cause increased bone density and bone fragility,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fractures. Women can experience significant bone los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menopause. By studying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osteoporos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in women during menopause and reduce its occurrence and harm.

【Key Words】Menopause;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骨质疏松的表现形式有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1]。有资料显示[2],全球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已超过2亿。在美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超过2400万,其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每年1000万,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超过150万。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以月经变化、心悸、面色潮红、失眠等症状为特征的妇科病。更年期综合征一般不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也会对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无明显早期症状,其主要是因女性因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引发大量骨质丧失而致。有相关研究指出[3],近30%的绝经后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亚洲国家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高达47.3%,远超中风、心脏病及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需临床给予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更年期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进行整合,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为特点的疾病,骨组织的纤维结构改变但不伴有生物化学成分的改变[4]。20世纪80年代,美国WBD绝经期科研团队提出,以同龄人的骨密度与骨体积为标准,若平均低于2个标准差以上,应诊断为骨质疏松。

2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因素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年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周期性雌激素减少等因素,其发生风险性更高,导致了骨骼的吸收增多,导致了骨量的快速下降。有研究表明[5],绝经后1/2以上的更年期女性伴有骨质疏松症,且以脊椎骨骨质流失最为明显。45岁、60岁的男性和女性前臂骨折的比例分别是1:1和1:10;女性在70岁的时候,50%的人会患上骨质疏松症,而男性只有30%,长期缺乏钙摄入,抽烟,酗酒,会影响磷和钙的代谢,甲状腺、副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活动,肾脏疾病,激素和类固醇的影响,都会加速骨骼的破坏。除此之外,更年期女性出现的骨质疏松症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由于中老年女性饮食习惯的改变,从而造成了肠道钙吸收的降低,从而造成了人体内钙平衡的紊乱[6]。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

3 更年期骨质疏松防治措施

3.1 健康宣教

有相关研究指出[7],不良生活习惯是引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也是造成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女性发病的主要因素。开展有效地锻炼、营养供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方式。易容等人研究显示[8],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开展远程监控宣教,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骨代谢及骨密度。顾有花等人研究指出[9],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基于目标管理法的健康宣教,有效提升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强化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症开展科学、有效地健康宣教,有利于为更年期女性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有利于改善更年期女性的健康行为,对提升女性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3.2 运动疗法

3.2.1 对骨骼的作用

通过肌肉和地板受到的壓力,会对骨头产生刺激,增加骨头的强度,提高骨头的密度。有关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生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黄冲等人研究显示[10],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骨代谢状况。聂明剑等人研究指[11],运动可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量丢失。体育锻炼会引发骨骼上的机械压力,经机械载荷激活Wnt信号通路,可调节间叶细胞前体的成骨细胞分化。

3.2.2 对性激素的应用

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因卵巢功能衰退,从而造成因性激素改变而致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神经精神症状等症状,也是中老年女性慢性疾病的初始阶段,例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现如今,有相关研究显示[12],体育锻炼不但能促进雌激素分泌,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还能促使骨形成与骨矿化,延缓骨量流失。叶蓁蓁等人研究朱指出[13],肌肉与脂肪共同决定着绝经后女性的骨强度,且两者关系受运动状况的影响。运动通过促雌激素生成,增加四肢肌肉量及降低内脏脂肪含量,有效防控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3.3 药物干预

①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人们的年龄逐渐增加,体内的存储钙的能力就越弱,所以在身体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消耗钙,而女性病人在绝经期就会发生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在临床上,我们一般会使用双磷酸盐来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双磷酸盐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骨吸收的速度,并且还可以稳定骨小梁间的结构,延长在骨小梁结构支架上2次矿物质沉积的持续时间,从而提高骨密度。同时,双磷酸钠还可以对成熟的破骨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降低破骨细胞的附着数量,从而达到抑制骨重吸收的目的。目前,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药物。②促骨生成的药物,特立帕肽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它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从而提高骨质疏松的疗效。为有效地提高其临床疗效,增强其 BMD疗效,可将特异帕肽和狄诺塞麦联用,经临床验证,其疗效明显。特异帕肽的治疗主要有注射和口服两种方法,注射的剂量要视病人的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而定,口服的剂量要看病人的数量而定,如果是口服的话,会对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代谢、肌肉骨骼系统等有一定的副作用。狄诺塞麦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可以通过上臂、上大腿、腹部皮下組织注射等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在服用过程中,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剂量,如果服用时间过长,很可能会出现疲劳、虚弱、恶心等症状,从而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的影响。

3.4 中医防治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上没有明确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腰痛”“骨痹”“骨痿”等范畴。《妇人大全良方》中有记载,“妇人天癸过期而经脉不调,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妇人,七七之数,天癸之数已尽,肾虚之数,元气不振,骨枯髓减,肌肉松软,腰腿酸软,骨头酥软,严重的还会出现骨头断裂的症状[14]。《灵枢·本藏》中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气血顺畅,周而复始。本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能舒缓,气机阻滞,或血虚不达,气血瘀滞,络络阻滞,造成肌肉无力。乔立红等人研究指出[15],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体内维生素D水平,促进骨的形成,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将中医的基本原理与中医传统的修炼方法的养生康复理论相结合,不仅重视四肢的协调统一,还强调呼吸、意念之间的紧密合作,利用修炼方法,将“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起来,进而达到打通气血,疏通经脉,调节五脏六腑,展舒筋骸,延年益寿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女性绝经后早期雌激素水平发生显著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吸收强于骨形成过程,机体进入高转换型骨代谢状态,使得骨量丢失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需要强化社会关注度。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为普及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提供了依据。加强健康宣教、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及中医防治等措施均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风险,保障更年期女性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姚晓晖.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9): 4225-4226.

[2] 林放盛.社区女性居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36(12):58-6 0 .

[3] 汤淑女,尹香君,余卫,等.中国40岁及以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4):509-516.

[4] 任秀聪,王洪英.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与营养干预[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9):69-70.

[5] 李建国,李鼎鹏,谢兴文,等.2224例女性月经史及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9):1326-1329.

[6] 孙丽.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性激素与骨代谢的相关性[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15-716.

[7] 王治宽,刘德宽.更年期骨质疏松妇女血清白细胞介素-3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8):116-117,124.

[8] 易容,陈欢.远程健康宣教及营养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3):85-87,109.

[9] 顾有花,周华.基于目标管理法的健康宣教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6):417-420.

[10] 黄冲,黎德聪,杨利,等.运动疗法对伴有失眠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及对骨密度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1(14):54.

[11] 聂明剑,张智海,冯强,等.12周社区运动干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4):446-451.

[12] 王芳,包文芳,王琰,等.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性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A1):1274-1275.

[13] 叶蓁蓁,易剑锋,潘建西.运动与绝经后女性骨强度、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关系[J].解剖学报,2021,52(3): 473-478.

[14] 汪青,陈勇,陈吉,等. 绝经后女性躯干肌指数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28(7):982-985,1007.

[15] 乔立红,徐慧连,王小伟. 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八段锦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影响[J]. 新中医,2021,53(19):122-125.

猜你喜欢
更年期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的影响分析
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潮热出汗不仅仅是“更年期”
更年期妇女有效地进行身心疾病的防治
调试心理过好“更年期”这道关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