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深度·卓越
——历史唯物史观下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卓越课堂教学研究

2023-10-27 07:06
考试周刊 2023年4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华文明高中历史

李 旦

一、 引言

高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历史学习思维的培养则是提高历史学习质量的关键。历史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历史学习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讨在历史唯物史观指导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以达到卓越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提出了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具体实践路径。

二、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指导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全面的论述: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些基本原理对指导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1. 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经济基础是历史事件的决定性因素。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揭示经济基础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例如,在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时,我们需要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 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历史变革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历史变革,揭示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例如,在分析中国现代史上的改革开放时,我们需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作用。

3. 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历史进程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历史进程,揭示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例如,在分析法国大革命时,我们需要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其对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历史分析和理解方式,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运用唯物史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唯物史观是指导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唯物史观,探索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历史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历史唯物史观下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课堂革新航标

历史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并且历史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深入理解,还能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因此,要实现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课堂革新,可以从学生学习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以及深度学习与思维迁移等方面发力。

首先,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角色应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重复,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而历史唯物史观下的学习思维培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调研和研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这样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在历史学习中的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以往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扮演着传递知识的角色,经常是“讲、讲、讲”。然而,在历史唯物史观下的学习思维培养中,教师应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小组活动和提供资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最后,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课堂革新还需注重深度学习和思维迁移的实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不仅要记住事实和事件,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规律和影响。通过对历史唯物史观的学习,学生要培养出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批判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以推动自己的思维迁移,将学到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指导。深度学习和思维迁移的实现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学习、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史观下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课堂革新需要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要实现深度学习和思维迁移,促使学生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的课堂革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四、 唯物史观下高中生历史学生思维培养的卓越课堂的实践路径

鉴于历史唯物史观下的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课堂革新的要求,以及结合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需要突破的难题,下面将围绕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单元议题,从卓越课堂教学的模式出发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在唯物史观下透过历史现象和事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唯物史观下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卓越课堂的模式构建

唯物史观渗透在历史教材的每一个部分,也浸润在历史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论述与教学议题的设计与分析中,更植入在单元教学主题中。所谓的卓越课堂,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认识学习理论,结合项目化的历史议题任务,再创设一定的语境,就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性和探究能力,下面是卓越课堂教学的模式。

图1 基于唯物史观的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高中历史卓越课堂模型

1. 导入环节

教师通过问题、案例或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讲解和探究做好准备。

2. 讲解环节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等,同时结合唯物史观的原则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3. 探究环节

教师通过问题、案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展示与评价环节

学生根据探究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同时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二)唯物史观下高中生历史学习思维培养的卓越课堂的实践策略构建

唯物史观是与社会发展、人类思想发展和政治经济发展并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唯物史观的指导价值不可低估,下面将从卓越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开展教学。

1. 紧扣唯物史观,设计有案例情景依托的历史课堂导入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师可以紧扣单元话题中的唯物史观,设计有丰富案例和情景依托的历史课堂导入活动,具体如下:

A. 展示图片: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关于早期中华文明的照片,例如,石器工具、早期陶器、古代城市遗址等,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B. 故事讲述: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例如,关于黄帝、炎帝的传说,或者关于夏朝的传说等,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历史。

C. 情景模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例如,让学生扮演古代的官员或平民,解决一些古代王朝面临的问题,例如,如何管理国家、如何收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等。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古代王朝的运作和管理方式。

D. 问题引导: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什么?”“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历史。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紧扣唯物史观,设计有丰富案例和情景依托的历史课堂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紧扣历史唯物观,设计直击教学目标的课堂引入式讲解活动

在课堂导入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内容和学习的重难点,接着,历史教师结合“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个模块中的核心知识和需要利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要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具体设计如下:

A. 引入:历史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开头,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原始社会逐步发展成为古代文明的?”引发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古代中国的了解和想法。B. 故事讲解:历史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例如,描述一个古代农民的生活。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节,展现古代农民在种植、灌溉、收获等方面的努力和智慧。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民面临的问题,例如,土地的肥沃度、气候变化等。C. 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些问题。例如,对于土地的肥沃度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耕作、石器工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的肥沃程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D. 拓展思考:历史教师可以将讲解扩展到其他方面,例如,手工艺生产、国家建设等,通过讲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讨论。E. 总结回顾: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总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讲解和思考。例如:“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或深入探究的?”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紧扣唯物史观,设计指向思维分析与问题的师生协同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师生的协同探究,下面将紧扣唯物史观,做具体探究:

A. 引入: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布置一个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一个问题:“有哪些因素或条件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在前几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初步思考。B.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并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思考结果。历史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例如:“是否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否对早期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等。鼓励小组成员进行理性的辩论和交流,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观点。C. 唯物史观的运用与问题提出:历史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观点和问题提出的质疑或不足之处,适时地介绍和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问题分析。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一些因素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例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D. 整合和总结:历史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和思考,然后对这些观点和问题进行整合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哪些因素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可以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些问题吗,为什么?”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

4. 紧扣唯物史观,设计学生主体思考与反思的课堂展示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教学引导结束后,就需要学生自己来展示学习成果,实现唯物史观对历史知识的深化,具体为:

首先,梳理基础知识,把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其次,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影响,理解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再次,结合当前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演变,开阔视野,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最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具体展示内容可以包括:A.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和历史记载,夏、商、周三代的王朝更替和政治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B. 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和阶级分化,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结合当前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演变,如近年来考古发现对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D.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比如,如何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观察量表和媒体录课的资料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和评价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历史,使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 结论

在历史学习中,思维深度与卓越性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借助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育者应当注重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课堂互动与合作能力,我们可以打造卓越的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卓越思维品质的历史学习者。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中华文明高中历史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