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的糟粕就别再捡回来了

2023-11-11 01:27沈彬
杂文选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老祖宗糟粕宗祠

沈彬

“宗族成年男性抽生死签,抽到死签的就去跟拆宗祠的人以命相搏,身后事及家人由宗族负责。想不到现在还有这么有血性的汉族人。”网上正在流传的这个段子,看起来慷慨激昂,瞬间就燃了起来,可惜这是一则谎言,是借着新事件讲的老都市传说。

最近,浙江温州苍南黄氏宗祠将要被拆。这座新建的宗祠,画梁彩柱、飞檐斗拱、蔚然壮观,拆了着实可惜。但是当地政府也作出了明确回应,这个宗祠本身就不是文物,之前拆迁重建的时候,有人故意违规造大了面积,建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的商铺。从法律程序上说,这当然是个违法建筑,而且已走到了法院强制执行的阶段。

现代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祠堂的延续,到底怎么平衡,的确值得讨论。当地政府也释放出信号,希望能够稳妥解决问题,并不是一拆了之。

近年来修祠堂成了很多地方时髦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祠堂在历史上长期和宗法制度深度绑定。我们惊叹于现代祠堂的魅力,但不是为已经逝去的封建宗法制招魂。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段子里,一些人要保护的祠堂,不是站在现代法治保护所有权的角度,而是彻头彻尾把祠堂看成了召唤宗法制度的魂器。把封建械斗糟粕当成了正能量,既不符合新闻事实,也不符合现代法治,只是一些人对历史的无知,自以为是的Cosplay(角色扮演)。

历史上的械斗并不美好,宗法制度也是血迹斑斑。刘平的历史名著《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介绍了基于宗法制之下的民間械斗是多么残酷,让人不忍卒读,因为那时缺乏现代法治,缺乏现代产权观念,政府也缺乏现代治理手段,才需要宗族以血去维系生存环境。

有的人因为喜欢传统文化,索性喜欢起了宗法制度,爱屋及乌起了祠堂里的赵七叔公、贞洁牌坊、木驴沉塘、祖宗家法。这样的倾向是值得警惕的,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就讲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但是现在在互联网的流量面前,一些人却变得香臭不分、囫囵吞枣起来。

比如,南方一些地区端午节龙舟赛盛行,但龙舟文化里面的厌女封建糟粕也兴盛起来。一些地方赛龙舟要过桥洞,要求站在桥上的女性走开,不走开的话就会有水瓶扔过来。桥是公共设施,为什么不许女性站在桥上呢?恐怕有些糟粕也被复活了。

不久前北京大暴雨,市内一些地方汪洋一片。结果,网上一些人阴阳怪气讲段子:六百多年都没被水淹过的故宫,在经过现代的专家一番改造之后,如今也被淹了。之后,故宫工作人员不得不出来辟谣,其实故宫也被淹过。比如光绪十一年(1885)的阴历四月,从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积水“数尺不等”。

故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不应该捧杀古人,更不能借“老祖宗”来和现代科技唱对台戏,乃至个别人夜郎自大地以为“老祖宗的智慧就是顶级”,把现代科技贬斥为“下坡路”,这既不是健康的民族自豪感,也会妨碍科技的交流和进步。

“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将民族自豪感,褊狭地理解为“老祖宗的智慧天下第一”“祖宗之法不可改”,结果必然是固步自封,成为鲁迅先生批判的“九斤老太思维”。

如果宗族制度、封建礼教那么好,为什么会有五四运动?中国已经把很多糟粕扔进垃圾桶里面了,就别再捡回来了。

【原载《新民周刊》,本刊标题有改动】

插图 / 破除封建宗族制度 / 佚 名

猜你喜欢
老祖宗糟粕宗祠
史籍中的糟粕——天意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文物表情包
人类的老祖宗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老祖宗的童年
慷慨宗祠祭先贤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