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读图:应用学习科学撬动地理学科高质量学习*
——以“中国的地理差异”为例

2023-10-19 02:48马莉莉
地理教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读图高质量深度

刘 华 马莉莉

(1.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江苏 苏州 215164;2.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01)

纵观我国近五年印发的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或意见,涉及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作业负担等方面,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总要求,都强调实现高质量学习。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被视为“副科”,其弱势地位导致很多学校存在地理课时不足、地理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读图教学也被边缘化。为了实现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高质量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会”,还能“会学”“会用”,深度读图是首选方法。

一、深度读图:撬动地理学科高质量学习发生的机理

高质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术,在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中,高效实现多样化、深层次的学习结果。高质量学习具有深度建构、充分交往和完整理解的特质。其倡导通过大情境介入学习过程,用大任务唤起学生身心的高投入,引起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意义获得,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发展高阶思维。[1]

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是建立在建构主义、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理论之上的一门学科。学习科学旨在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并以此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探索如何通过机制、环境、教与学手段的重构和设计,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学习。[2]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对“学习”有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它力求展现学习真实发生的过程,探索创造出更能促进真实学习发生的学习环境。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要求”有32次提到“运用地图”,有8次是“运用图像、图文”,两者共占比约为57%,可见读图至关重要。据统计,人教版四本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共有555幅等值线图、统计图、区域图、景观图、漫画等地图、图片或图像(见表1)。因此,以图释文、图文共述,是初中地理教材的另一套视觉表征系统,与文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表1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地图和图片类型及其数量统计(单位:幅)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求,亦或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诉求,读图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生成的新空间,读图方法和技巧是地理学习的关键能力。教师深度“教”读图,学生深度“学”读图,并能深度“用”读图建立认知结构和处理地理问题。

深度读图是指教师按照基本流程和方法指导学生读图,学会提取地理信息以促进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图中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想,学会批判性地构建地理新概念,提升综合思维和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读图并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

二、深度读图:统摄地理课堂高质量学习实现的过程

深度读图需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读取哪种类型的图以及采用怎样的方法读图;二是要明确教师如何实现深度“教”读图,学生如何做到深度“学”读图。“教明其道,教精其术”,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师需要传授的规律和原则(即“道”)以及方法和技巧(即“术”)。“术”是将“道”变为现实的工具和必要途径,“明道”就是做正确的事,“精术”则是正确地做事。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为例,详细阐述操作过程。

1.课前:立足课标和学情,让高质量学习“明道”

(1)研读课标,制定深度读图的学习目标

课标是指引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深入研读,抓住关键,才能准确地理解其精神,制定深度读图的学习目标,为高质量学习明确方向。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对应课标中的两点内容要求,它们的行为条件都是“运用地图、图像”。结合本节主题,确定地图和图像,制定深度读图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以及运用的高阶思维和培养的核心素养(见表2)。

表2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的学习目标

(2)研究学情,确定深度读图的学习方法

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让我们对“学习”有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学习是人类接触外部世界,主动构建的过程,最有效的学习要在实践中发生。[3]因此,高质量学习的真正体现,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学情,依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开发深度读图的真实情境,制定适合初中生认知的读图方法,开展真实的实践活动。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的总结,也是下学期中国地理分区的“开场”,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接触和了解了区域图、等值线图的读图流程和方法。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读图,笔者呈现了中国天气网推出的“2023全国入夏进程图”(图略)。该张图清晰地展示了全国同时呈现冬、春、夏三个季节的景象,具有时效性和视觉冲击力。学生通过读图,迅速且自主地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了“比较差异—探究原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唤起了对区域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分析技巧的学习意识。

2.课中:依据教材和素养,让高质量学习“精术”

万物运行都有方法和规律可循。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功亏一篑。深度读图不仅要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还要融入新的认知,以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方式构建其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实现高质量学习,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创造。

(1)应用学习科学的学习观,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科学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进行深层学习,从“新手”转变为“专家”(指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要将学习者培养成“专家”,关键是要让其经历专家的思维过程,掌握专家的专业知识。[4]具体来说,就是让学习者参与真实且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建立新旧知识、概念和经验之间的联系,构建围绕核心概念和“大观念”的结构性知识,达到深度理解。

以教科书图5.1、5.2和5.5为例,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结合初中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和喜欢找差异的特点,重新组织教材顺序。通过拆一拆、拼一拼、找一找、辨一辨、改一改等活动,在问题引导中开展深度读图,让学生主动构建学习内容(见表3)。

表3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的活动设计

(2)应用学习科学的知识观,让学生“做”中“建”

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具有建构性,一切知识都是个体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与经验世界对话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也具有社会性,是通过人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个体间、不同社群间的社会协商建构的。[5]在深度读图中,可采用重构的方式来应用,即按照新的标准和格式重新绘制。这能够促进个性化和创新性,使其结构和逻辑更清晰。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还可以更好地内化和吸收所学内容,转化输出,使思维可视化,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全面掌握。

例如,教科书中的图5.3和5.4属于景观图,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差异不明显,信息也不够全面。虽然教科书中通过列表活动让学生进行对比,但仍然存在局限性。改用其他图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可用双气泡图,其中气泡用来比较主题,中间标注相同点,两侧标注不同点。也可用鱼骨图中的鱼头可以作为主题,鱼骨则表示不同视角。某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异同”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如下(见图1、图2)。学生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能够区分直接意义和间接意义,并理解各意义之间的关联性。

图1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异同比较

图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应用学习科学的学生观,让学生“做”中“创”

学习科学从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中发现,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学生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可塑性,同时他们也是意义建构者和自我反思者。[6]研究指出,学习的成功在于应用,学习的检验在于理解,理解的检验在于应用,理解与应用是交叉互动的过程,而知识的测量关键在于运用。因此,采用绘图的方式在新的情境下反映新的现象或问题,是深度读图的最高层级。学生不仅要理解和内化所学内容,还要能够寻找新的情境,迁移应用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促进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能力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本节设计的实践性活动分为三个层级,学生需要依次完成。①绘制一幅“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简图”。②从衣食住行游等角度,任意选取两个区域举例说明其差异。③结合“2023年全国入夏进程图”,选取一条主题线路,利用“街景地图”APP进行考察,描述沿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比较说明其显著差异的原因,成果图最好具有动态性。这三个任务层层递进,第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提炼。第二个任务需要学生联系已学内容或联系生活现象、生产实际,通过图示说明物候差异产生的影响。第三个任务则需要学生具有因地制宜的思想,跨学科融合,运用地方综合、时空差异的地理素养,分析、说明差异性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三个任务目的相同,但具有一定难度梯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深度读图:评价初中学生高质量学习地理的效果

高质量学习的效果以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为标准。初中地理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就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地理学科育人,建设地理高质量课堂。深度读图就是从地理学科的特质——地图、图像出发,以地理实践力为独特的育人方式,培养学生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地理思维,树立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念。

1.深度读图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全程体验

深度读图关注学生,采用不同的读图方式,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思考和活动,关注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将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纳入评价的范畴,所有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肯定,而不仅仅限于预定的目标范围。

下图是一个小组绘制的简图(见图3),展示了我国青藏地区、南方地区的民居差异,民居建筑景观图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插图。学生在标注甘肃夏河县的位置时需要思考它属于青藏地区还是西北地区。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习经验的丰富性,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学习。

图3 某小组绘制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民居差异”图

2.深度读图探索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全新发展

深度读图改变了学生低质量学习状态。通过读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技术,优化地理学习方法,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建构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使其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精彩、更具科学、更有价值。学生从“被教”转变成“会学”,从“接受信息”转变为“加工、思考和反省信息”,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学习结果更加丰富多样,学习质量显著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小组自创烧烤食材差异图(图略),学生根据当下食客们喜爱的烧烤,从食材上发现了地区的差异性,同时也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与饮食习惯差异性的结合。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3.深度读图健全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深度读图是通过高价值的学习过程取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实现学习过程质量与学习结果质量的有机统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更实现了思维、能力、品格、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小组以古丝绸之路为主题制作了考察视频。学生在视频中分别展示了西安的城市景观、敦煌的荒漠—绿洲景观和帕米尔高原的雪山景观。视频中的音乐、文字和解说形象生动,还融合语文、音乐、历史等学科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驱动性问题到挑战性任务的过程实质是从“教”走向“学”,再走向高质量学习的过程。这个作品并非一次成型,而是经过了反复修改完善,体现了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深度读图的过程就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在特定情境中,锻炼学生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初中地理课堂上开展深度读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终身享用的读图知识、技能和思维,还培养了他们从地理视角观察现实世界、用地理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地理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读图高质量深度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