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从手卫生开始

2023-11-01 05:39何敏施江佩欣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洗手液手部病菌

何敏施 江佩欣

手衛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对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手卫生相关定义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指的是医务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指的是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指的是外科手术之前医务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三分之一,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上述部位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常居菌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和手术感染等。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能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病原菌脱离感染源如何转移

根据目前的大量研究得知,病原菌脱离感染源到达宿主体内需经历多个流程。病原菌有严格的生长环境要求,主要附着于患者皮肤或者生存于周围环境,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转移到医务人员手上,并存活一段时间。医务人员如未进行手消毒,与下一名患者接触,将继续发生病原菌的转移,导致更大范围的交叉感染。

手部常见细菌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细菌种类异常多,附着在人体手部的细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

手部污染的原因

临床诊疗护理操作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诊疗或护理工作时,常常存在肢体接触,如碰触患者皮肤、使用专业医疗工具检查患者伤口,甚至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如在这些工作中缺乏手部防护,患者身上的病菌很可能将转移到医务人员手上。

被污染物

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常常会污染各种设备设施、环境表面、物品等,如相关人员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洗手设施

部分医务人员在洗手过程中,用已经被污染的手与水龙头、洗手液外包装等接触,使这些洗手设施上分布有污染物或病菌。

手部污染的潜在风险

医学领域对手卫生与感染防控间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不达标而引发的交叉污染占医院感染的较大比重。大量数据表明,手部污染引发的交叉感染达到了总感染的35%。在展开的一系列洗手实验中,实验对象为医务人员,未洗手之前检查手部卫生,发现病菌携带率为100%;当对手部进行了消毒与清洁后,病菌携带率大大降低,为36.5%。如在医院工作中不重视手部消毒与清洁,可能会诱发更为严重的交叉感染。比如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在频繁接触的情况下,院内可能存在更多类型的病菌。由于感染源头多、覆盖面广,不利于疾病防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诱发大范围疾病传播,对年老体弱者危害较大。

院内手卫生现状

手卫生意识薄弱

医院内的科室部门多、人员多,手卫生工作的推行、监管具有较大的难度。许多医务人员特别是部分实习生、医技人员、工勤人员等,在长期工作中对手卫生的认知不足、意识薄弱,容易引发原可以避免的感染事件。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或护理服务时,医务人员往往会接触到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而这其中可能伴随一定的病菌。部分医务人员不按规执行手卫生规范,用接触过污染物的手取用其他物品或与他人接触,从而引发院内外感染。

手卫生执行率低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医院的安全质量水平。但很多医院执行率相对较低,比如一些医务人员虽然知晓相关规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未严格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内未严格依据行业标准配备手卫生设施和工具,如部分医院内洗手设备设施的配备数量少、位置布局不合理,或配备的手卫生设备设施相对落后。(2)任务繁重,经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手部清洁。(3)科室对手卫生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低。

对操作过程中手部带菌情况了解不够

医院内要实现手卫生目标,每个医务人员都需要清晰了解操作过程中的手部带菌情况。但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未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者血液,手部就符合清洁要求。其实,手部所处的环境、接触的工具或物品等,都可能发生污染。临床中采样、分析了医务人员的手部细菌情况后,发现即使未直接接触被污染物,手部病菌也相对较多。

感染防控与手卫生的关系

如医院内每个人都能注意手卫生,就能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使病原菌无法从手部传播和转移。大量临床经验也表明,医务人员、患者与家属都能做好手部卫生,能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治疗和康复环境,降低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感染防控从手卫生开始

加强培训,提高洗手意识

为有效实现感染防控的目标,做好手卫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首先,医务人员要加强手卫生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做好手部的清洁与消毒,切断细菌从手部进行二次传播的风险。为此,医院需重视手卫生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人开展手卫生专题培训,向广大医务人员传授手卫生理论、手部污染可能引发的危害、洗手步骤等知识。不仅要组织理论培训,还需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让每个医务人员掌握手部清洁、消毒操作的方法。为保障培训的有效性,可通过讲座、视频讲解方式,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让医务人员都能积极参与。考虑到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较多,不同人员存在岗位职责、专业能力等区别,院内培训活动的开展还要有针对性,如对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工勤人员、实习生、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等给予不同的培训,使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手卫生知识,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落实手卫生时机,规范洗手技术,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为预防感染,尤其要重视5个时刻把手洗干净,包括“二前”“三后”。“二前”是指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三后”是指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为保障手卫生,防控各类医院感染,必须向医务人员传授正确的洗手技术,避免无效洗手。一些医务人员虽在平常的工作中非常注重洗手工作,但未执行洗手规范。其实,在平常的工作中,不仅需保障洗手频次,更需正确洗手,即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根据双手大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s,进行“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注意揉搓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提供擦手纸和护手液。

改善手卫生设施,创造勤洗手条件

在医院手卫生防控感染的各项工作中,手卫生设施起着关键作用,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肥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为了给每位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手卫生条件,医院需加大手卫生设备设施的投入。市场上可用于医院的手卫生设备设施较多,必须立足医院实际情况,选配高质量、高性能和多样化的手卫生设施,尽可能多配备非接触式水龙头和消毒液,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自动化手卫生设备设施。

行为干预策略

提供决策信息

医院决策者需要对现有信息进行有序、合理、创造性的整合,借助健康宣传海报、条幅、手册的手段,使医务人员接触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如利用健康宣傳海报呈现信息时,应尽可能减少文字,使用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手卫生的重要性、洗手方法等信息。

优化决策选项

为改善手卫生情况,需适当简化或减少手卫生决策选择,即使洗手行为的决策过程更为简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应依据周围环境情况配备手卫生用品。如水资源相对匮乏时,可为医务人员提供无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或配备喷雾型消毒液,缩短手部风干时间,使手部消毒的流程减少、时间缩短,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行为,医院还可适当从手卫生用品的包装入手,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卫生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医院感染防控效果。针对手卫生开展一系列工作,让每位医务人员都参与其中,在各自岗位上做到勤洗手、正确洗手,能有效减少感染源,阻断病原菌传播,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洗手液手部病菌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一种新型环保洗手液的制备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当心公共场所洗手液越洗越脏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洗手液是否含致癌物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