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脾胃虚弱的调理

2023-11-01 05:39邢聪丽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温煦艾灸保健

邢聪丽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总觉得饭后困倦难耐,不想运动,坐在桌边便昏昏欲睡。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脾胃虚弱,即饭后脾胃之气都用在食物消化上,从而没有余力发挥升清降浊的功能。那么,脾胃虚弱是怎么引起的、中医对脾胃虚弱有什么样的认识、女性在生活中如何发现自己是否有脾胃虚……面对这些问题,又应当如何正确调理脾胃,降低脾胃虚弱对身体的损伤呢?

脾胃虚弱的原因

(1)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与饮食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经常吃生冷、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三餐不规律等。

(2)情绪不好、过度劳累也可以引起脾胃虚弱。心情好的时候,食欲大增;当情绪低落、特别疲惫的时候,就没什么胃口。这是因为当情绪低落、身体疲惫时,胃肠道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没有胃口、食欲不振等,自然导致脾胃功能减弱。

(3)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使得脾胃也相对缺乏运动,影响其化功能。

(4)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引起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如果长期处于比较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会影响脾胃功能。

中医对脾胃虚弱的认识

中医认为,女性脾胃虚弱主要分为四型,分别是脾气虚弱、脾阳虚弱、中气下陷及脾不统血四大类型。

(1)脾气虚弱:主要表现为缺乏食欲、饭后腹部胀满、腹泻或便溏、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薄白,严重时会感觉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原因多为饮食不洁,或情志失调、思虑过多、过于疲劳,影响到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2)脾阳虚弱:主要表现为缺乏食欲、口淡不渴、腹胀腹痛、身体怕冷、腹部四肢发凉、喜温喜按、面色发白、大便稀溏等症状。此外,女性还有白带增多舌大有齿痕的表现。

(3)中气下陷: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眩晕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食后腹部有坠胀感、小便淋漓、大便频繁,重者出现脱肛。女性还会出现子宫下垂,伴有头目眩晕、肢体倦怠、语声低微等表现。

(4)脾不统血:主要由于脾气虚弱不能够统摄血液,血液不在经脉中循行而出现出血症状,可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后有红点和斑疹、便血等。女性可见月经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等病症。

脾胃虚弱的六大信号

女性一旦发生脾胃虚弱,主要有以下六大信号。

(1)吃完饭后常常觉得肚子胀满、身体沉重,这与脾胃运化食物的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2)明显感觉说话没有力气,身心特别困乏,常常出现头晕、头沉,甚至嗜睡的情况。

(3)舌体胖大,两侧有明显的齿痕,这是典型的脾气虚表现。

(4)大便稀溏不成形,特别怕冷、喜暖喜按,这时已经发展为脾阳虚,也是脾胃虚加重的表现。

(5)长期腹泻,甚至出现胃下垂、子宫垂脱、直肠脱肛等脏器下垂的情况,属于中气下陷的表现。

(6)乏力、舌胖,伴月经量过多、淋漓不尽,或有大便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脾不统血的表现。

脾胃虚弱的危害

(1)脾胃虚弱的女性常常会因为食欲减退,出现饭后腹胀、腹痛,甚至胃下垂、直肠脱垂。

(2)长时间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运行无力,出现口唇苍白、倦怠乏力以及头晕头沉、精神不振等。

(3)多数女性患者会伴有白带增多、月经量多、月经淋漓不尽、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

(4)体内湿邪长期留滞,身体会虚胖,引起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脾胃虚弱的调理

脾胃虚弱的女性在日常饮食、起居、情志、保健等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1)饮食方面:平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粗硬、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及温性水果,如橘子、红枣、榴莲等;适当服用温润健脾类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白扁豆、茯苓、莲子肉等。

(2)起居方面:现如今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工作到很晚,導致睡眠不足。长期如此,会使得人体内的阳气消耗过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脾胃虚弱。因此,女性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早起,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补充正气,帮助恢复脾胃功能。此外,积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对氧气的摄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缓解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

(3)情志调整:保持情绪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削弱脾胃的运化功能。

(4)茶饮保健:取陈皮、山药、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等适量,每日沏茶代水喝,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调节脾胃功能。

(5)穴位保健: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天按揉100~200次,能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各种病变。神阙穴(肚脐)是任脉上的要穴之一,也是脾胃保健的大穴。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交叠放于脐上,逆时针揉转,每天200次。

(6)艾灸保健:在家中进行艾灸时,可以选择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穴位。例如,中脘是脾胃经的穴位,艾灸中脘可以温煦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关元是脐下中央的穴位,艾灸关元可以温煦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气海是脐下两寸的穴位,艾灸气海可以温煦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神阙是胸骨上端的穴位,艾灸神阙可以温煦心脾,增强心脾功能;脾俞是脊柱第十二胸椎下的穴位,艾灸脾俞可以温煦脾胃,增强消化功能;足三里是膝盖下方外侧的穴位,艾灸足三里可以温煦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每周直接灸或隔着姜片灸1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改善脾胃虚弱有明显的作用。

结束语

中医常说:“脾胃一虚百病生,脾胃一调百病安。”可见脾胃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和、合理进行脾胃保健,这样才能更好地匡扶脾胃正气,保护脾胃功能不受损伤,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温煦艾灸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凭眺青海湖
身如器物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借我来路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