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18 22:48王紫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战略

王紫颐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涵义

在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化建设,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农村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关注农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在农村地区切实的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针对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农村地区产业建设、构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建设,坚持实现农村现代化。这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推动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建设的新战略、新思想和新指示。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其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股本之策,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而落实到具体上,这是要从农村的公共基础建设入手,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地区多产业的建设,其中旅游业和乡村文化产业的建设不仅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还能够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成为了重点发展的方向。

(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着重解决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和农民不富裕的核心问题。基于这一点,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将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双向融合,因地制宜的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着重解决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成为了有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同时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其他产业集群的形成,从而改变农民长期以来的经济收益来源,提高他们的收入。维持农村地区要积极吸纳人才,招商引资激活自身的发展动力,提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农村凝聚力,强调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最后就是要积极的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注重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这些都是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核心。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以此有效的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了保障。

(三)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以形成互动

在乡村旅游产业打造过程中,结合乡村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文化形成的文化建设也能够更好的给乡村旅游建设提供文化底蕴,让文化乡村旅游成为了更具有独特属性的产业,并且还能够帮助乡村更好的打造文创产品,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三、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乡村旅游的类型

乡村旅游指的是以乡村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其目标客户往往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给他们提供的是一种恬静、休闲的生活状态,而近些年东北地区的乡村旅游更是打造出了文化民俗的体验型,满足了更多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景观旅游,而东北地区的很多乡村旅游甚至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于乡村景观的打造,同时还注重以传统民俗文化作为特点,去打造具有探究价值和文化品味的乡村旅游。特别是东北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点打造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路线,给游客带来了少数民族的食宿体验、庄园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火爆,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东北地区更是依托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始更加注重将乡村民俗体验跟景观体验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村富裕起来了,同时还实现了对青山绿水的保护,让农民群众真正的受惠,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真正的目标。

(二)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矛盾

1.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

当然,乡村旅游发展还是存在发展矛盾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经济利益矛盾。通过对东北地区多个乡村旅游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由此打造出来的乡村旅游景区是否收门票,门票收入怎么分配往往会引起一些争端。在很多农村地区,游客到旅游景点来参观的景点往往是当地村民的私人财产,但是销售的门票却没有分给村民,这必然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的争端。那么当地居民如何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有关部门又应该如何合理的进行利润分配,这就成为了关键。同时,除了门票分配不均造成的矛盾之外,还有旅游景点内部当地村民是否能够进来销售商品,游客的用餐、住宿以及文创产品的销售是否有当地村民参与,旅游景点建设是否有效的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等都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可能潜在的矛盾。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

在乡村旅游建设中,景点打造往往是依托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产物,有些甚至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是世界遗产,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产物的开放是否能够避免被人为破坏,这是关键。在旅游景点的打造过程中,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跟现代年轻人倾向的新式建筑风格和谐统一起来,这是关键。

3.乡村旅游的设施及服务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建设中民营资本占有很大的份额,他们在投资上存在盲目性,对于一些发展潜力不大,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因为没有乡村旅游建设的强大潜力,因此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后续维护较少。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一)合理规划,提高收入

坚持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是核心,旅游是手段,拒绝盲目引资,盲目开发。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资本,要开发乡村旅游,就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同时确定好开发形式、利益分配等,做好合理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合理的开发,确保利益分配到农民手里,这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二)适度开发,注重生态保护

对于乡村旅游的卖点,文化乡村旅游打造当然离不开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古建筑、古村落等。但是开发要有全局观,不能够盲目求发展,追求短期利益而造成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筑的破坏。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坚持在乡村旅游打造上适度开发,要基于地方特色去进行开发,要以地方特色、传统建筑等为买点,要针对相关旅游项目开发去配套其他的产业链,进而带给游客更多的体验。文化乡村的打造更是要基于民俗文化、村落文化、农业文化等为核心,坚持“绿水青山”的基本规律,结合市场考察,探索地方文化内涵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从而保证了乡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乡村旅游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不仅幅员辽阔,自然风光数不胜数,同时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基于少数民族文化打造的民族风光民俗文化旅游更是将乡村旅游发展带到了新的高度,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将少数民族的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传播作卖点,注重自然风光打造,不肆意破坏环境,保证了其民族风光民俗文化旅游原汁原味,让一条条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少数民族风情,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三)统筹安排,完善基础设施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从长远着手,整体规划,依据地方特点打造特色,要坚持以保护地方特色,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在景观改造过程中要坚持降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加强对于乡村安全的保护,注重景区卫生,注重特色项目的打造,以特色项目为核心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对于乡村旅游涉及到的吃住行问题要加以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地方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景区内以及景区周边酒店、饭店、小吃摊等的食品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也要加强对于食品价格的管理。而在住方面,不管是酒店、民宿等居住环境要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出现居住环境太差、住宿价格不符合市场以及不良的行为出现,从而影响了旅游景点的名誉,这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是重大的打击。交通设施配套建设就更需要跟上需求,将交通建设作为吸引游客的门面,这是不容马虎的。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旅游景区,则应该注重交通设施配套,确保交通安全。在解决了吃住行问题之后,就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做好发展规划,注重特色景区和文化属性的打造,这是提高乡村旅游质量的核心。在这一点上,东北地区一直强调带给游客最优质的服务和最难忘的体验,因此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游客玩的开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既能够感受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能够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服务。这也是近些年东北地区乡村旅游享誉全国的重要原因。

五、结语

综上所言,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阶段的,其中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不仅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能够为实现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基于这一点,东北地区结合地区优势,注重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并且着重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利益分配不均、民俗文化和乡村古建筑大肆破坏、基础设施建设不全等问题,从而开发打造出了享誉全国的乡村旅游景点,其中尤其以结合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最负盛名。不仅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实现了对传统古村落、古建筑、民俗文化的保护,打造出了特色的东北旅游景区。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战略
战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