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C- 反应蛋白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2023-11-16 08:0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性肺炎白细胞粒细胞

赵 瑞

(金水区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常见、多发肺实质炎症性疾病,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所以不被患者重视,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发展为重症肺炎,升高临床治疗难度[1]。有研究表明,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是5.2%~10.7%,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率不小于50%,尤其是老年人[2]。老年人器官功能持续衰退,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差,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性疾病,相较于中青年,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的死亡率还会升高30%[3]。尽早确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明确病情严重程度,鉴别疾病发生原因,有利于临床提供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与预后。此次研究将82 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象,探讨血常规、C- 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4 月~2023 年5 月,以医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2 例、健康体检正常人82 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肺炎组、健康组。肺炎组:男50 例,女32 例;年龄61-80 岁,平均(70.79±2.56)岁;体重40~83kg,平均(61.80±3.54)kg;肺炎严重指数评分如下,高危患者(评分大于130 分)20 例,中危患者(评分90-130 分)30 例,低危患者(评分0~89 分)32 例;感染病原体,细菌性肺炎42 例,病毒性肺炎40 例;疗效情况如下,显效38 例,有效24 例,无效20 例。健康组:男45 例,女37 例;年龄61~79 岁,平均(70.42±2.51)岁;体重41~82kg,平均(61.52±43.50)kg。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未见差异存在(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详细完整;具有相关检查指征;知情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伴其他感染性疾病;伴免疫系统疾病;伴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提前向两组患者说明检查项目、检查原理、准备内容、注意事项,次日清晨八点,采集空腹静脉血样2mL,常规置入负压采血管,和K2EDTA 充分混合,置入C 反应蛋白检测仪检测C 反应蛋白(正常范围是0~10mg/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3.5~9.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范围是40%~75%)。

1.3 观察指标

肺炎组、健康组的检查指标水平;肺炎组高危、中危、低危患者的检查指标水平;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检查指标水平;肺炎组不同疗效患者的检查指标水平,疗效评估标准如下,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有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无效: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检验用百分数(%)和χ2,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t(或F)检验,P<0.05 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肺炎组 96.75±23.45健康组 0.53±1.21 t值 36.54 P<0.05白细胞计数(×109/L)16.66±5.76 6.43±1.06 10.32<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53±8.46 55.13±5.45 8.65<0.05

2.2 肺炎严重指数不同患者的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肺炎严重指数不同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肺炎严重指数不同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危患者 40.21±21.33 9.08±5.66 70.23±7.94中危患者 80.46±23.45 13.65±5.48 80.32±8.35高危患者 140.32±24.54 18.49±4.35 93.45±5.66 F 值 17.53 P<0.05 6.54<0.05 6.11<0.05

2.3 肺炎严重指数不同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的检查结果比较(±s)

表3 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的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细菌性肺炎(n=42 例) 112.39±23.54病毒性肺炎(n=82 例) 7.63±1.43 t值 36.54 P<0.05白细胞计数(×109/L)20.86±1.30 7.52±1.15 14.32<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49±8.98 73.54±1.46 3.11<0.05

2.4 疗效不同肺炎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疗效不同肺炎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s)

表4 疗效不同肺炎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效(n=38 例) 70.53±19.53 14.03±5.30 66.52±3.40有效(n=24 例) 98.43±20.14 16.75±5.46 81.32±3.48无效(n=20 例) 150.34±21.15 18.99±5.72 97.33±3.55 F 值 41.21 P<0.05 4.57<0.05 4.57<0.05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在非医院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经多个途径侵入人体,并导致肺部感染,诱发肺部炎症,最终形成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是细菌、肺炎支原体以及病毒等。患者大多无典型症状,若不能第一时间提供有效治疗或肺部感染控制不到位,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呼吸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等,发病率、死亡率均比较高[3]。临床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展开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是诱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在我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多的背景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日益升高。相较于青中年,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更差,呼吸系统的抵抗力更弱,是社区获得性肺炎高发群体,也是重症肺炎的主要群体,临床治疗难度偏大。如何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生存率与治疗有效性,是临床现今重点研究问题。有研究明确指出,相较于肺炎高危患者,肺炎低危与肺炎中危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更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更大,尽早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让患者在疾病早期接受对症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唯一方案[4]。

C 反应蛋白是人体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 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物质刺激性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人体正常健康情况下,C 反应蛋白的浓度较低,部分患者的血液C 反应蛋白甚至无法检出。在人体发生创伤或感染后,血液中的C 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C 反应蛋白会以糖蛋白形式在血液中储存,正常情况下可提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细菌吞噬能力。但在发生肺炎后,C 反应蛋白迅速升高,其正常功能难以继续发挥出来,可在感染6h 内升高,并在1~2h 内达到峰值,不容易被激素类药物、抗炎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影响。在患者的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 反应蛋白水平,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血常规指标也是临床辅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的主要指标,包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高。但在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但部分病情轻微患者的升高幅度并不理想。若单纯应用血常规指标检测,固然可提高疾病准确诊出率,但依然有部分早期患者难以确诊,临床应用价值受限。

综上可知,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肺炎白细胞粒细胞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