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戏剧表演的实践探索

2023-10-10 03:47江苏省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朱亚杰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花木兰戏剧集体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朱亚杰

在“中国娃”主题活动中,河南组的小朋友决定依据故事《花木兰》表演相关戏剧。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发起的戏剧表演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机,从而发挥戏剧活动的教育价值。我们也抓住此契机,引导幼儿思考、想象、讨论,维持他们的内在动机,通过戏剧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情感教育价值。

场景一:了解戏剧内容——各种各样的花木兰

教师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花木兰》,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花木兰》的多种表演形式如:沙画、豫剧、皮影戏等。

虽然是片段式的欣赏,但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期待着还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花木兰”,通过传统故事与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孩子们对花木兰又有了更多新的了解。

分析:

结合幼儿对《花木兰》戏剧的兴趣,教师将项目小组的活动普及到集体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来源于他们的经验,通过感受不同版本的花木兰故事,丰富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体验。

场景二:制定演出计划——《花木兰》的角色与道具

演出计划中的道具谁来做呢?发动全班幼儿共同参与,幼儿们组成“道具组”“宣传组”,制作演出道具、绘制演出宣传单,为河南组《花木兰》戏剧表演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支持幼儿们自发的创作表现欲,教师引导幼儿们先自由分组,接着讨论任务分工,然后进入美工室制作道具,就这样一件件道具——兵器、盔甲、军旗、军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制作了出来,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但留下了美工室的一片狼藉。

分析:

一方面,教师提供材料和支架,引导幼儿聚焦于演出前的准备工作,支持幼儿的创新想法和表现欲。在此,教师看到了幼儿们的创造力与参与度,他们都十分投入,在进入美工室前讨论和分配任务,进入美工室后每个幼儿都很清楚自己所负责制作的道具是什么,并能积极认真地制作。另一方面,幼儿在美工室留下的一片狼藉,说明教师高估了幼儿的自觉性,没能在使用功能室前与幼儿讨论材料的使用和整理规范,这是值得教师反思的。

场景三:班级审议——《花木兰》戏剧的排练

在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幼儿们在班级内进行了第一次彩排,没有参加演出的小朋友们给小演员提出了许多建议。

小蘑菇说:“演员的声音要再大一些,我们都听不到。”

顺顺说:“有一些角色是朱老师在演,没有小朋友演。”

没错,剧组仍然有一些角色没有人扮演,于是出现了现场招募出演将军、大臣和木兰好友三个角色的场面。

平常性格内向的思远小朋友主动请缨,想要表演大臣一角;正义凛然的燕燕报名饰演将军角色;安安举手自荐,想出演木兰好友的角色。

在彩排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意外”,表演“马”的多多小朋友由于爬得太快,导致打完了胜仗的“花木兰”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个“意外”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哄堂大笑,就连演员们也笑得说不出话来。于是教师马上问道:“你们觉得有趣吗?那我们要不要把这段表演保留下来呢?”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认可!

分析:

教师们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表演意愿,并没有强求每一个角色都要招募到演员。通过班级内的评价反馈,希望每一位幼儿都参与戏剧表演。当剧中三个人物一直招募不到演员就由教师替代表演,但在此时小朋友们看到后纷纷尝试挑战自我,主动请缨出战。可见班级内的戏剧审议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场景四:出乎意料的演出日——《花木兰》戏剧表演

正式演出开始,在三位表演敌人的小朋友上场时,豆宝小朋友有点怯场,说不出台词,笑得也没有彩排时那么自然。就在这时,平时在集体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的棉花糖小朋友说道:“豆宝,不要害怕,我们一起说!”明明自己拿着麦克风的手还在颤抖,却还不忘鼓舞着怯场的同伴,我想这句话不仅是在鼓励豆宝,其实也是在为她自己加油助力——不断地尝试着突破自我、克服自己的缺点,棉花糖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小女生。第一场戏剧在演员们的谢幕下完美结束,他们改编的桥段更是赢得了阵阵欢笑和掌声。

这天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表演皇帝的可可制作了“皇帝帽”,可可妈妈微信反馈说是可可自己想到用快递盒子来做的;小宝的阿婆被保安拦在了校门外,原来是小宝邀请了阿婆来看他们的演出,但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很遗憾阿婆没能进来观看。

分析:

在《花木兰》戏剧表演中可见孩子们兴趣的力量——剧组由最开始的一小批核心成员逐渐辐射至全班幼儿,激发了幼儿们的内驱力,在分工合作中大家都为戏剧的成功表演贡献力量,在观众的赞扬声中,幼儿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一次活动教师并没有在家长中“广而告之”,是孩子们在家庭中分享了自己在幼儿园的这些活动,自己在家中的练习无形中推动了“家园互动”。

案例反思

1.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累对戏剧演出的感性经验

幼儿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幼儿的实际兴趣相结合,幼儿天生便喜欢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和阅读有趣的绘本故事,而那些从生活中积累来的经验正是他们参与戏剧表演的源泉和动力。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幼儿拓展生活经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奠定戏剧表演的情感基础。戏剧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自发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也可能发展成一台正式的剧目演出,这需要我们为幼儿提供机会和条件,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在角色游戏中获得角色扮演的满足。

2.通过参与戏剧表演间接支持幼儿学习,激发幼儿戏剧演出的主动性

教师是幼儿戏剧表演的合作伙伴,在幼儿们的小组讨论中抛给幼儿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幼儿对于台词创作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在角色所处情境下他们的感受以及处在那样的情况可能会说些什么,并将幼儿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念给他们听。这样创作与讨论出的剧本,是用幼儿们能理解的话语表达人物的情感,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戏剧。倘若教师作为编剧导演直接指导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看似殊途同归,但幼儿们缺乏了在讨论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从而降低了戏剧教育的独特价值。

3.给予幼儿多方面的反馈和评价,为幼儿搭建集体讨论的平台

对于没有参与表演的幼儿,他们不仅承担一些“幕后”工作,同时也是最好的“影评人”——通过班级的演出审议,不但能给演员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还能让他们收获多方面的反馈和评价。对于观影人,他们一方面能学习如何给别人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演出活动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着他们的演出愿望,逐渐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为之后的戏剧活动积累经验。对整个集体来说,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让班级的戏剧表演更完美,也让幼儿收获了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

4.重视戏剧表演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保持弹性的思维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避免以结果为导向的戏剧表演,弱化戏剧表演的功利性。本案例中,孩子们从制定计划到正式演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其中大部分的时间孩子们是在了解戏剧故事内容、招募角色、制定剧本、制作道具,教师将整个剧的全过程赋权于幼儿,尊重幼儿的演出意愿,不因为排练演出而频繁占用他们自主活动和游戏的时间。在演出前一天甚至有三名角色还未确定,又是通过集体讨论,师幼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当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抛回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教师不能为了急于求成而包办代替,而是时刻保持着弹性的思维,尊重幼儿对于戏剧的合理改编,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猜你喜欢
花木兰戏剧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有趣的戏剧课
花木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花木兰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安阳有个“花木兰”
戏剧类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