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3-11-16 08:02黄晓辉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咽峡炎疱疹小儿

黄晓辉

(许昌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

疱疹性咽峡炎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该病多见于1~7 岁儿童,高发于夏、秋两季,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等特点。其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溃疡、咽部疱疹等,多数患儿症状轻微,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脑炎、高热惊厥、肺炎等疾病。白细胞介素-17(IL-17)是多功能细胞因子,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能介导参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1]。维生素D 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微量元素,若缺乏可破坏黏膜完整性,导致免疫功能受损;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是维生素D3 的一种活性形式,研究发现,25-(OH)D3 与儿童多种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并与患儿免疫功能呈正相关[2,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近年研究比较广泛的炎性指标,已有研究证实可参与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并用于疾病早期诊断[4]。但关于IL-17、25-(OH)D3、NLR 联合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诊断的研究少见。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清IL-17、25-(OH)D3、NLR 联合检测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2 年3 月许昌医院收治的95 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2 例,女43 例;年龄1~7 岁,平均(3.85±0.92)岁;病程程度:轻度39 例,中度36例,重度20 例。按照1:1 配比原则选择同期95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 例,女48 例;年龄1~7 岁,平均(4.11±0.8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儿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适当休息、饮食清淡,做好口腔护理。依据患儿情况给予补液、退热、抗病毒等对症治疗。退热:体温≤38.5℃时,叮嘱多喝水,采用物理降温;体温>38.5℃时,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湖北人福成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520)塞肛处理,每次1mg/kg,且6h 内可重复使用,1d 不超过4 次。治疗7d。

1.3 血清检测

取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5mL,3000 min/r 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7;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采用MODULAR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NLR。

1.4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治疗前血清IL-17、25-(OH)D3、NLR 联合检测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治疗前不同血清IL-17、25- (OH)D3、NLR 水平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比较(见表1)

2.2 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血清IL-17、25- (OH)D3、NLR 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比较

2.3 ROC 分析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患儿早期诊断价值 (见表3、图1)

图1 ROC 分析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对患儿早期的诊断价值

表3 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对患儿早期的诊断价值

2.4 分析不同水平血清指标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度(见表4)

表4 不同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危险度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炎性疾病,经呼吸道、衣物及粪口等途径传播,病程一般为5~7d,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口腔局部抗病毒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且预后良好。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可激活炎症反应,造成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少数患儿肺上皮细胞、心肌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等发生不同程度损伤[1,3]。

IL-17 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Th17 细胞,在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可调控参与肿瘤免疫逃避[2]。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 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前病情越严重血清IL-17 水平越高,可见,IL-17 水平变化可参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展。推测可能是因为血清内IL-17 水平降低,能促进Th17细胞激活,炎性因子分泌增多,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导致小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重疾病发展。

25-(OH)D3 主要是维生素D 的衍生物,能反映机体营养情况,既往多用于评估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近年研究发现,血清25-(OH)D3 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关[3]。随着近年临床对25-(OH)D3 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水平与儿童多种感染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性,25- (OH)D3 水平低于30.88ng/mL,可加重EV71 型手足口病感染[4]。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25-(OH)D3 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病情越严重血清25-(OH)D3 水平越低,故笔者推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生发展可能与25-(OH)D3水平变化有关。究其原因,病毒入侵宿主后,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此外25-(OH)D3 还能介导调控免疫应答反应,且免疫功能降低,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D,导致血清25-(OH)D3 水平降低;由于免疫防御系统降低,难以抵抗病原体,易增加小儿易感性,导致病情程度越严重。

NLR 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可反映患儿免疫炎症状态,常作为全身炎症反应和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越来越多证据显示,NLR 与儿童炎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有关[1,3]。本研究发现,患儿血清NLR 变化趋势与IL-17 一致,表明,NLR 可介导参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可能是因为,患儿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原体可通过炎症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激活,导致中性粒细胞出现局部浸润,同时还能诱导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激活促进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加快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加速细胞凋亡[2]。本研究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IL-17、25-(OH)D3、NLR 水平联合诊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优于单独诊断,IL-17、NLR 高水平及25-(OH)D3 低表达发生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危险度高,可见,以上指标联合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综上所述,血清IL-17、NLR 水平增加,25-(OH)D3 水平降低,其联合检测可用于诊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且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咽峡炎疱疹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