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4E 认知专题前言(主持人:叶浩生)

2023-10-05 08:39
心理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心理学宇宙

专题研究背景:元宇宙来了!

人类自轴心文明以来,几千年来,实际上并没有创造新的文明。无论是过去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还是现在的信息文明, 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处在轴心时代那些圣人(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等)所创造的思想范畴,譬如通过人与神的关系来界定人与人的关系, 以确立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但是,随着神的信仰维度日渐式微, 人的自由意志逐渐显现出来, 人失去了以“神”为标准的价值尺度,精神世界日益荒芜,如今人类社会所遇到的诸多现实危机本质上是精神危机,因此,人类呼唤一种新文明的诞生!

在科学与技术的时代精神下,“元宇宙” 集科技之大成,崇尚科技可以催生出新一代文明,元宇宙因而显示出了成为这样一种新文明的潜力。

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站在时代前沿的人都从元宇宙这里嗅到了一种新文明来临的味道, 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家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美国的科技狂人马斯克如是,商业巨头扎克伯格亦如是。当然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真吃得到螃蟹。 虽然他们对元宇宙的理解并不一样, 但总归都在尝试为建立一种人类新文明而奔走。作为一种新文明的战场,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将元宇宙上升到了新兴国家战略的地步,中国在元宇宙这里自然也当仁不让。 2022 年4 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CCTV13)首推元宇宙主题节目《看上去很美——“元宇宙”揭秘》。甚至,有一天晚上,我在《新闻联播》上也看到了元宇宙,这就表明元宇宙之火已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呈燎原之势,是大势所趋。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文明将要到来,这毫无疑问,但是, 我们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把握这个新概念呢? 实际上,元宇宙并没有明确概念定义,甚至并非一个科学概念。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元宇宙这个新概念。

专题研究纲领:元宇宙与具身认知

苏佳佳和叶浩生(2023)通过论文《元宇宙与具“身”认知》①苏佳佳,叶浩生.(2023).元宇宙具“身”认知.心理研究,1,3-11.考察认为,元宇宙实际上与认知科学具有共同的研究使命,都是为了追求人类心智的奥秘。因此,在科学地理解元宇宙这个新概念时,完全可以把新概念纳入到旧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科学中。换句话说,就是把新问题老问题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学中的降幂思维。而如果从认知科学的知识结构来看元宇宙, 也就是说把元宇宙纳入认知科学的视域中,可以发现,元宇宙实际上与具身认知的“身”密切相关,元宇宙概念因而可以划分为“离身元宇宙”“具身元宇宙”与“生成元宇宙”。第一层, 在第一代认知科学离身认知的视域中,“离身元宇宙”认为元宇宙就是火星移民与脑机接口的结合;第二层,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的视域中,“具身元宇宙” 认为元宇宙就是集生物身体、技术身体和环境身体于一体的 “具身互联网”; 第三层,在4E 认知的视域中,“生成元宇宙”认为元宇宙应与“生成认知”相结合,将身体看作是“意义身体”,元宇宙文明层“去中心化”的价值观和科技层“区块链技术” 的联动将有助于解决元宇宙文明的意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加工模型”强调大脑是主动的预测引擎,而大脑、身体和环境更是三位一体的动力学系统,这将对元宇宙文明的未来构建提供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文章最后讨论了元宇宙能否终结“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结果发现虽然其可以为身心问题带来新视角,但是能否解决还是未知之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元宇宙“文明”的关键就在于人类“身体”之谜。

专题研究内容:元宇宙与4E 认知

综上所述, 将元宇宙概念进行认知科学阐释的关键其实就是“元宇宙与具身认知”的关系,而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阵营内部已然形成了“4E 认知” 之争——“具身认知”“延展认知”“嵌入认知”与“生成认知”。 因此,探寻“元宇宙与具身认知”之谜的关键就是要探究“元宇宙与4E 认知”的关系。

因此,我们这组稿件,就是用4E 认知这些经典的认知科学知识结构来进一步深入挖掘元宇宙这个新概念,除了苏佳佳和叶浩生在《心理研究》2023年第一期发表的《元宇宙与具“身”认知》的纲领性论文以外,本次组稿又包括四篇论文,分别从元宇宙与延展认知、嵌入认知、生成认知与心理学史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元宇宙与4E 认知”的关系。

论文一, 复旦大学朱林蕃博士后和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探讨了“元宇宙与延展认知”的关系,论文题目为《从延展认知到延展体验:元宇宙与后人类主义生存》。 文章试图重新讨论延展认知的定义与机制, 并试图说明从延展认知到延展体验等认知科学假说对元宇宙理论的贡献, 并论证基于延展体验基础上的元宇宙(具身互联网)可以成为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影响并冲击经典认知科学与哲学领域对认知自身的理解。最终,延展体验与元宇宙将帮助我们走进一个后人类的生存状态。论文二,伊犁师范大学张博副教授与吉林大学葛鲁嘉教授探讨了“元宇宙与嵌入认知”的关系,论文题目为《元宇宙与嵌入认知:混合现实中的认知问题》。文章通过对元宇宙中混合认知回路的考察发现, 嵌入认知不仅与延展认知具有相同的解释效力, 而且更加符合保守性或简单性原则,认知主体与混合现实、虚拟经验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因果依赖性的而非构成性的。 如果忽视元宇宙与真实世界之间在存在论层面的差别, 则可能削弱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论文三,湖南师范大学周卓钊博士和史滋福教授探讨了“元宇宙与生成认知”的关系,论文题目为《从“亚人”到“化身”: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范式方法论的理论空间》。论文对比了元宇宙认知与生成认知的理论主张, 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和区别, 尝试探索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可能性,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较强的辩证逻辑性、理论包容性,对于人的本质的解释也较为合理, 更适合作为心理学理论健康发展指导思想,但不应过早评论元宇宙,要看其未来发展方向及认可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创新。 论文四,广州大学吴贺天泽硕士、邓芸硕士和浙江师范大学苏佳佳博士,探讨了“元宇宙与心理学史”的关系,文章旨在从理论与技术结合的角度出发, 论述心理学四个具有极强影响力的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与元宇宙结合的可行性;并且,文章认为未来元宇宙的发展将会与具身认知密切相关。

专题研究结语:理论与史的使命

“理论与史”的使命是什么? 我做了一辈子理论与史,我所理解的“历史”实际上指的是“今天为止的过去”,理论与史研究者不能总是从古坟堆里挖点旧东西来吓唬现代人,更要注重追求科学前沿。理论与史领域的研究特色应该是“求新!求变!求活!”元宇宙就是一种学科前沿的新东西, 虽然现在还并不科学,但却是未来的学术热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学的理论与史研究者应该“敢在心理学其他领域之先”,敢于用“哲学思维”来寻找元宇宙的“科学问题”,敢于为“元宇宙研究”指明未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向。

理论心理学素来有“元理论”(metatheory)和“实体理论”(substantive theory)之分。实体理论指“科学的理论”,是在经验观察框架下,依循假设检验范式所涉及的具体理论问题, 是理论心理学成其为“科学”的立身之本。 元理论则指“理论的理论”,心理学实体理论的“价值”与“意义”回归,是理论心理学成其为“人的科学”的立身之本。因此,实体理论接近科学,元理论靠近哲学。

在心理学这个大家族中,“理论与史”应该有“两只眼”,一只眼看科学,一只眼看哲学,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哲学是什么? 罗素说得好:哲学就是在黑屋子里寻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 换句话说,哲学就是黑屋子里本来没有猫,而你要去“创造”它。如果我们再延伸思考一下,科学是什么?科学是黑屋子里本来就有猫,你要去“发现”它。在心理学中,我们理论与史实际上肩负了“寻找科学问题”、为心理学研究“指方向”的宏大使命。用白话说,理论与史不仅要能看到心理学其它领域都“能看到” 的东西,更要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理论与史在心理学中的立身之本与价值意义之所在。

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心理学宇宙
宇宙第一群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这宇宙
浅谈梵藏翻译过程及认知科学与佛教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