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上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2023-10-18 22:48段佳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青花瓷花鸟匠人

段佳薇

(新乡市博物馆社教部,河南 新乡 453004)

在日常生活中,花鸟较为常见,将陶瓷作为创作原材料的花鸟画,实际上是由传统纸质花鸟画艺术演变而来的。青花瓷花鸟画是我国陶瓷花鸟装饰手法中的一项关键技法,将国画艺术表现手法,在造型各不相同的陶瓷物件上加以应用,使用陶瓷类矿物质颜料,依靠高温作用,之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氧化反应去表现出十分理想化的艺术效果。和国画艺术技法分类如出一辙,明青花花鸟画也涵盖了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两种核心表现形式,同时其也具备着大写意和小写意等艺术特点,这些都是明青花流传至今、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一、明青花花鸟画的演变与情感寄托

(一)演变过程

明青花随着陶瓷装饰材料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了经久不衰的特性。明青花花鸟画经历了三次重要的特色演变过程。

明青花花鸟画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种类,瓷器艺术有其特有的表现特点,无论是造型,还是质地,亦或是装饰手法,均可形成不同组合样态,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外观。明青花花鸟画艺术,将剪纸和蜡染以及雕刻、漆器等艺术元素囊括在内,匠人在集百家之所长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瓷器装饰技法相互结合起来,之后通过此种形式去表现花鸟画,让画作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明青花花鸟画匠人从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工笔画作品中汲取经验,将相关素材作为模板去进行直接创作。

创新与求变是所有艺术亘古不变的发展主题、客观规律,同时这也是明青花花鸟画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青花瓷制作工艺才能长久延续下去。在我国传统思想理念中,花鸟代表着吉祥如意,明青花中的花鸟画亦是如此,其承载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夙愿,且拥有着绝佳的观赏价值。

(二)情感寄托

明青花花鸟画基本上表现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花鸟之神态,画作中花鸟形象大都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之后将大自然的景观作为背景,将自然环境生机盎然的意境在瓷器上表现出来,此类对自然景观画面组合手法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都由匠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决定。譬如说梅、兰、菊、竹,这四种植物是国画传统题材的代表,有着极为深刻的情感寄托与寓意,与之相似的题材均有吉祥、安康之意,这其中的象征意义便是明青花花鸟画的关键内容。

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纹饰,不单单会从视觉层面给观者带来愉悦之感,而且其在内容方面也具备着深刻的含义。将花鸟元素作为主题进行创作时,将吉祥如意的意义演变为图案,这样便可进一步呈现出匠人内心的精神感受,这同时也是对匠人的一大严峻考验。

明青花匠人通过长期的观察以及不断的实践,不仅仅将绘画对象塑造得生动具体,同时也完美歌颂了其中内含的精神。花鸟生于自然,也成就了自然,但明青花中的花鸟,又和现实中的花鸟存在诸多不同,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明青花花鸟画匠人,主观地弱化自然,对花鸟形象进行了深度刻画,将自身情感寄托在作品上,这也代表着画作和匠人之间亦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联性。

二、明代青花瓷上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一)工笔花鸟

明代洪武年间,因为朱明王朝向来推崇简朴的政策,严格限制金银器皿的使用,从洪武二年“祭器皆用瓷”的规定中便可了解到瓷器使用需求正在增长的事实。明初时期,青花瓷“花鸟纹饰”上承元代,其形式均以基本上开光折枝花纹饰为主。故宫博物馆典藏的“洪武青花怪石牡丹纹菱形盘”文物,通体有十二瓣菱花形,内外均为青花装饰,并且在折沿处绘有卷草纹,内壁绘有二十四幅折枝牡丹和插画以及菊花等,内底部绘有怪石牡丹组合,将回文作为瓷器边饰,外壁和内壁的花卉图案相同,整体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且工整有序。再就是明初时期,皇家专用色即为红色,釉里红只有官窑有生产资格,大件青花釉里红瓷器亦是明洪武时期的典型之作。在南京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为罕见臻品,瓶身绘有七组图案,瓶颈绘有焦叶纹,口沿位置绘有如意纹,颈部处绘有牡丹纹,肩部绘有缠枝菊花纹,腹部绘有松竹梅,且以山石和焦叶作为衬托,瓷器下方绘有波涛海水纹,主题十分突出,主次纹饰十分鲜明,整体来看繁而不乱。特别是瓶身中段主体画面,向观者呈现出的是一种恬静、舒适、含蓄的氛围。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超凡脱俗、画风无可挑剔,线条轻松流程、结构清秀工整,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可谓形神兼具,画中的梅花和竹叶似乎均在力图展现出文人洒脱不羁的性格及不为名利的审美追求。

到了永乐时期和宣德时期,青花瓷开始步入黄金时代,随着景德镇瓷器制造工艺的登峰造极,胎釉精细、色彩柔润的青花瓷因而盛名海内外。永宣时期的明青花花鸟画,其继承了元青花的笔绘艺术画风,秀丽和典雅以及精致的风格日益凸显出来。天津博物馆中的永乐青花枇杷带鸟纹盘,通体使用的是白釉烧制手法,瓷器满绘青花纹路,盘口内侧最外延围绕着一圈青花缠枝莲纹,第二层是一周青花海水纹,瓷器内部绘有主题各异的青花折枝花果,瓷器内底双弦纹内的主体纹饰是青花枇杷绶带鸟图。该文物画面构图尽显爽朗简洁,风格和宋朝宫廷花鸟画中的小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此类纹样实际上源自于同期宫廷画匠人的绘画粉本,其运笔十分的顿挫有致,节奏感很强,瓷器色泽浓艳,蓝中有黑,笔意轻重协调,并且画面布局也非常合理。该作品依据粉本进行形状勾勒,枇杷枝叶果实,由匠人使用青花染料绘制而成,且绶带鸟绘制通常以小笔触为主,特别是尾部羽毛和背部羽毛,既工整、又细腻,称得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便是鸟喙和果实相交位置,匠人以类似烘染技法,凭借枇杷果实的深色调,将鸟喙细节刻画出来,让画中花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该文物胎质尤为细腻、洁白,并且釉层湿润、透亮,青花发色甚是浓艳,其实用的是“苏麻离青”上等料。再有就是,画中枇杷有“备四时之气”之美称,意为四时吉祥,而绶带则代表着官吏分身及等级,意为高官长寿。因此将枇杷和绶带鸟作为组合其实并非随意搭配,而是向世人传达着吉祥如意、升官升禄的美好寓意[1]。

总的来说,明洪武到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花鸟纹饰的绘制,深受院体花鸟画派系的影响,存在着红笔花鸟画艳丽、工整、细致等一系列特点,尽管说在构图和布局方面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程式化表现,但笔墨细节处理的却十分到位,非平涂技法炉火纯青,更多情况下使用的是平涂和小笔触融合的刻画方式,最终呈现出来的明青花花鸟画和传统国画花鸟画的工笔形态相近。

(二)小写意

明朝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花鸟画中的纹饰渐渐有了舒朗之风,岁寒三友依然是瓷器制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纹饰,这其中以“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和“折枝花果纹葵瓣口碗”等文物最具代表性。同时,明朝宣德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具备绘画性特征的青花瓷花鸟纹饰,其以“青花芦汀鸳鸯纹虫罐”和“宣德青花樱桃小鸟纹虫罐”等文物最具代表性。就明青花花鸟画而言,有悖于常规的、具备荣华富贵寓意的花鸟纹饰,题材均尤为新颖,这就会令人联想到徐熙的作品。虫罐中的花鸟画以野逸为主题,和林良《秋水凫鹥图》作品相比,二者在题材和画法上均如出一辙,首先将形状勾勒出来,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设色,造型方面呈现出工整写实的风格,但是笔法上却摒弃了小笔触晕染的模式,用一笔浓淡取而代之。

到了正统和景泰以及天顺时期,正统时期的青花瓷花鸟画,普遍以孔雀牡丹作为主要题材,南京博物馆典藏的“孔雀牡丹带盖瓷梅瓶”,所描绘的图案是一朵正在盛开的牡丹花和一只回首开屏的孔雀鸟,孔雀雍容华贵之姿态和娇艳的牡丹花构成组合,象征着祥瑞和福泽。这个时候的青花瓷花鸟画保持了明前期青花瓷花鸟画的工整细致的工艺,而且又渐渐融入了很多意笔风格。

成化到隆庆时期,明青花的成就依然以官窑瓷器作品为主,特别是在成化时期,凭借着出色的发色和底釉,使青花瓷技艺又入巅峰。成化皇帝其人,对艺术颇为喜好,青睐丹青,对御器厂的瓷器制造工作甚是上心,院体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盛名,官窑青花瓷中的图案也以花鸟居多,此时期的花鸟图案审美性极高,绝大多数绘画蓝本均出自宫廷画家之手[2]。

总的来说,明中期青花瓷花鸟画,其作品风格正在日渐由工笔形态朝着小写意形态过渡。此种小写意的明清花花鸟画艺术特征,到了明晚期也时有出现,彼时官窑没落,民窑所产出的瓷器风格各异,青花瓷纹饰更多的受到了花鸟画影响,之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大批绘有特色小写意花鸟图案的青花瓷作品。

(三)大写意

通读明史不难看出,明朝弘治时期,御窑厂开始没落,青花瓷花鸟画大都延续了明成化时期的风格,几乎没有创新。正德时期,官窑瓷器基于成化时期、弘治时期的明清花花鸟画特点,改变了纤细清雅的风格,朝着质朴洒脱方向发展,出现了特色化的玉藻纹盘,这也为嘉靖时期的青花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嘉靖时期的青花瓷花鸟画创新之处并不多,以“嘉靖款青花花卉纹瓜式罐”文物为例,该作品上所绘制的便是“竹石折枝花卉图”和“莲池鸳鸯图”。到了隆庆时期,青花瓷花鸟画承袭以往体制,普遍以垂枝花鸟和莲池水禽为主,但画风要比前朝潇洒得多。比如“隆庆款青花花卉纹碗”,此文物所用青花料即为平等青,所以色泽较暗,图中有喜鹊驻足,寓意喜上眉梢,且泼墨写意之风尽显。

到了万历时期、天启时期、崇祯时期,民窑青花瓷图案绘制,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突破了以往皇室家族的严苛束缚,龙凤和番莲等固定主题纹饰变得越来越少,大众喜闻乐见的飞禽走兽和花卉树木等纹饰开始增加,青花瓷画法以小写意和大写意为主,并且有的青花瓷还附带诗人作品,诗画同印,好评不断[3]。

(四)笔墨意趣

明青花花鸟画的发展,从绘画风格角度去分析,基本上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具备着显著的元代风格,其处在承前启后的变革阶段,画风繁缛,花卉图案有序且工整,到了永乐时期,才是明朝早期青花瓷花鸟画的巅峰时期,此时的花鸟画不再沿袭元代繁缛之风,色彩变得浓艳、风格变得舒朗。到了成化时期,青花瓷花鸟画的绘制又步入了另一个崭新的境界,淡雅清新之风尽显。青花分水技法的应用,大幅度增加了陶瓷纹饰的趣味性,将流畅的线条和纯洁的青花色调相融,这便使得青花瓷花鸟画的整体格调上升了一个档次。到了明朝后期,此时期的青花瓷花鸟画的风格更加倾向于水墨写意,匠人应用流畅且粗犷的青花线条去进行轮廓勾勒,料水溢向轮廓之外,和传统青花纹饰大相径庭,画面鲜活且生动,无不令人拍手称赞。

通过对历史上青花瓷花鸟画的风格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明朝时期的绘画水平和品质均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在笔墨应用上,从青花瓷花鸟画开始出现,便是以国画的基本形式作为其本体主要表现形式的,不论白描或是大写意、小写意,均在明青花花鸟画作品中有所体现。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因为传统画家和陶瓷匠人的社会阶级、审美水准、绘制能力有别,所以花鸟画对明青花花鸟画的影响已然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是它日渐偏向于流畅、写意的整体风貌,和明青花花鸟画大写意突出的简洁、明快的审美风格是别无二致的[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明青花花鸟画和传统花鸟画作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各自表现形式不同,明青花花鸟画可按照器形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空间,去选择与其瓷器空间相互适应的纹饰,既可以是纯粹形式的绘画,也可以是图案和图像相结合的绘画。古往今来,明青花花鸟画因为其自身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再加上审美风格和匠人素质等因素影响,在汲取花鸟画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日渐形成了自身专属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优势,最终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样式。所以说,我们当代的青花瓷花鸟画,要借鉴国画花鸟画的经验,更要从瓷器之王“明青花”身上汲取养分,不能遗忘中华艺术文化传承,如此方可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青花瓷花鸟匠人
红胸啄花鸟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写意花鸟
纯净的青花瓷
花鸟卷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