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本小插图,彰显教学大智慧

2023-11-10 19:57周静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蝌蚪插画青蛙

周静

图文混排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显著特征。这一点,在小学语文低中年级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低年级的拼音学习、识字学词,到中高年级的句段赏析、语言运用等,各式各样的插图分布在教材中,成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重要工具。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真正发挥插图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值得广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深思。本文以统编教材为例,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一、以图聚神,引导主动探究

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项突出能力。除此之外,该阶段学生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容易被图像、画面等事物所吸引,凡事喜欢凑个热闹,探个究竟。针对该阶段学生的上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生施策,从教材中的插图入手,通过“图像”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建构,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为例。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由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课文篇幅较长,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能清楚地梳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三幅插画的方式来整理文章结构,从而达成聚集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目的。教材中的第一幅插画是“遇见鲤鱼妈妈”,教师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可进行提问:小蝌蚪跟鲤鱼妈妈说了些什么?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把鲤鱼称作妈妈?这时候小蝌蚪的身体起了什么变化?第二幅插画是“遇见乌龟”,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引导: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叫作妈妈?对那些没有见过乌龟和青蛙的人,你该怎么告诉他二者之间的区别?此时小蝌蚪的身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三幅插画是“找到青蛙妈妈”,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可接着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为什么青蛙妈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青蛙的行动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青蛙是一种益虫?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不知不觉完成对全文叙事脉络的梳理,既发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以图呈象,增进文本理解

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人文性即要求学生能从文本探究中感悟其中的内涵,体味文章蕴含的情感,体现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与感染,以此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高尚的品质。教师将教材插图与文本探究结合起来,可使原本抽象的课文瞬间变得具体生动,其中蕴含于文本深处的、不易被理解或察觉的内容也变得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为例。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精妙绝伦的语言、大胆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雄伟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本课所处单元的人文主题恰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教师如何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历史的长河、与诗人对话,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品悟诗句的精彩,理解作者的情感等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具象的画面场景中去揣测诗中词语的含义,加深对古诗的内容理解,體会作品的主题。我们知道:“望”是本诗的题眼,也是诗人叙事的视角,而教材中的插画恰好给予学生相同的视角画面。透过插画,太阳照射的香炉峰升腾起一缕缕紫色的云雾,在学生大脑中立刻浮现出来;借助教材插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雄伟气势,更好地理解诗中“三千尺”是夸张而非写实,时刻与诗人同频,并最终形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文情怀。

三、以图助思,拓展思维想象

统编教材的插图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更是引发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学科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插图,架设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以课文《千人糕》的教学为例,教材中设有两幅插图,分别从制作与流通两个环节形象诠释普通米糕经过很多劳动者的参与,最终摆到人们面前的过程,为课文内容作了很好的形象诠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插图的示意,让学生完整梳理出“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所穿衣服、所用文具等方面展开联想,想一想“它”的出现,又是经过了多少个工序、多少人的辛勤劳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四、以图促用,加强读写训练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能力与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组织学生围绕插图内容开展读写训练,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发展创设实践机会。

先说读的练习。统编教材中的插图,大多与课文的内容紧密相关。每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多数可在文章的某个部分通过几句话或一段话表述出来。因此,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中圈出与教材插图相关的句段,然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在学生朗诵的过程中,既有声音的刺激,又有画面的提醒,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对朗诵的内容会投入更多情感,由此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课文《观潮》为例,教材加入了一幅钱塘江涨潮时的实景照片,体现潮来时的壮观景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课文第四段是教材插画的对应段落,学生边看画面边大声朗诵,让人不禁感叹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再说写的训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学生词汇积累较少,通过插图来练习学生写作能力时,可通过写上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教材中插图的所见所感书写下来,通过这种看图写话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到了中高年级段,这样的看图写话要求随之提高,不仅要学生写出图像的内容,还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想象,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作技巧,全面拓展自我表达能力。比如,在《丁香结》一文中,教材选取一簇丁香花作为插图,用以辅助作者借丁香结这一事物诠释自己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全文对丁香的花、叶、茎、枝、花期、气味等均未做具体陈述。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查找相关资料,围绕丁香花的植物属性等进行细致描述,从不同角度描写相同事物,以此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儿童的世界是多彩的。在统编教材中随文插入图像,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基础。这些插图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语文学科兴趣,拓展语言思维的有利工具。用好课本上的小插图,可以彰显教学的大智慧。教师唯有真正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创造性地用好各种资源,方能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夯实根基。

猜你喜欢
小蝌蚪插画青蛙
就要紧紧粘住你
小蝌蚪
小蝌蚪
小青蛙捉虫
无脸小插画
谁能叫醒小青蛙?
小蝌蚪
小蝌蚪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