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23-10-18 22:48高浩东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临沂古城文化遗产

高浩东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一、沂州古城文化资源概述

(一)历史文化悠久

临沂历史文化悠久,自公元前492年建城至今,已经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沂州自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沂州府,使用“沂州”之名长达1335年。

临沂自古被称为“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历史人物群英荟萃,包括王羲之、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杲卿等一批历史名人。现存有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临沂东城门遗址、琅琊王墓等一大批历史遗址,其中在银雀山汉墓出土了竹简7500余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闻名中外的历史典籍。

(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临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在战争时期,临沂作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的“小延安”,沂蒙大地孕育出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临沂的红色文化遗产、遗存众多,包括: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等众多革命旧址,在临沂发生了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战等多场知名战役,同时还孕育出了“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沂蒙大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剪纸、柳琴戏、柳编等,深受大众喜爱。其中,剪纸始于明末清初年间,民间艺人通过制作喜花、丧花、年花、窗花等,逐步将剪纸发扬光大,到了19世纪30年代,琅琊剪纸在沂蒙地区逐渐盛行起来。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编,产自临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目前已有1400余年的传承历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65项、市级326项、县级1461项。

(四)特色饮食文化独具一格

丰富的物产,久远的食俗,使临沂的饮食具有了独具特色的丰厚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几千年来特有的人文积淀,临沂的地方特色小吃包括糁、八宝豆豉、民间伏酱、沂蒙煎饼等,最具有地区代表性的特色食品:糁,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宝豆豉等三个食品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华名小吃”。

(五)自古商贸发达

临沂的兴起与商贸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临沂仍然是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之都。根据史料记载,沂州自古就是南北通衢、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设置有山西会馆、江浙会馆。其中著名的经商典范“管鲍分金”故事,就发生在今天的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至今还有“分金台”遗存。“管鲍之交”也成为千古佳话,被世人流传,“管鲍分金”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情比金坚的经商理念,也代表着沂州大地人民以诚相待、肝胆相照的真挚情感。

二、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古城开发的主要方式

1.参照历史格局复建

古城的建设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东西轴西起瞻蒙门,东到镇海门,南北轴南起望淮门,北到宗岱门。根据明朝时期沂州志的记载,复建了学宫、平野阁、明泾王府、沂州塔、平野台等古沂州城标志性建筑景观,重点根据史料记载的沂州府图,按照1:1的比例恢复建造了沂州府署,以及复建粮仓、山陕会馆、沂州商会、湖广会馆、江浙会馆等重要商邦文化建筑。古城在开发过程中,融入了非遗文化、美食文化形成古城文化美食聚集区,打造了各类茶楼、商铺、饭店以及酒吧、游戏体验馆、文创产品体验区等业态,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努打造文化体验、酒吧餐饮、休闲娱乐、互动演绎集中体验区,将古城打造成为全天候、全周期的不夜城。

2.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沂州古城努力让文化故事化、故事情景化、情景再现化。沂州古城在开发过程中,充分挖掘临沂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历史名人到史书典籍,将历史故事形象再现于普罗大众面前,以此来增强大众的历史认同感、历史归属感。让历史、文物和文化说话。通过文化与演艺结合、文化与互动结合、文化与景观结合的方式,在场景的变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多层次、宽领域地向人们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以此来增强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体验感,有利于大众感受景观背后的文化、曾经的历史与潜在的精神。

(二)重点开发的文化资源

1.凸显圣贤故里

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作为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等圣贤的出生地,沂州古城规划以书圣文化、兵圣文化等为核心的文化街区,街区中间以琅琊名仕文化为元素,设计九大雕塑群,其中诸葛亮、王羲之雕塑通高9米,由纯铜锻造,为古城的标志性雕塑。

考院及士族文化展示区也是根据清代乾隆年间沂州府志建造。据记载,考院由沂州知府李希贤捐资修建,古城以考院为空间载体,重点展示临沂自古尚儒多学、重视教育的文化风气,展示了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等士族文化。

2.突出非遗特色

深入挖掘临沂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以及特色美食聚集地。在古城内两侧的店铺牌匾,参照明清时期设计,街道两旁依次分布着柳编文化馆、剪纸铺子、面塑、东夷陶文化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区以及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老字号商铺同古城相融合,新兴店铺鳞次栉比,打造特色美食街道,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体验非遗的魅力,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3.深入挖掘商帮文化

商帮文化给临沂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为集中体现临沂深厚的商帮文化内涵,沂州古城以山西会馆、江浙会馆、齐鲁会馆等标志性建筑为商帮文化展示带,依托商帮文化打造重点街区,再现千年沂州的繁荣景象,彰显悠久的灿烂文化。

三、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与大多地区的古城在原址修建不同,沂州古城采用的是异地复建,景区内并无任何遗迹,作为一个异地复建的古城,缺少原住居民、原有功能导致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更加凸显。

沂州古城目前在开发中以重建代表性建筑为主,仅依靠部分仿古建筑,仅涉及到部分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仅通过仿古建筑和少量的图片展示,人们无法从中充分感受历史文化,部分特有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其中作为临沂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未融入古城,而古城也没有同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主动联系起来。虽然包括灯会等一些地方特色习俗及民俗活动在古城中进行了举办,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传统节日中进行了展示,但表演者大多为业余团队,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且现代元素不够丰富,很难吸引到年轻群体;柳琴戏等传统曲艺虽然偶有演出,但演出场所大多为临时搭建,演出内容单一,无法吸引游客主动探寻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和深度挖掘。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创新

作为一座完全新建的古城,有地方特色是吸引消费者最大的卖点,但在沂州古城,同许多地方一样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逢古城便有酒吧一条街、烧烤摊、以及随处可见的奶茶店,其对文化内涵表达的缺失和单一的开发模式与经营模式,让古城正在逐步失去吸引力。

对于古城运营方来讲,相关的旅游产品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而且创新力度不大,观光模式单一、过度商业化,精细化包装的古城旅游项目较少,文创产品的开发步伐不够快,特点不够鲜明。

(三)基础服务设施有待提升

古城内部基础服务设施有待提升,对其重点打造的仿古建筑缺少必要的介绍,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比如交通设施、景区内部导览等设施并不完善,对有兴趣了解古城历史的游客缺少必要的指引,因此大部分游客在游览完后不再选择过多停留。

在古城内部,各类商铺过于密集,挤压了游客的游览空间。部分重点建筑周边早已被所谓的传统特色小吃包围,仅给游客留出几尺宽的仿造石板路,在节庆旅游旺季,极易出现人群高峰,无法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旅游体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做到快速疏散人群。

四、沂州古城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一)深挖文化内涵,树立整体观念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深度融合才能互动共荣。人们希望在古城看到的是自然的传统的物质环境和鲜活的优秀传统人文、风俗的表达。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珍贵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遗存既是古城历史的见证,又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依附于久远的历史文化空间,是古城最宝贵的财富,而挖掘、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深挖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是古城开发的核心。

沂州古城与临沂市的主城区仅一河之隔,区位条件优越。在发展的过程中,沂州古城应当借助城市发展契机,树立整体观念,主动融入城市肌理,同其他文化遗址主动联系起来,打造全域旅游体系,让游客更加充分的了解城市历史,推动文化的传承。

(二)打造品牌特色,创新产品设计

一个古城要想吸引消费者,只有将资源合理转化为产品,资源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才能吸引游客,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对于古城的开发来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仅有利于促进古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宣传古城、提高人们的家乡归属感、自豪感,带动城市建设的步伐。古城品牌在打造过程中,应当通过对文化资源合理有效的筛选,选取最具有代表性和有突破亮点的城市名片,更好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打造特色“沂州”文化品牌。

所有产品的开发和打造,都应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满足旅游者在不同年龄层面的多层次需求,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传统商品不应该只为了吸引游客而破坏传统的制作工艺,应当在不损坏其原有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推陈出新。

(三)加大多渠道宣传力度,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互联网经济时代旅游市场的发展也早已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现代媒介的快速发展也对景区的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完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为游客的游览提供更大的便利。

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对古城特色的宣传推介力度,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沂州古城作为旅游景区,在推广时应当借助当前热点的推广方式,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市场营销活动,组建专业的团队,还要充分依托交通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的发展,完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丰富功能内涵,对于提升旅游品质、加大同一城市间跨区域联合旅游开发的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寻找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向融合、相互促进。”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脉来自历史深处,它是城市基因和软实力的根本所在。坚持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品牌引进、研发、创新和业态升级,只有寻找到古城文化资源开发与古城商业化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才能让沂州古城的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以此来展示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让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临沂古城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安居古城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