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维度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广东省开平市马降龙村为例

2023-08-24 08:58庄晓平程梦丽孙艺萌
关键词:题项编码维度

庄晓平, 程梦丽, 孙艺萌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广州 510631)

在现阶段国家文化旅游的战略背景下,世界文化旅游发展呈上升态势,世界文化遗产地逐渐成为热门目的地,受到各界关注。然而,由于遗产地原伦理空间受到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形成核心区或边缘区,在旅游地居民受益上表现为不同的受益空间,从而导致居民感知到更加强烈的贫富差距。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在旅游发展空间不平衡下产生的心理失衡感将直接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还可能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给当地旅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对剥夺感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被广泛用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满情绪及其心理疏导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该概念最早由STOUFFER等[1]提出,用于研究军官基于同行之间比较形成的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随后,MERTON[2]将该概念引入参照群体的框架体系中,将相对剥夺感视为人们对利益得失进行主观比较判断后的结果,从而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关于参照对象的行为理论。相对剥夺感的核心过程是社会比较,是个体或群体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其他群体或自己过去的经历、理想状况进行比较后而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3]。当人们认为自己没有某物、别人有或自己以前有某物、希望得到而且认为应该得到某物时,人们内心就会有相对剥夺感产生[4]。基于比较对象的不同,与他人比较可以形成横向剥夺感,与过去、未来或应得的自我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形成纵向剥夺感[5]。相对剥夺感也被认为是关于认知比较、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的多维概念[6]。认知和情感相对剥夺感都是由于自我与有利群体成员的状态、结果或特权比较后所致,在认知影响下可能导致个体或群体产生一定程度的行为效应[7],情感则涉及个体或群体对自己中心地位的判断或者是感知差异对感知者的影响[8]。

1997年,SEATON[9]首次将相对剥夺理论应用于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心理分析。而后,相对剥夺感在解释旅游地居民态度和行为上的理论优势得到学者们的认同。学者们一般认为,旅游地居民的相对剥夺感可以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类。其中,横向比较之下的相对剥夺感是常见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与参照群体作相对位置的评估或者利益多寡的判断。此外,旅游地居民也会对自己现状与过去状况[10-11]、旅游发展过程中村民的旅游经营参与机会[12]以及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受益[13]等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纵向剥夺感。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往往是横向和纵向、经济和社会多种剥夺感交织存在[14]。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当前对于旅游情境下居民相对剥夺感的探讨还较为缺乏,已有研究仅仅是对现有相对剥夺感研究的案例补充[15],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探讨虽然涉及旅游利益主体对相对剥夺感的感知[16-18]、生成机制[19-21]、应对方式[13]、行为效应[22]及其对旅游态度的影响[23]等,但多是将相对剥夺感当作一个事后解释概念,缺乏对相对剥夺感属性特征及维度结构的深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对剥夺感在旅游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发展。

鉴于此,笔者通过多次调研,基于案例地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选取广东省开平市马降龙村为案例地,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世界遗产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具体维度,结合问卷调查法验证所构建的维度与指标,并分析当地居民对不同维度相对剥夺感的感知差异,以期丰富旅游相对剥夺感在中国特色文化背景下的理论关注与实证探讨,也有助于旅游地居民态度的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开平碉楼古村落群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拥有着集华侨文化、碉楼和艺术于一体的世界遗产,包括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和三门里4个村落,是融合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建筑与聚落景观。开平碉楼群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其所反映的独特华侨文化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考究价值与审美价值,并于2007年6月被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基于此背景,开平碉楼群的4个村落中,自力村、马降龙村、锦江里由开平市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2001、2007、2010年对其进行旅游活动开发。由于旅游开发时间和发展程度之间存在差异,且村落间发展差距逐渐增大,各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诉求与得失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前期调研结果显示:在开平碉楼古村落群中,马降龙村居民对现状最不满意,相对剥夺感最明显。一方面,居民不仅与自力村进行比较,如有较多人认为在旅游门票分红、发展建设和工作机会等方面比自力村差;也有村民内部的差异比较。另一方面,马降龙村分为核心区与缓冲区2个区域。在地理位置一致的村落中,由于处在不同的分区,地理位置上几步之遥就导致居民在旅游经济收入(如分红等)的不同,导致居民存在较明显的内部社会比较。因此,根据案例地的典型性、可进入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等方面,最终选择马降龙村作为研究案例地。

2 研究设计

2.1 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维度的理论构建

2.1.1 资料获取 研究团队以深度访谈和现场观察的方式,于2018年7月22日至7月31日历时10天对马降龙村进行调查。其中正式访谈对象为24人,并邀请精通当地方言的研究人员对所获得的访谈文本进行处理。调研期间另外与旅游公司工作人员、村委等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观察被访谈对象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更针对性地获取马降龙村居民生活形态、旅游商业形态和村落风貌等内容。除此之外,借助于村委会公开性文件、开平碉楼官方网站和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获取马降龙村落概况与发展现状,包括景区游客接待量、居民门票分红数据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等二手资料。

2.1.2 数据分析与结果

(1)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将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比较,进而提炼出概念与主题的初步分析过程。语句编码时采用逐字逐句法,再将性质与内容相近的要素以扎根理论的标准逐级缩编,重新综合形成范畴[23]。同时对所获取的原始资料以客观角度审视,摈弃先前的预先设想,对资料本身表现出的内容自然保留。如此编码得到的范畴化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地归纳资料内容[24]。在开放性编码过程中,首先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将原始语句进行分解,进而获取初步范畴(表1);然后通过压缩,提炼出了门票分红、非门票收入、就业机会、建设支持、发展机会、话语权、知情权、适应方式和旅游发展态度9个范畴。

表1 部分开放性编码分析Table 1 Part of open coding analysis

(2)主轴编码。开放性编码获得的范畴相对独立,在意义联系上还不够明确,因而需采用主轴编码对其比较分析,通过潜在逻辑关系进行类聚和联结,进而重新归类[24],使得编码更具有指向性和理论性[25]。通过将开放编码获得的范畴进行主轴编码分析(表2),共得到4个主范畴: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和居民态度。

表2 主轴编码分析Table 2 Spindle coding analysis

(3)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将已经发现的概念类属经过系统分析后选出核心类属[26],从而将主轴编码中得到的范畴与其他范畴进行相应联系的过程[27]。这个过程包括了识别可以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利用范畴、关系等相互联系来说明现象和开发故事线等内容[25]。通过选择性编码以及与原始资料的比较,发现“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可以提取为“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维度”这一核心范畴,而“居民态度”范畴仍可以提取为“居民态度”核心范畴。通过整理,最终建立了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维度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维度的构建模型

2.2 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维度验证

2.2.1 问卷设计 根据实地调研与访谈的结果,将居民的相对剥夺感划分为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3个维度,并基于不同的比较方向,将每个维度划分为横向与纵向2种。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具体测量题项进行修改,最终形成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维度的3个指标(门票分红、其他非门票收入、就业机会)、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维度的2个指标(建设支持、发展机会)和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维度的2个指标(知情权、话语权)。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借鉴文献[28-30]的研究成果,所有指标均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2.2.2 问卷收集 问卷调研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于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在马降龙村8个村小组进行发放,共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为 88%。在性别方面,男性占比46.5%,女性占比53.5%;在年龄方面,以41岁以上者占多数;在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和初中学历人数最多,占样本总人数的84.8%;在家庭规模方面,4~6人的家庭占比最多,为52.9%;在家庭收入方面,10 001~50 000元家庭占比超过了一半。

2.2.3 数据分析

(1)信效度检验。对于质性研究探索出来的维度要求其数据需正态分布,方可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首先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偏度与峰度测量,发现各题项偏度值小于3、峰度值小于8,因而数据为正态分布,可以进行后面的因子分析。在整体可靠性分析上,3个维度和题项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问卷测量项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具有可信性。在效度检验中,KMO值为0.762(>0.6),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P=0<0.05,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变量背后可能存在共同因子,因而数据整体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题项提取主成分,经旋转分析后,共提取3个公因子。由总方差解释结果(表3)可知:这3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435、2.374、1.881,提取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1.679%、16.959%、13.437%,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2.075%。因此,本次研究问卷中的14个题项可以被提取的这3个公因子解释。

表3 总方差解释表Table 3 Variance explanation

由旋转后的结果(表4)可以看到旋转因子与前文中扎根理论提取的维度较契合:(1)X1—X6题项同属因子1,内容包括门票收入、非门票收入、就业机会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因此将其命名为“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2)X7—X10题项同属因子2,内容包含建设支持与发展机会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因此将其命名为“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3)X11—X14题项同属因子3,内容包括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因此将其命名为“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据此,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并由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和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3个维度(包含14个题项),从而进行后续的分析比较。

表4 公因子方差旋转载荷表Table 4 Common factor variance rotation load table

3 研究分析

3.1 基于不同维度的相对剥夺感分析

从不同维度上对居民相对剥夺感进行分析,由结果(表5)可知:

表5 基于不同维度的居民相对剥夺感均值Table 5 Average value of residents’ relative sense of depriv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dimensions

(1)马降龙村居民的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最强,说明居民对物质层面的利益诉求最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深入追问旅游带来的影响与其他人是否存在差异时,多数居民提到旅游收入等物质层面内容。

门票分红换了公司管还少了一点,以前有600多,现在只有500出头,集团承包后分红少了。

——受访者P2

(2)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略低于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居民关注当前旅游公司或者政府的建设支持、村整体的发展机会,对于马降龙村与自力村之间、马降龙村内部缓冲区与核心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居民表现较强烈。旅游活动开发的深入正在逐步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人们对公共利益愈加重视,公共精神正在凸显[31]。因而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自我收入获得,而是以更加长远和宽大的视角对待当前旅游发展。更多人认为,只有整体旅游发展得好,个体才会得到更多获益。

希望我们村其他地方也发展,可以开发出更多东西,让更多游客来玩。以前老板每年都搞很多新鲜花样的东西、放广告,有很多游客来,我们的生意也很好。

——受访者P16

(3)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最低。对权利享有的关注是人们对民主诉求的表现,马降龙村居民在权利方面的诉求表现为话语权、知情权,他们认为自己在公共事务的参与决策、知晓、问题反映等方面被忽视。

旅游公司的计划就是划边界划到这,以前沟通还比较到位,现在沟通就不是那么到位了,有很多信息都不太了解,我现在也不清楚它要怎么搞?你去反映意见的话,他们也是很少理睬,以前还好点。

——受访者P15

尽管权利方面的相对剥夺感得分均值(3.360)在3个维度中最低,但是高于5点李克特量表中的“一般”强度,说明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显现,正如有学者提出“旅游越发展,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越强,民主诉求越显著”[31]。

3.2 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分析

本文分析态度题项的具体得分情况,以明确整体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状况。研究结果(表6)表明:(1)题项1中,82%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同意”“同意”,表明马降龙村的旅游发展程度虽然不能让村民完全满意,发展过程中可能也存在各种冲突与问题,比较之下居民可能产生相对剥夺感,但是从整体来说,马降龙村居民非常主动支持旅游业发展,希望旅游发展得更好。(2)题项2中,63.4%的居民选择“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表明居民能够意识到村社区当前发展的瓶颈与问题,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马降龙村居民对于旅游是否为本村发展希望的信心不如从前,正如被调查者所说,“搞旅游的话当然是支持,搞肯定比不搞要好,但至于能搞成什么样谁也不清楚,未来谁说得准呢”。(3)题项3中,56.4%的居民选择“非常同意”“同意”,表明虽然马降龙村的旅游发展程度与其他村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居民仍然认为旅游发展是马降龙村的正确选择。

表6 旅游发展态度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ttitude 人

由此可知,即使马降龙村居民普遍存在相对剥夺感,但整体对旅游发展是支持的。同时应注意的是,该村居民对旅游能带动社区发展并没有信心,在调研过程中,甚至有人对该题项持反对态度。因而,旅游发展究竟在马降龙村能走多远,为当地人带来怎样的希望是需要后期去追踪的。

4 结论与展望

基于比较心理学,本文研究了马降龙村居民的相对剥夺感,通过访谈与田野观察等方法搜集数据资料,构建出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相关维度,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马降龙村居民存在相对剥夺感,表现为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和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3个维度,具体表现在门票收入、非门票收入、旅游中的就业机会、建设支持、发展机会、话语权和知情权等内容上,这与已有研究结果[32-35]相一致。但本研究发现马降龙村居民在土地补偿内容方面不存在相对剥夺感,与已有研究成果[11,35]存在差异。通过深入调研与访谈,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开发公司前期的政策宣传与沟通管理工作做得较为充分和完善有关。

(2)居民相对剥夺感由强到弱依次为物质获得相对剥夺感、发展支持相对剥夺感、权利享有相对剥夺感;横向比较的相对剥夺感强于纵向比较的相对剥夺感,这与JOHN等[36]所提出的人们对物质层面或者货币指标的敏感性结论是一致的。另外,尽管本研究的案例地存在相对剥夺感现象,但当地居民整体对旅游发展持较积极的态度。这可能与居民对相对剥夺感所采取的适应方式有关[37]。从旅游地居民直观受益的物质层面情况来看,虽然马降龙村的整体发展状况与自力村存在差异,但村民通过给旅游公司谏言、自谋营生之道等方式积极地改善劣势,因而仍认为旅游才是社区发展的最好选择。

尽管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样本量的限制,仅在数据分析方面做了基础性分析,深层次数据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次,研究对居民相对剥夺感之下的整体旅游发展态度做了简单描述,关于个体相对剥夺感与旅游发展态度的关系未做深入剖析。另外,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为案例地,由于案例地的特殊性,将结论推广到一般类型旅游目的地中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后续需要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实证分析。

猜你喜欢
题项编码维度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Genome and healthcare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