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研究

2023-10-26 03:26
艺术学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审论题剧目

项目批准号:18ZD16

课题负责人:居其宏

结项报告(部分)

本项目从民族性、艺术性、戏剧性、时代性等层面多维度观照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通过总论及5 个分论题,对近百年来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风格演化以及成就与不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书写民族歌剧的历史,厘清民族歌剧的特质,窥察民族歌剧发展的得失,尤其为歌剧艺术的中国化,提供客观、充实、可信的认知依据。

总论主要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代表性剧目的创作特色,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通过对新时代以来、特别是2017年原文化部设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至2021 年间“工程”所催生的新创剧目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总结优秀剧目的成功经验,指出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5 个分论题分别从民族歌剧的剧本文学创作、音乐表现体系、板腔体咏叹调创作和表演艺术以及导演艺术5 个方面,梳理了各论题的历史演进脉络,并从历史学、美学和歌剧工艺学等不同维度,对代表性剧作家、作曲家、主要演员、导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之创作特色、艺术成就和社会反响进行深入分析,给予准确的历史定位;与此同时,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对近年来歌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其成因进行社会学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和具体措施,以利于未来民族歌剧的健康发展。

本项目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首先,在剧目的整体评价标准方面,为遏制“一窝蜂”“赶浪头”和“简单配合”倾向,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其次,在歌剧创作的整体思维方面,提出要坚持“歌剧思维”,坚决反对“歌曲思维”“晚会思维”“组歌思维”“简历思维”“拉洋片思维”等种种非歌剧思维。再次,在对“工程”宗旨的理解上,认为“工程”中的“传承”一词,指的是对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民族歌剧经典剧目的传承;“发展”一词,指的是在既往民族歌剧经典剧目已有成就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创作新时代的民族歌剧,否则,不仅会偏离设立“工程”的宗旨和初衷,也会使民族歌剧在新时代面临被淡化、被消解的危险。最后,在理论批评层面,针对当前在歌剧理论与批评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无原则吹捧”现象,提出理论批评应践行“铁肩担道义”的使命,自觉承担起“养花锄草”“激浊扬清”“自我净化”的责任,与创作、演出、制作等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在新时代共同构建健康的歌剧生态环境。

对于民族歌剧当前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项目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在院团创制层面,院/团长、制作人是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歌剧创制之所以弊端频出,与第一责任人在某些操作环节上存在问题有关。第一责任人应做好对主创团队成员的筛选工作,严格按预算控制成本,坚决抵制盲目赶进度、敷衍了事、粗制滥造、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生产倾向。其次,在“工程”制度设计层面,“工程”实施4 年以来,某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已经凸显出来,应当做出整改。比如“工程”原来设立的“三审三看”制度,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后来这一制度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可将“三审三看”改为“三审两听一看”:“三审”是针对剧本而言的,即要通过三次审核,剧本系“一剧之本”,其“三审”程序不变,只有剧本通过专家“三审”基本定稿后,才能进入作曲环节。“两听”是针对音乐创作而言的,“第一听”在由钢琴伴奏的音乐坐唱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审听全剧的声乐唱段;“第二听”在全剧合乐联排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审听全剧声乐与器乐综合戏剧性交响的整体效果。“一看”,则是对全剧演出的整体性舞台呈现状态、观众反应等实际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最后,在歌剧创制周期方面,无论是“工程”还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从最初立项到最后结项验收,其创制周期一般都被限定在1 年之内,但由于歌剧高度综合性的艺术规律,要在1 年内创作完成一部剧目尚且困难,何谈打造一部精品?基于此,建议将创制周期由1 年放宽至2 年。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充分吸收了《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的经验与成果,在结构设计、对象设定、问题探讨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对新时代以来的歌剧创作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拓展了“新时代”的框架设定,使民族歌剧的传承发展在当下彰显出更为重要的时代价值。该成果的应用价值表现为:首先,对民族歌剧的编剧进行了历史梳理,这对新时代和未来的歌剧创作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其次,对民族歌剧表现功能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与不足,为今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参考;再次,对民族歌剧创作的创新发展研究,为民族歌剧未来的创作之路提供了理论构想;最后,探讨了表演、导演艺术对于民族歌剧经典改编再创作的重要性,这对经典歌剧的复排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对民族歌剧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成果不足之处在于,作为国家重大课题,在歌剧创作体系建构和一些歌剧的基本问题研究上着力不足;子论题之一的“民族歌剧剧本创作的历史轨迹与新时代使命”,对民族歌剧剧本文学发展脉络的阐述仍有提升空间;子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子论题在研究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

修改建议:(1)成果名称为“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研究”,但研究中对“新时代”之前的作品梳理和研究着墨过多,对“新时代”的作品个案选择和分析不足,应将更多着力点放在“新时代”的作品上。(2)总论题与5 个分论题是总分关系,并非同一层级的并列关系,故总论题前的“总序”不应在5 个分论题前再逐一呈现。(3)该成果对民族歌剧表演、导演理论有详细的阐述,这是学界以往较少系统涉及的,但整体而言仍显薄弱,建议充实这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三审论题剧目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舞台剧目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
论题的价值
抓“三审”、重“一书”,提高物资采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