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16家三级综合医院头孢替安使用强度分析

2023-08-22 01:24陈志东杨小强
上海医药 2023年15期
关键词:监测网抗菌品种

陈志东 杨小强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233;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北京 100044)

头孢替安(cefotiam,CTM)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1981 年在日本上市[1]。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4 年起先后下发了44 个注射用盐酸CTM 生产批准文号,共涉及14 家国内制药企业[2]。但是,CTM 一直未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使用,《上海市细菌耐药、抗菌药物应用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列出的“抗菌药物推荐品种”目录共有63 个,也未推荐CTM[3]。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 年)》(下文简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CTM 限用于有明确药敏试验证据或重症感染的患者[4]。由于CTM 为非主流品种,没有常规药敏试验予以支持,且重症感染患者更不可能选用CTM,故《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质上也不推荐使用CTM。然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下文简称监测网)监测结果却显示,CTM 在我国部分三级综合医院中被普遍使用,其使用强度(treatment intensity[5],therapeutic intensity[5])甚至高居第一,超过主流抗菌药物品种,这种异常现象值得多方关注。本文以2017—2021 年监测网中CTM 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我国116 家三级综合医院CTM 的使用强度,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监测网2017—2021 年191 家中心成员单位(各省区市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年度消耗抗菌药物数据为基础,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医院后,选择使用CTM的医院作为统计对象。共涉及29 个省区市的116 家三级综合医院。

1.2 分析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约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统计单位,CTM 的DDD 为4 g,按住院患者每百床日年度CTM 消耗量(DDDs)作为使用强度[5-6],即某医院CTM 使用强度=该医院CTM 年度消耗量×100/该医院年度收治患者天数。分别统计各医院CTM 的使用强度、使用强度排序、使用强度占比(CTM 的使用强度占各自医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百分比)及分布情况等指标。

2 结果

2.1 使用CTM 医院情况

2017—2021 年,191 家三级综合医院每年上报数据完整的医院数量分别为166、157、162、160 和163 家,其中使用CTM 的医院数及占比分别为99(59.64%)、90(57.32%)、91(56.17%)、84(52.50%)和79(48.47%)。由此可见,CTM 使用医院数及占比呈下降趋势。2021年CTM 使用医院占比首次跌进50%,但仍有近半数的医院坚持使用CTM,其中24 个省区市的61 家医院连年使用CTM。5 年中使用1、2、3 和4 年的医院分别为16、8、18 和13 家。

2.2 CTM 使用强度情况

本研究统计的116 家医院中,各医院CTM 使用强度差异巨大,最大为8.86 DDDs(2018 年),最小为1.55×10-4DDDs(2020 年),相差约5.7 万倍。各年度CTM 使用强度平均值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位值和最大、最小值略有波动,但也呈下降趋势(表1)。2017—2021年中CTM 使用强度位列第一的医院共3 家,分别为来自河南的2 家医院(其中1 家连续2 年位列第一),以及北京的1 家医院(5 年中有2 年位列第一)。除了2018年位列前2 位的2 家医院CTM 使用强度(8.86、6.18 DDDs)>6 DDDs 以外,其余4 年各医院CTM 使用强度均<6 DDDs,CTM 使用强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表2),但各医院CTM 使用强度则有升有降。

表1 2017—2021年116家三级综合医院CTM使用强度情况(DDDs)

表2 CTM使用强度前10位及在所在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强度中的排序

此外,2017 年北京和山东各有1 家医院的CTM 使用强度超过各自医院的其他抗菌药物品种,位列所在医院第一;2018 年仅河南1 家医院的CTM 使用强度位列所在医院第一;2019、2020 和2021 年,CTM 使用强度在各自医院的最高排列为第2、第3 和第2 位的医院,分别来自北京、安徽和北京,其中,来自北京的为同一家医院。CTM 使用强度在各自医院所有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强度中的排序总体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表2)。

2.3 CTM 使用强度占比

CTM 使用强度只反映了CTM 的消耗程度,而其占各医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比例,则体现了CTM 对总使用强度的贡献程度。2017—2021 年CTM 使用强度位列前10、20 位的医院是使用CTM 的主要医院(表3)。但统计结果显示,2021 年无论前10、20 位,还是连年使用CTM 的61 家医院的CTM 使用强度占比明显高于其余4 年,这提示2021 年少数医院使用了更多的CTM。

表3 2017—2021年CTM使用强度、使用强度平均值及使用强度占比情况

从各医院的情况来看,CTM 使用强度占比差距同样巨大,最高14.37%(2018 年)。CTM 使用强度占比前10 的医院(表4)。CTM 使用强度占比受各医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CTM 使用强度大,并不代表其使用强度占比也大。如2017 年四川1 家医院CTM 的使用强度为3.84,在99 家使用CTM 医院中排列第10,但同年该医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150.75 DDDs,CTM 使用强度占比仅2.55%,在该医院54 个抗菌药物品种中仅排列第37 位,在各医院中排列第52 位。

表4 2017—2021年CTM使用强度占比前10位医院的情况(%)

2.4 CTM 使用强度分布

使用CTM 的医院分布在全国32 个分网中的29 个分网,与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布不同的是,各医院CTM 使用强度没有呈现“中间医院多,两头医院少”的正态分布现象。各年度CTM 使用强度<0.5 DDDs 的医院数最多,>6 DDDs 的医院数最少(表5)。2021 年CTM 使用强度<1.0 DDDs 的医院有61 家,多于其他各年。各年度CTM 使用强度<2.5 DDDs 的医院占比分别为75.76%、82.22%、84.62%、90.48%和94.94%,占绝大多数,说明使用CTM 量大的仅是少部分医院。

3 讨论

从监测网116 家三级综合医院2017—2021 年的监测结果来看,CTM 使用强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CTM 使用医院的占比也在下降,但2021 年仍有近一半(48.47%)的三级综合医院在使用CTM,尤其是一些医院的CTM 使用强度居然位列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第1 位,占各医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比例最高达14.37%。假如以监测网2020 年扩大后的354 家中心成员单位的数据作统计,2021 年CTM 使用强度位列前10的医院中,上海市独占3 家,其余7 个省区市仅各占1 家。

作为第二代头孢菌素,CTM 相对头孢呋辛而言,不具有任何优势,这可能是CTM 不被推荐的主要原因。CTM 属于既无指南推荐又无常规药敏试验予以支持的非主流品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仅在头孢菌素类介绍中提及过1 次CTM,而头孢呋辛却被提及23 次;我国《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 版)》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疗和经验治疗、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均未推荐使用CTM。国外权威指南同样不推荐CTM[7]。上海市“抗菌药物推荐品种”目录不推荐CTM[3],《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 版)》明确不推荐CTM 用于外科预防用药[8],但上海市仍有不少医院在大量使用CTM,近乎是将非主流品种当作主流品种在使用。

从2015—2019 年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到从2020 年至今的“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WHO一直在呼吁“审慎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s: handle with care)”“审慎使用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s: handle with care)”[9],尤其是缺乏循证证据支持的品种。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不应只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之中,迫切需要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坚强决心,并落实于具体行动之中。

猜你喜欢
监测网抗菌品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种什么品种好?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全国短波监测网发展思路浅析
利用监测网中断分析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
京沪高铁GSM-R网络接口监测网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卫计委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 重金属污染涵盖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