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例研究

2023-10-27 12:26胡汝婷
考试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英语语法句型语法

胡汝婷

一、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概述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英语语法的熟练掌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看这五项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语法成为学生用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纽带。如果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学生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将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产生障碍。然而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及年龄特点: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等,语法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如何用适合小学生的方法教授抽象的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课堂的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九级目标体系中,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可以参考《课程标准》中二级语法要求:“①在语篇中理解常用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②在语境中理解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形式、意义、用法;③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比较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等。”

二、 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英语核心素养则结合了英语教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习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满足个性发展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图1)。其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关键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是必备的品格。语言能力是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看这五项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具备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文化品格是学生能够理解中外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优化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

图1

核心素养是立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来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落实英语常规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导向。

《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使英语语法教学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为未来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规避在以往的语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语法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 小学英语语法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受到学习中文,也就是母语的影响。英语和中文属于两种语系,在学习的方法和语言的组织上是不同的。但是学习语法是学习一门语言的纽带,只有学好这部分才能将听、说、读、写、看五项语言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以往的语法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脱离情境,教学枯燥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下,学生往往会对语法课堂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是因为语法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提高效率。教师一般会先给出相应的语法结构,概括该语法规则,学生再进行机械操练。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效率低下,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语法规则的阐述,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学生也只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机械性操练,却无法将所学到的语法知识真正应用到语境中,最后收获甚微。这种脱离情境的方法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脱离了英语核心素养中提到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以及听、说、读、写、看这五项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能够通过掌握语言规则更好地使用这门语言。教授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对脱离情境、纯粹以讲—练为主的语法教学模式是要完全摒弃的。

(二)过度忽视语法学习

受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部分教师可能会过度忽视语法教学,认为行为主义理论中提到的“刺激—反应”理论足以支持学生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然而行为主义理论中提到的一定的语言刺激对中国学生来说往往是不够的。以英语为第二语的学习者缺乏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语言环境,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的语言刺激从而内化语言规则。因此,针对中国学生在英语习得方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语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该语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语法教学时忽略每个课时之间的关系

上海牛津版教材一个单元一般由以下几个板块组成:Look and learn, Look and say, Say and act, Listen and enjoy和Learn the sounds。这五个板块分别侧重训练学生某个能力进行设计,但每个板块之间都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组成该单元的主题内容。如果只关注于该课时所针对的板块内容,而忽略了每个课时之间的内在关系,就会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单个课时时,要紧抓该课时与单元主题的相关度。例如,笔者在设计“How old are you?”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设计的主题是“Numbers”,在进行设计时笔者要考虑Numbers与接下来课时的内在联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课时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能够为下个课时的学习做什么铺垫?有没有和整个单元的主题相契合?通过思考,设计了“How old are you?”这个单元的以下单个课时子话题(图2)。

图2

四、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研读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立的。但是教学目标的设立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某个单元,要通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进行大方向的把控。在研读课标时将具体阶段学生应该要达到的学习能力分解到每个单元,通过逐步地培养和练习达成。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要进行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综合,使英语的教学能够根据设立的教学目标进行展开,以3A M1U3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

案例1:

Unit 3 How old are you?Task: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find out one s age.Learning objectives:To use numbers to express one s age 1To use “Wh-” questions to find out someone s age 1To know the culture of birthday in English and know how to celebrate 1&2To use the full form and the abbreviation (Here s=Here is, I m=I am) 1To learn to work in groups 4To know the pronunciation of /i;/ in word 1To observe English sentences and find out the rules of writing 3

【设计说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基于以上四个维度进行分类。这个单元一共分为七个目标,第一点考查学生对词的用法的掌握,因此放在第一类语言能力中;第二点考查学生对句型的用法,也是放在第一类语言能力中;第三点涉及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和对英语文化的联系,因此属于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两类;第四点涉及词法的内容,仍旧是属于第一类;第五点小组合作属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优化学习方式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第四类学习能力;第六点关于音标的学习属于第一类;第七点通过观察句子进行书写规律的归纳能够训练到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因此属于第三类思维品质。

(二)创设情境,体验语法教学真实性

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是有难度的,其语法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在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情境中的。教师给出特定的情境之后,学生能够在其中进行分析和感知语法知识,并增加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每一单元特定的话题以及语法知识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借助情境使语法知识更加直观具体。情境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图片、视频、歌曲、动画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自然感知语法内容,并通过相应的活动进行启发和操练,从而达到在情境中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和运用的目的。

以下案例为小学三年级一位教师在教授“My...is/are...”句型时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案例2:牛津上海版3A M2U3 About me这一单元中关于“My...is/are...”的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师从歌曲My face导入,歌曲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听音填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形容词以及学过的句式“I have...”,通过这一环节展示教师本人的照片进行“My...is/are...”句型的教授,接下来让学生拿出镜子,自己描述一下自己的五官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充分理解“My...is/are...”所代表的含义以及用法。

教学实录:

T: Let’s listen to the audio and fill in the blanks first.

I am tall. I am thin.

I havehair.

I have twoeyes.

I have twoears.

I have anose.

I have amouth.

Who am I?

T: With the help of the photo. Can you guess who she is? Yes, it’s me. Look, I have short hair. I can also say “My hair is short.”

Ss read the sentences together.

T: I have two big eyes. What can I say?

S1: My eyes are big.

T: I have two small ears. What can I say?

S2: My ears are small.

...

T: Look, we can use “My...is/ar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me too. Can you take out your mirror and try to say.

【设计说明】该教师导入的方式选取了和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My face这首歌曲。教师通过“I have...”句型介绍五官并展示自己的照片。通过创设的情境,学生可以感知到“I have...”和“My...is/are...”句型一样能够用来描述自己的五官。这种以旧句带新句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接触新句型,并通过照镜子自我描述的方式进行“About me”主题的操练。

(三)增加趣味,提高语法教学创新性

《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趣味性和层次性,以及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过程,提高小学课堂的语法学习效率。因此,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跳脱出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根据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不知不觉掌握语法知识。

以下案例为小学五年级一名教师在教授There is/are...句型时所设计的一个环节。

案例3:牛津苏教版5A U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这一单元中关于“There be”句型的游戏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围绕“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展开,教师巧妙地设计了符合主题的情境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并引入学生熟知的“孔融让梨”这一小故事,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描述和表演。

教学实录:

T: There is a nice boy in China. He is Kong Rong.

T: Look, what’s in the yard? (展示第一张图片)

S1: There is a pear tree in the yard.

S2: There is a table under the tree.

S3: There are some big pears and a small pear on the table.

T: Now, can you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Discuss and act the story.

【设计说明】该教师在教授完There be句型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通过图片捕捉关键信息,运用前面学到的新句型描述“孔融让梨”这张图片。再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关键句型的巩固。同时“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也歌颂了中华传统美德中谦让的美好品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There be句型的表意功能,能在趣味的角色扮演中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合作分析等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四)读写结合,夯实语法教学

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维度之一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够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法知识呢?所学到的语法知识能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呢?教师可以在教授完语法知识后,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海报设计、故事续写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夯实语法教学。

以下案例为小学六年级一位教师在“How often...?”句式以及频度副词的教学。

案例4:牛津上海版5A M2U1 Grandparents and I这一单元中关于“How often...?”句式以及频度副词的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师在设计了一系列情境教授句型“How often...”以及相关的频度副词后,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交际活动——Make a report的形式让学生开口说、动笔写。

教学实录:

T: Now it’s your turn to make a report. Please finish the form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fter that, please make a report.

WhoLive(not)What(Activity)How often

Report:

lives/doesn’t live with his/her grandparents.

He/She(do) with his/her...

He/She

.

They get together and have good time.

【设计说明】教师的活动设计关注到了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这一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并能够运用关键句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同学交际的过程以及写下做报告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夯实语法教学,这也是教师在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法知识中关键的一步。

五、 小学语法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实也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传递了一个信号,英语课程要以育人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语法课程占英语课程中很大比重,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法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新时代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

(一)基于教材,确立育人目标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具有德育价值。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仔细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确立好课时和单元的育人目标。例如,在1A M1U1中教授的是Hello/Hi/Goodbye/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礼貌用语。这一单元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具有很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教授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单元中的教材元素进行德育渗透,借助情境让学生了解这些礼貌用语的用法。例如,在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时,要主动问候,和对方打招呼;在和他人分别时,要说“再见”;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和对方问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这些单词词组的音形义,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些礼貌用语,学习这些礼貌用语的用途在哪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

(二)身体力行,把握德育契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引路人,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楷模。对小学生来说,价值观、道德观还在塑造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中指出,我们大部分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模仿他人而学会的。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学生观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学生在4A M2U2 Jobs这一单元中学习到了关于职业的一些知识,教师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作为教师的职责,通过真实的职业内容,使学生对教师这份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教师,在该单元教授时,也能够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建立职业概念,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结合实际生活

小学阶段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为主,适当引入了部分社会文化生活。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时,单一的说教难以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内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真实化的情境,以情促学。例如3A M2U2 My family这一单元,学生可以带来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兴趣爱好。

六、 结论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纽带。在未来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创设具有高度关联性、趣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注重德育的渗透。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更好地开展语法教学,值得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英语语法句型语法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典型句型大聚会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