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后牙牙列缺损患者效果

2023-11-16 08:02王富强岳旭阳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植义齿基台印模

王富强,岳旭阳

(1 太康雅好口腔门诊部,河南 周口 461400;2 太康县人民医院,河南 周口 461400)

牙列缺损临床较常见,若长期不修复可导致邻牙倾斜松动、移位,影响咀嚼功能,诱发颞颌关节、牙周组织病变。种植义齿是目前牙列缺损常用修复方法,通过螺丝固位或黏接固位将牙冠固定于种植体,从而改善咀嚼功能,提高美观度[1]。黏接固位修复是目前牙列缺损最常用黏接方式,发展迅速,对种植义齿修复治疗有重要意义[2]。但传统黏接固位修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黏合剂残留难以清理、后期维护不便等,影响中远期效果。改良黏接固位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方式,目的在于增强黏合剂残留处理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探究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的应用优势,以期改善牙列缺损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太康雅好口腔门诊部后牙缺损患者145 例。纳入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为后牙缺损;全身状况良好;种植体上部结构12 个月内均未取出;植牙区骨量充足;延期种植及延期修复。排除标准:合并睡觉时紧咬牙、磨牙等;长期酗酒、抽烟;种植体邻牙合并牙周病、根尖病;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心理和精神异常;长期服用抗凝药、抗生素;二期手术前种植体暴露;缺牙间隙异常、咬合异常;牙弓不对称或余留牙不完整;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将纳入的145 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72 例)和观察组(73 例)。对照组男/女:39/33;平均年龄(40.47±9.35)(19~60)岁。观察组男/女:44/29;平均年龄(42.54±9.13)(20~62)岁。两组基线资料间无明显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非开窗式印模,取下印模,将愈合基台卸下,根据龈袖口及愈合基台选择适合印模帽,采用螺丝将印模帽固定于种植体并以牙胶密封,印模帽注射聚醚轻体。印模凝固,探查印模完整度,将印模帽与替代体连接,4h 后室温下离剂,干燥。替代体注入人工牙龈,以超硬石膏灌模,制作修复体,并试戴,通过X 线辅助分析牙片修复体与基台肩台吻合度,通过微调确保达到最佳吻合度。对照组以传统黏接固位修复:直接黏接,清除渗出黏合剂,X 线探查修复满意。观察组以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棉球置入基台,基台中孔暂封,黏接基台体和修复体,以探针修复连接处黏合剂,基台修复复合体以橡胶抛光杯抛光,采用扭矩控制器锁紧固定螺丝,基台孔充填牙胶,光固化树脂对颌面孔进行封闭,修整修复边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骨吸收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 个月拍摄锥形束CT,计算患者同矢状、同层面种植体影像长度,根据种植体实际长度计算锥形束CT 放大率,记录种植体顶至骨组织嵴顶距离,以锥形束CT 放大率计算实际长度。比较两组术后12 个月牙周相关指标。改良出血指数(mSBI):采用探针尖探查出血指数,依据30s 后出血量评估,0 级:无出血;1 级:点状出血;2 级:线状出血;3 级:出血较大。改良菌斑指数(mPLI):龈缘表面可见大量软垢为3 级,龈缘表面存在肉眼可见菌斑为2 级,牙周探针轻划种植体可见龈缘边面菌斑为1 级,牙周探针划种植体龈缘表面未见菌斑为0 级。统计术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两组龈下菌群分布情况。以无菌棉球擦去龈上菌斑,以标准不锈钢环采集对颌天然龈下菌斑,放入标本瓶,通过简易抽气换气装置将瓶内气体换为无氧气体,密封后进行厌氧培养,记录厌氧菌总数。患者满意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满意度,包括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程度、美观程度,满分10 分,评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行t 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骨吸收量比较(见表1)

表1 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骨吸收量比较(±s) mm

表1 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骨吸收量比较(±s) mm

组别牙槽骨宽度舌侧对照组0.72±0.10唇侧0.40±0.09观察组t 值P 0.75±0.12 1.63>0.05 0.42±0.11 1.19>0.05舌侧5.87±0.72 6.02±0.64 1.32>0.05牙槽骨高度唇侧5.97±0.67 6.08±0.75 0.93>0.05骨吸收量舌侧 唇侧5.30±0.59 4.12±0.31 4.96±0.65 3.97±0.24 3.29 3.26<0.05 <0.05

2.2 术后12 个月牙周相关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术后12 个月牙周相关指标比较 例

2.3 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比较(±s) CFU/mL

表3 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比较(±s) CFU/mL

组别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2 个月对照组 4.21±0.45 4.83±0.46 4.52±0.52观察组 4.12±0.42 4.42±0.50 4.16±0.43 t 值P 1.24>0.05 5.13<0.05 4.54<0.05

2.4 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表4 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语言功能舒适程度美观程度对照组 8.81±0.37 8.51±0.29 9.35±0.40 8.57±0.31 8.71±0.44观察组 9.12±0.38 8.88±0.32 9.44±0.36 8.92±0.33 8.79±0.40 t 值P 4.97<0.05 7.29<0.05 1.42>0.05 6.58<0.05 1.14>0.05

3 讨论

种植义齿治疗目标在于形成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若骨吸收量过多则严重降低种植体稳定性,因此通过分析骨吸收量可评估种植义齿的稳定性。有报道指出,固位方式对种植体骨吸收无影响[2]。有学者认为固位方式对骨吸收量存在一定影响[3]。临床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远中及近中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固位方式会对骨吸收量造成影响。由于种植体周围缺乏血管,易受细菌感染,降低骨缺损防御能力,且种植体颈部本身也可产生2mm 生物学宽度,从而造成一定程度骨吸收[3-4]。本研究中观察组骨吸收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轻微,是由于传统黏接固位修复方式易存在黏合剂残留,对牙龈造成机械性刺激,影响周围骨血供,导致微间隙增大,逐渐丧失种植体骨支持作用,严重甚至可造成手术失败。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通过暂封基台中孔并黏接基台体和修复体,以探针修复连接处粘接剂,且通过橡胶抛光杯抛光,最大程度清除残余粘接剂,有助于减少骨吸收量[2-5]。同时,骨吸收量减少有助于提高种植体周围防御功能,对抵抗病原菌侵袭有一定作用。本研究中两组术后均发现厌氧菌,但术后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厌氧菌总数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传统黏接固位方式更容易为厌氧菌提供有利环境。进一步分析两组牙周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mSBI、mPLI 等级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传统黏接固位方式相比,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有助于改善菌斑及出血情况。另外,两组语言功能、美观程度满意度均较高,说明黏接固位方式受到患者认可;而观察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程度满意度更高,则表明改良黏接固位在固位、咀嚼功能及舒适程度方面有所改善。

综上,改良黏接固位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后牙列缺损患者,可减少骨吸收量,改善出血及菌斑情况,对预防厌氧菌侵袭有一定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同时需重视后期义齿维护,完善厌氧菌检测,积极预防种植体相关疾病。

猜你喜欢
种植义齿基台印模
《口内数字印模技术》出版发行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研究现状
种植固定修复中基台机械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无牙颌种植修复不同印模技术精度的研究进展
种植修复基台的选择
老年种植义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