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常识

2023-11-01 05:39卢志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椎管腰部

卢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根据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可分为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其他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纤维环内层有部分破裂,但外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穿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经非手术治疗即可缓解或治愈;而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

主要出现在长期弯腰劳作、伏案工作的人群中。长期弯腰劳作者,由于腰部保持单一姿势过久,腰椎间盘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增加受伤、变形的风险。伏案工作者,如文员、程序员、编辑、电脑操作员、司机等都处于久坐状态,加之缺少运动锻炼,腰部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最终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腰部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会增加损伤风险,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也比较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对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根据病情考虑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如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也可采用中医治疗,包括推拿按摩、针灸等。具体如下。

(1)推拿按摩:对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臀部与下肢后外侧等位置进行消毒,运用揉、滚、按手法对上述区域进行按摩,每个部位3~5 min,重点是腰部。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脊柱到尾骶区域实施按压,3次/d。根据个体差异,可运用脊柱斜扳法、按揉拍击法、点穴颤压等手法。

(2)针灸治疗:选取的穴位包括腰夹脊穴、悬钟穴、风市穴、环跳穴、溪穴、昆仑穴、殷门穴、承扶穴、秩边穴、足三里、委中穴等,通过平补平泻法对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每次选择约10个,留针时间约15 min,1次/d。

(3)牵引治疗: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将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还可应用牵引治疗仪器,通过设定牵引力(初始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1/4~1/2),每次牵引时间约25 min,1次/d,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逐渐减小牵引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除了要接受治疗,还得做好日常护理,才有利于病情早日康复。

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3周后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概率。需提醒,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宜睡过软的床铺,否则会导致受力不均,对腰椎生理曲线产生影响。建议选择木板床,并在上面铺垫松软的被褥,使腰椎最大限度维持平衡状态。睡觉时,患者应保持四肢自然伸展,确保体位舒适,避免脊柱曲度变化较大,以侧卧位或仰卧位为宜,避免俯卧。

饮食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较慢,消化功能随之下降,因此应适当减少饮食摄入量,并调整饮食结构,以多量、少次为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带、芝麻酱、虾皮及新鲜果蔬等。如果患者腰椎部位出现骨质增生,即长出骨刺,则不宜过多摄入钙质,并要减少高脂肪量的食物,避免大便过于干燥而加重病情。

日常姿势护理

不要久站,站立时适当原地活动腰背部位,以减轻腰背部肌肉疲劳。处于坐位时,应养成挺直上身、收腹,并拢双腿膝盖的习惯。此外,应避免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使下肢肌肉得到放松。日常工作生活要避免过度劳累、弯腰及提取重物,做到劳逸结合。

注意护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佩戴护腰,使腰椎屈曲等运动受限,尤其要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协助背肌前屈动作,确保局部损伤的腰椎间盘得到充分休息。患者腰部受潮或受寒很容易加重症状或引起病情复发,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可以选择佩戴不积汗且透气的高性能康复护腰。

腰部肌力训练

(1)双桥式运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后,指导其将双腿弯曲,稍微抬高臀部,同时挺胸,保持腰身平直紧绷,维持大约15 s,然后恢复至原始体位。10次为一组,每天一组。

(2)单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指导其将双臂平放在身体两侧,将巴氏球置于一条腿下。待平稳摆放后,缓慢抬起骨盆部位,另一条腿维持平衡。保持肩膀部位、骨盆部位、巴氏球上的腿能夠形成一条直线,维持此状态15 s。10次为一组,每天一组。

(3)俯卧撑:患者取俯卧位,准备好姿势后,双手撑地,有头部开始缓慢向后仰,同时带动上身,让盆骨部位趋近于地面,维持15 s后复原。10次为一组,每天一组。

(4)卧位屈曲:患者取仰卧位,双脚均能够平放在地面上。护理人员提示患者两膝、两髋屈曲,角度建议控制在45°为最佳;再提示患者抱双膝,使之能够触及胸部;待背部出现明显被伸展感,维持此状态60 s。10次为一组,每天一组。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椎管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