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弗洛伊德
——由《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引发的感想

2023-10-05 08:39高峰强
心理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论弗洛伊德学派

高峰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由车文博先生与郭本禹教授联袂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新近发行的三大卷本皇皇巨著《弗洛伊德主义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分置案几床头已有月余。按车先生在其《西方心理学史》一书中所倡导的读书四法的第一要诀“整体把握法”,认认真真地对导论、三大卷分卷主编撰写的前言及结束语一字一句读了不下三遍, 对自己授课时或藏书中没有关涉到的人物、章节也断断续续地看了两遍。翻阅品味间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但掩卷提笔、细说点评又不知从何写起, 踌躇多日竟毫无进展, 最后还得仰仗弗洛伊德“出手相助”定下写作思路:采用变通的自由联想法,信马由缰、收放随性、不拘格式、繁简由己。

1 引子

2006 年指导过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心理学的公众与专家形象探究》。 为了与心理学专家相匹配,所调研的公众特意选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有一千二百余人完成了公众版问卷, 对其中几道题项的作答发人深省。(1)您认为心理学工作者主要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多数人回答是穿白大褂给人治病的。(2)请您写出所知道的心理学家的名字。 绝大多数被试言明一无所知,但有80 余位写定弗洛伊德这一鼎鼎大名,使其稳居榜首,而在心理学界如雷贯耳的冯特、华生、斯金纳、马斯洛、班杜拉等巨擘则无人知晓。 更令人汗颜的是,国内学者竟无一人被提及。(3)请列出您读过的经典的心理学著作的名称。与上一题的作答高度一致, 绝大多数被试明言一本心理学著作也没仔细读过,但有54 人明确写到曾拜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尽管读不太懂),依然无出其右者。 可以预见,时至今日再问同样的问题,也不会有多大改观,或许心灵鸡汤类、励志类或幸福类的冒牌心理学作品会被提及一二。不禁感叹三声:弗洛伊德, 永远的弗洛伊德, 心理学界无人比肩的弗洛伊德!

无独有偶,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为了扭转教师授课时只空讲理论而不(或难)顾及实际操作或具体实务的窘境, 切实提升教师们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水平, 与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其中一项内容是由对方选派资深专家为学院教师系统开设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六七门课程,实行小班化一对一方式授课。 第一门课程——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已于2018 年11 月25 日开讲,共计72 课时,由林淑君博士主讲。 第一天讲授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主旨内容为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发展观、病理观、因应观、治疗观、改变观,重点关注咨询师的角色、功能、运用的技术及案例剖析;第二天主讲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治疗,主旨内容为客体关系取向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重要概念,重点关涉支持性环境、安全堡垒、情感失调、投射性认同与反移情、玩游戏与心理治疗、真我与假我、够好的母亲等。 课间与林博士简略沟通,她明确表示春节前开讲的几大模块仍然以精神分析学派为主战场, 会涉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沙盘治疗技术、阿德勒个体心理咨询、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等。 她说对真正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与人格障碍的治疗而言,精神分析无疑是最靠谱、最有效的,至于认知情感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主义疗法和格式塔疗法等会有所涉及但肯定不是重点。尽管此为一家之言,但对一位有着坚实心理咨询与治疗功底和丰厚一线临床经验的学者来说,此观点与做法绝不会是心血来潮或兴之所至。 不由感慨再三:弗洛伊德主义、永远的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界无可撼动的头牌王冠!

2 正文

有学者将《弗洛伊德主义新论》一书的特点归纳为:新、全、实、用四个字,可谓一语中的、字简意全。为避与其它书评重复起见,本文只着重谈一个“新”字。 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历久弥新、开拓创新、革故鼎新是理论流派和学术研究不竭的生命源泉。 新论从心理学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且在全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主义)研究领域达至一个最统整、最权威的崭新高度,毋庸置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大制作。诚如本书第三卷主编郭永玉先生所言:精神分析是最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学派,最具有人性的深度,拥有极强的解释力。如果没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理论的广度、 高度和深度。 新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并将其与中国智慧相结合,为弗洛伊德主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必将对心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新的启迪与重要影响。

体系新、逻辑新、线索新。 与车文博先生早年主编的《弗洛伊德主义论评》(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92 万字)相比,新论在体系、逻辑、线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在国际学术界也是独树一帜、引领新潮的。车先生在本书导论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弗洛伊德主义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理论体系, 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划分:(1)从弗洛伊德主义自身发展逻辑的角度, 涵盖如下几大分支学派: 古典精神分析,分为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和晚期理论两大部分;新弗洛伊德主义,分为过渡时期(含荣格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形成发展时期(含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关系精神分析学);后弗洛伊德主义,分为后现代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裂分析学、 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欲望政治学)和神经精神分析学等。(2)从精神分析的内在发展逻辑及与外部学科的发展关系角度,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路径可遵循五种模式来展现。从弗洛伊德的驱力模式经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客体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 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路径是传统精神分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而生成的几大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学派,包括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精神分析、神经精神分析学等, 它们从精神分析的外部推动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3)从各国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关系的角度,精神分析发源于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等国,1909 年后得到美国的肯定,开始走向世界。 希特勒上台后,弗洛伊德全家受到迫害,随后精神分析在英国、瑞士等国得到发展。

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 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 三卷本的分卷主要是依据第二个视角展开的。 第一卷全面系统阐述和评论经典弗洛伊德主义。 第二卷循着弗洛伊德主义内部发展的逻辑,对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 自体心理学及关系精神分析学等学派或取向的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与临床实践做深入阐述与评析。 第三卷沿着弗洛伊德主义外部发展的逻辑,对先后出现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精神分析以及神经精神分析学等学派或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予以系统阐析和评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关于弗洛伊德主义述与评的编撰体系,逻辑分明、线索清晰,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坚信即使将新论译介到国外学界,也必定会经得起检验、耐得住考究。

内容新、资料新、观点新。 我们总是感叹:作为“中央军”的西方主流心理学(师出名门、兵强马壮,如行为主义、机能主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等),尽管并不待见如同军阀势力(虽非主流,但最起码能自立门户,坐拥山头,如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叙事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的精神分析学派, 但纵观已历经百余年的心理学发展史,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及其引领的弗洛伊德主义不得不说是谜一样甚或神一般的存在。 与其同时代兴起的其他心理学流派或早已烟消云散或残存于心理学教材的历史视窗中, 留存的派别从辈分上讲都是徒子徒孙辈的。但跳出心理学大门,除却精神分析之外又有几家学说能被其它人文社科乃至现代医学、 精神病学推崇、倚重呢?这也正是本文将题目定为永远的弗洛伊德的用意所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铁树新花、新枝新芽、根深蒂固、家兴业大、泽被后世、傲视群雄。对弗洛伊德主义这一“老、大、难”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该如何取舍、取材呢? 新论献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旧题出新意,新论显底蕴。

比如说,第一卷坚持忠实原著、还原历史,所有的术语解释、 理论阐述和案例解读都尽可能采用第一手文献或资料。 既展现弗洛伊德的人文情怀又凸显其科学精神, 既阐述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心理地形说、本能论、性欲论、梦论、人格结构论、焦虑论及自我防御机制论,又对大家知之不详或教材中关注不多的弗洛伊德的宗教观、文明观、道德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等分专章逐一翔实解读,让人眼界大开的同时又献出一帧新鲜出炉的无所不能的弗洛伊德全景画像。第二卷共22 章,除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五章之外, 其他代表人物的观点要么在心理学史教材中一笔带过要么是无从涉猎的。 对新添加的近100 余万字的有关弗洛伊德主义内部发展逻辑的篇幅, 不得不感激本卷主编郭本禹及其团队持之以恒的引介、领读与评析。 第三卷主要涉猎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客观地说,心理学同仁除对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四大干将: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弗洛姆,以及意义治疗大师弗兰克尔和存在精神分析主将罗洛·梅相对熟悉之外,对赖希、马尔库塞、宾斯万格、鲍斯、莱因、布根塔尔、施奈德、德勒兹、伽塔里、詹姆逊、利奥塔、拉康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大多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更不用说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而新近兴起的神经精神分析学了,大有一种关公战秦琼的况味: 当今如日中天的认知神经科学与1895 年诞生的精神分析隔空对话而又无缝衔接,难道是“沉默的羔羊走进盗梦空间”甚至是“爱德华大夫飞过疯人病院”? 相信这众多簇新的篇什不仅会给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的从业人员提供令人垂涎欲滴的精神大餐, 也会给一线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奉献弥足珍贵的行动指南。在中国,似乎没有哪一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门派能像精神分析学派一样, 将学院派与临床派如此有机和谐地统整在一起。 所以,在此更有必要向车文博先生,以及钟友彬、申荷永、刘翔平、葛鲁嘉、杨韶刚、冯川、郭本禹、常若松、郭永玉等专家学者和从1997 年开办的“中德班” 等精神分析学术交流及培训机构与平台致以崇高的敬意。

3 余论

2018 年11 月18 日,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18 年学术年会专题举办了《弗洛伊德主义新论》出版座谈会,本书的两位分卷副主编、专委会的正副主任委员及10 余位志同道合者就弗洛伊德主义的学术价值、 新论出版的意义与贡献等论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奇迹、悲壮、厚重。 所谓奇迹意指,在当今学界疯狂追求学术GDP 中,重大科研项目立项,高层次成果获奖,SCI和SSCI 发文量、影响因子、分区等成为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及学者趋之若鹜的核心标杆,在碎片化、快餐化、平面化、网络化、娱乐化、低俗化、具象化、流量为王、娱乐至死横冲直撞的自媒体时代,手捧纸质版经典挑灯苦读已成奢望的心浮气躁的当下, 竟然有40 多位老中青三代学者在耄耋之年的车先生的感召组织下,不计名利逆潮流而动:细心搜集资料、潜心钻研文献、精心撰写书稿、耐心润色完善、真心奉献学术、全心铸造精品。 所谓悲壮是指,本书从2005年动意、立项、任务分割、初稿撰写、返工提升、最终定稿到2018 年出版发行历经14 个年头, 旷日持久地走过了与抗日战争一样漫长的峥嵘岁月, 前前后后经历过太多的起伏波折、峰回路转,充满艰辛、历尽坎坷,好在柳暗花明终成正果。 所谓厚重意为,三大卷本308 万字的恢弘巨制就体量而言不可谓不厚、不重。就内容来看,囊括50 余位国际著名弗洛伊德主义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与治疗技术,共分15 编61 章,做到了一网打尽、应收尽收、包罗万象。 可以说新论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精神分析或曰弗洛伊德主义的百科全书、人物列传、咨询大典。放眼全球,定当没有可与之分庭抗礼的此类著作能供人品味欣赏、收藏把玩。

2017 年6 月参加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大会暨“文博书斋”落成仪式,车先生将其毕生所藏,涵盖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方面的重要书籍和资料全部捐赠给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并以己名专设书斋。会前曾专程拜谒车先生,先生著作等身又嗜书如命, 过往到处堆满书籍杂志的偌大书房已空空如也、室徒四壁,左右环顾、恍若隔世。 寒暄几句后,先生不由自主地又谈及他最为看重的封笔之作《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说着说着声调突然间竟高了八度:此书不出,死不瞑目!作为弟子,时常与先生通话、见面, 每次都是还没来得及嘘长问短便又转到新论上来,先生一说就是十几分钟,本人却无任何插言的份儿。我心里十分清楚,新论已成了先生十余载难了的心结, 当然这也是先生对自己六十多年学术生涯最完美最庄重的隐退告白。在中国,任何关于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研究, 都是在先生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弗洛伊德或精神分析的代名词,先生也被公认为中国“给弗洛伊德‘平反’的第一人”,是中国研究弗洛伊德主义最权威、最系统、贡献最大的人(高申春语)。

2013 年10 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委会与社会心理学专委会在湖南张家界联袂召开学术年会。大会的第一场主题报告是郭本禹教授所作的“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只见他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如数家珍、似获至宝、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将精神分析运动百余年演变发展的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铺陈在与会代表面前,真可谓: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声势浩大、威震四方。 作为报告主持人和本禹先生的多年故交,我深知其执着醉情且贪念痴迷于精神分析研究凡二十余载,所带的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绝大多数都以之为题。 在当今心理学界,这无疑是一条难以走通的羊肠小道抑或很可能被人视为旁门左道乃至歪门邪道,其坚守之苦、寂廖之情、难言之隐只有自知。当斯时也,我的总结词是这样的:本禹教授视学术为生命、待精分如故知,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作为同道中人,我们理应且必须以掌声真诚地表达敬意。

走笔行文至此也该打住了:感恩精神分析,致谢弗洛伊德,正因为有您,心理学才会如此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气冲牛斗、五彩斑斓!

猜你喜欢
新论弗洛伊德学派
东汉郊祀新论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新论速览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新论集萃
新论集萃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