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11-01 05:39张鑫
健康之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氟西汀抑郁

张鑫

摘要: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用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3例。常规组予以氟西汀治疗,联合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抑郁情况、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患者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状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认知行为疗法;氟西汀;临床效果

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抑郁症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由于许多患者行为及认知方面的改变较为巨大,且自我效能感低于正常人群,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且临床治疗效果一般[2~3]。随着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发病范围的不断扩大,青少年抑郁症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成为当前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4]。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用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3例。常规组:年龄11~18岁,平均(15.3±1.1)岁;男24例,女39例。联合组:年龄11~18岁,平均(15.5±1.0)岁;男25例,女3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确诊为抑郁症;未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 :躯体存在严重疾病;认知功能有障碍或有严重精神病;近1个月内有抗抑郁药服用史;正在或近期接受了电休克治疗。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氟西汀(国药准字H19980139)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10 mg/次,1次/d,1周后增至20 mg/次(若药效不明显,可视患者情况最大增至60 mg/d),1次/d,持续服药3个月。

联合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氟西汀片用法、用量同常规组。同时,予以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向患者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病理知识、治疗、康复情况等,提高患者的认知、了解程度;引导、激活患者的主动思维活动和功能行为;协调、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通过家属配合帮助患者建立和巩固治疗信心;制定相关目标、计划,强化患者挫折应对能力,防止症状复发。45~60 min/次,1~2次/周,持续干预3个月。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抑郁情况: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严重程度等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轻:0~<8分为无抑郁症状;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1~35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HAMD减分幅度>70%,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有所减轻,HAMD减分幅度在40%~70%;无效,患者的抑郁症状无变化,HAMD减分幅度在40%以下,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总有效=显效+有效。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治疗后1个月,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抑郁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

联合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联合组为4.76%,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青、中年群体。随著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5]。抑郁症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低自尊、不自信等情况,还会严重损害其社会功能,甚至造成青少年发生自残、自杀等风险事件。因此,临床上需要提高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探究高效的治疗方法,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6]。

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的抗抑郁症类药物为氟西汀。氟西汀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抑制神经细胞摄取5-羟色胺,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对抑郁障碍、惊恐障碍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氟西汀的半衰期较长,患者服用期间易出现口干、便秘、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虽然不会影响到临床治疗,但是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继而影响患者情绪状况,影响药物疗效[7~8]。

抑郁癥不仅可以使用药物干预,也可以使用辅助治疗。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大多会出现症状残留、复发率高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有限[9~10]。近年来,临床研究不断证实,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疗效巩固等具有显著作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以认知行为为治疗原则,通过重建认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新型抑郁症治疗模式。通常情况下,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多种专业方法对患者的错误、歪曲信念进行识别、改变,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等,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防止和减少病情复发等治疗目的[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认知疗法联合氟西汀对于抑郁症青少年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青少年抑郁患者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其抑郁症状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 薛树龙,黄群群,乔云云,等.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1):48-51.

[2] 席杨,高海燕,朱永兴,等.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5):31-33.

[3] 袁秋雯,何潇潇,罗碟,等.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4):98-101,108.

[4] ?elikkol ?a?la,Bilgi? Ayhan.Excessive Masturba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Fluoxetine in an Adolescent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Coexisting Depression[J].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harmacology,2018,28(7):491-492.

[5] 吴怡,陶红莉.盐酸舍曲林片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睡眠状况、自杀意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21):2776-2779.

[6] 刘欢欢,陈力,周闯.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1970-1973.

[7] Gladstone Tracy,Terrizzi Daniela,Stinson Allison,et al.Effect of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Humanistic and Interpersonal Training vs.Internet-base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network open,2018,1(7):278-280.

[8] 张芷馨.探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1):82-83.

[9] 张望杰,杨秀双.氟西汀结合奥氮平对伴自杀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5):629-632.

[10] 何兆宇,符巍,吴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青少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8,27(20):37-40.

[11] 李慧珍.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伴失眠患儿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2080-2082,2086.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氟西汀抑郁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氟西汀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33例疗效观察
酸枣仁汤加失笑散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