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要控制水分摄入

2023-11-01 05:39吴红艳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尿量含水量水分

吴红艳

临床在對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常应用到血液透析,可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小分子代谢废物,减轻疾病症状,延长生存周期。本文将围绕血液透析,阐述为什么患者不能多摄入水分。

血液透析的基础信息

血液透析的作用原理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专用透析器辅助下进行干预,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多余水分、有害物质清除,最后回输至患者体内,从而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在治疗前,工作人员需检查血液透析机是否能正常运转,准备好碘伏溶液、穿刺针、透析液、止血带、血管透析通路;指导患者完成常规检查,明确禁忌证。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创建血管通路,具体措施包括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置管,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凝处理。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及时调整血液透析机相关参数,监测患者生命指征。一旦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要予以对症干预。此外,还需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以提高预后水平。

血液透析患者为什么不能多摄入水分

人体每天产生的多余水分、代谢废物较多,均需经过肾脏滤过作用,而后排出体外。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尿量测定后为1 500~2 000 mL,能够较好地维持体内各项平衡。但是,在血液透析患者肾脏发生病变后,滤过作用降低,导致多余水分、代谢废物蓄积在体内,此时如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平衡失调,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高血压、水肿、心衰等。对于此类患者来说,每日摄入水分的具体途径有食物中的水、饮用水和内生水。其中,饮用水占据重要比例,一旦摄入过多,会明显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影响患者肾脏的滤过作用,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水分的摄入量,患者需严加把控。一般来说,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饮水量应是前一日尿量加500 mL;每周血液透析2次,饮水量是前一日的尿量加300 mL;假如每周血液透析1次,饮水量是前一日的尿量加1 000 mL; 对于无尿患者,每天的水分摄取量不能超过1 000 mL。

此外,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往往需借助血液透析技术进行干预。透析器超滤量为100 mL,如果患者水分摄入过多,透析需增大超滤量,可能引起血容量不足、大量水分丢失,进而诱发多种不良症状,如低血压、头晕、腓肠肌疼痛、四肢抽搐等,导致血液透析疗效欠佳。如不改变超滤量,又会加重患者肾脏的循环负荷,进而诱发心肌缺血,威胁生命健康。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临床治疗阶段不可过多摄入水分。

控制水分摄入的措施

加强培训

围绕临床工作者开展。科室护士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邀请血液透析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具体内容包括血液透析知识、膳食管理知识、干预措施、监测方法以及护患交流技巧等。培训结束后,可增加考核环节,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能力,促进血液透析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础评估

血液透析治疗前,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质量、疾病类型、具体症状、持续时间,以及饮食喜好、生活习惯等,并详细记录;而后与主治医生交流,指导患者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心理服务

血液透析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患者出现较为焦虑、恐惧、担忧、烦躁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心理应激障碍,影响透析工作的正常开展。此时,工作人员需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可选取舒缓的音乐在病房内播放,引导患者深呼吸,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不良情绪。同时,对于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如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血管通路创建方法等。

护理人员可提前查阅网络文献,保存对应的图片、视频资料,为患者解答其提出的所有问题,嘱咐患者自主查阅相关信息掌握疾病知识,从而扩展自我认知度。尤其要明确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时水分摄入的途径、每日摄入量,讲解水分摄入过多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可将本院内血液透析患者水分摄入过多的案例进行分享,以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水分摄入技巧

血液透析期间,建议家属带有刻度的容器,对患者每日饮水量进行合理分配。血液透析患者需小口喝水,以白开水为主。口渴时,不可大量饮水,可在口腔内含少量冰块缓解,或食用薄荷糖、酸梅糖促进唾液分泌。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容易造成口渴,工作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充分掌握其个人喜好、身体素质,查阅相关文献后制定每日食谱。

通常情况下,血液透析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对水分含量过多的饭菜需控制摄入量,如炖菜、汤、面条等;对富含优质蛋白食物,可适当增加,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工作人员可为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简单普及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含水量情况,如90%~100%含水量的食物有水、牛奶、汤类;75%含水量的食物有土豆泥、熟菜;50%含水量的食物有熟土豆、面条;25%含水量的食物有土豆;微量含水的食物有饼干、鱼、蛋。制定膳食方案并严格落实,对患者每日尿量进行监测,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及时调整食谱。

另外,患者还需严格控制体重,开展适量运动,增加出汗量。通常来说,运动形式以有氧活动为主,如散步、慢跑、体操等,时间、强度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决定,以提高身体素质、免疫能力、抵抗能力,预防并发症。还要注意患者所处的环境,及时调整温度,加强保湿,避免体内水分过度流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期间,患者摄入水分过多会导致低血压、头晕、四肢抽搐等不良情况,危害性较高。临床工作人员可通过加强培训、基础评估、心理服务、水分摄入技巧指导等措施进行干预,纠正患者错误观念,改善其消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维护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尿量含水量水分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减盐不如减水分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完形填空Ⅳ
液氯中含水量测定注意事项及改进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