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进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为例

2023-10-19 02:48张立明
地理教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进阶自然保护区层级

张立明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500)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精选课程内容,坚持实践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需求。围绕地理课程的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内容,积极创造真实情境下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诸如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建以及结果交流等学习任务,并最终达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1]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力求真实性、应用性和逻辑性相统一,专注于学科核心概念,反映学科核心内容与真实世界的关联。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能够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融入项目成果的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和学会行动,从而整合实践活动与概念理解,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项目式教学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历大量实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项目实施周期长、重结果轻过程、课程内容浅表化以及为项目而项目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高效开展项目式学习成为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学习进阶利于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学习进阶是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2]学习进阶和项目式学习是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习进阶融入项目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复杂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明确目标进行项目设计,能够提升项目开展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有效形成学习质量评价。

1.开展学习进阶,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学习进阶以具体事实为表现,以实证数据为支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参考,详细刻画了学生在理解核心概念时的思维进阶过程,指明了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深化路径。依据学习进阶设计的项目学习,可以使核心概念的学习路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工作需要。

2.明确项目目标,利于进行项目设计

学习进阶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知需求,明确不同阶段的项目目标,从而设计适当的项目任务。从教的角度看,项目式学习的任务与驱动问题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可操作路线。以对地理核心概念的认知层级作为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可改变项目设计主要基于经验的缺陷,增加项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学的角度看,合理设计项目任务与驱动问题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层理解。

3.聚焦核心概念,提升项目开展效率

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凝练了地理学科中的认知核心,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思维。关注核心概念能够帮助学生连接其他相关概念,将多个概念整合为概念体系,同时有助于项目学习整合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率。反过来,项目式学习也有利于强化核心概念。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和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深化问题解决,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学生需要思考、讨论、判断和评估,从而提升学术研究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师依据学习进阶设计驱动问题,给予学生脚手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由浅入深的系统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5.参照学业标准,开展学习质量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不同学习表现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3]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参考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每堂课的评价标准。明晰学生对概念不同层级的理解要求,据此设计指向明确的项目评价标准,促进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准确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素养层级。

二、项目式学习进阶设计模型

在概念学习进阶的研究中,郭玉英教授团队建构了科学概念理解的层级模型,指出概念的进阶包括五个层级:经验、映射、关联、系统和整合。[4]经验为学生已有的、未形成关联的零散知识和生活经验;映射与关联指通过学习建立了事象的单个或多个具体特征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系统指能从系统层面理解事象特征与概念之间的对应与变化关系;整合从核心概念角度出发,统整对学科大概念的理念,并建构学科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概念发展层级模型为理论依据,创建了项目式学习进阶设计模型(见图1)。

图1 项目式学习进阶设计模型

三、基于学习进阶设计实施项目

结合教学实践,参照项目式学习进阶设计模型,本文以“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为例,进行设计与实践。

1.确定学习目标

(1)依据课标绘制概念图

结合高中地理课标要求提取核心概念,将复杂的核心概念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子概念。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结合子概念梳理学生已有知识,联系所学的关联概念,绘制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概念图。

本节课选取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5]本文提取的核心概念为“自然保护区”,将其拆解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生态意义”三个子概念。参考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标找出学生已学的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概念,相关概念包括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森林、区域、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生态安全,据此绘制概念图(见图2)。

图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概念图

(2)开展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学生已学内容并不等同于已掌握内容,不能直接将其作为学习的起点。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通过课前测试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前测的统计结果,精准把握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情差异。

通过统计与访谈了解到,学生已经遗忘初中所学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容。植被与森林的具体内容记忆混淆,对于生态安全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同时,学生还未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生态退化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孤立、片面,未建立不同区域尺度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注重知识联系,从不同尺度设计问题,强化概念理解,通过项目成果的构想与论证,深化人地协调观念。

(3)基于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确定学习表现

学习表现指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时可以达成的具体行为,本文参考郭玉英等人提出的科学概念理解发展层级模型,制定不同层级的学习表现(见表1)。

表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理解进阶层级

(4)结合素养要求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兼顾概念理解的不同发展层级。据此,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图,举例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类型及功能区划分。(区域认知)

②通过对某一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分析该保护区建设原因及分区管理措施,发现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③结合对某一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合作讨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筛选、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设计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的设计主要包括情境创设、任务确定、问题设计和评价量表制定。

(1)创设实践情境

通过模拟或实地考察,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活动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的学习表现与学习目标确定实践情境为光福木荷林自然保护区。光福木荷林自然保护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距笔者所在学校约12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木荷林。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能降低学生进入情境的门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考察包括访谈、问卷调查、观察、地理调查等活动。依托实践活动成果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木荷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缘由、分区管理措施、保护区现状和建设意义等问题。

(2)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形式多样,包括观察与描述、数据收集与分析、地图绘制、模型制作及项目报告撰写等,通过项目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进阶。

为准确把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木荷林自然保护区”调查为背景,将项目任务确定为:运用资料介绍木荷林保护区的建设缘由、现状,并分析木荷林保护区建设的生态意义。项目成果可以采用小论文、手抄报、PPT、视频、创意地图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项目任务涵盖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其拆解为以下三个子任务:为什么要建设木荷林自然保护区?木荷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建设木荷林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有哪些?

(3)设计驱动问题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以及项目目标和任务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问题,通过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跨越障碍,顺利完成项目成果。学习任务是项目内容的核心,要以具体驱动问题为引导,以概念学习进阶的各个层级表现为依托,引领学生实现层级跃迁,从映射层级进阶至系统与整合层级。

本项目每个驱动问题都依据自然保护区概念的学习进阶来设计,任务1和任务2的问题为任务3提供了材料和信息支撑,驱动问题设计及进阶层级如下图所示(见图3)。

图3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习任务与驱动问题设计

(4)制定评价量表

根据项目成果的要求制定评价量表,帮助学生锚定学习进阶的水平,不断反思和评估项目成果。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项目学习目标中包含的核心概念的理解,评价层级参照概念学习进阶的层级表现划分,主要涉及到关联、系统和整合层级,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见表2)。

表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项目成果评价量表

3.开展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包括展示项目成果、评价调整成果和形成项目报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指导,师生在项目成果展示时进行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优化项目成果。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的疑难点,可以邀请教师同行审查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优化项目实施过程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项目实施任务、过程、成果和评价形成项目报告,便于据此设计新的项目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

以任务1为例,通过展示评价对其中的问题4进行改进。增加提示语“收集关于木荷作用的相关资料”,同时提供袁隆平利用野生稻培育杂交水稻和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保护木荷的科研价值,为学生深入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做铺垫。

四、总结与反思

地理概念的理解、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在具体内容教学中,可以依照教学内容设计项目,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细化发展阶段,设置学习任务与驱动问题帮助学生“跨越小阶,登上大阶”,使学生系统化、整合性地学习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进阶是项目式学习和学习进阶的有效融合,贴近实际教学过程。本文为项目式学习和学习进阶理论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模型范式,对地理教师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进阶自然保护区层级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