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的效果

2023-11-16 08:0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胆囊腹腔镜心理

赵 丽

(南阳市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是常见胆囊疾病,但会诱发较强烈不适症状[1]。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通过切除患者胆囊可迅速控制患者病情,缓解疾病相关症状[2]。现今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达到治疗目的,创伤小、出血少、手术耗时短、康复速度快[3]。但该手术依然是侵入性手段,患者需进行全身麻醉,需完成传统开腹手术的各个准备流程,所以很多患者术前出现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幅度较大,身心应激反应较强烈。为减轻心理因素对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康复造成的不利影响,需及时提供有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此次研究重点分析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造成的影响,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5 月~2023 年1 月,以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6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8 例,女15 例;年龄32~71 岁,平均(51.79±4.36)岁;体重指数19.13~28.45kg/m2,平均(23.78±1.21)kg/m2;胆囊息肉24 例,胆囊结石19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7例;年龄32~70 岁,平均(51.38±4.32)岁;体重指数19.36~28.84kg/m2,平均(24.06±1.25)kg/m2;胆囊息肉26 例,胆囊结石17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确诊胆囊疾病;患者具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患者可配合临床完成各项研究;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有精神病史或是有精神类药物应用史;患者心脏等多项重要器官脏器存在质性病变;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等严重恶性病变;患者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撇合度低,不能满足此次护理研究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a)创建小组:科室责任护士、专业心理医生组成小组,责任护士结合既往护理经验、患者神态行为进行分析,心理医生分析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明确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为保证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后,安排责任护士进行培训,让责任护士充分掌握心理干预知识、心理干预技能,保证心理干预可高质量的落实到临床,最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干预的效果。b)术前干预: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主动发放心理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护患沟通,引导患者阐述内心疑虑,进一步分析患者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干预。通过图文手册、图文PPT与科普视频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与手术知识,适当列举成功手术病例,介绍手术团队的丰富经验,提高患者的手术信心,消除患者因无手术经验、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于担心切除胆囊后身体不好患者,还需列举定时复查但身体状态始终良好的病例,消除切除胆囊对患者心理造成的压力及刺激。鉴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恐惧与紧张情绪,还需指导患者进行松弛训练、冥想训练及呼吸放松训练,让患者释放身心压力,以相对平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c)术后干预:若情况准许,让手术成功、康复效果理想病例前往患者病房探访,对患者实施鼓励与安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充分安慰患者,主动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增强患者的家庭幸福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及时评价患者的疼痛症状,结合评价结果提供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主动向患者普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参与到术后康复训练中。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情况 干预前、干预1 周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1,2]评价,评分范围都是0~100 分,分数越低心理情况越理想。

1.3.2 生活质量 干预前、干预1 周后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评价,指标是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及社会功能四项,单项指标的总分是0-100 分,分数越高对应项生活质量越理想。

1.3.3 护理满意度 干预1 周后应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问卷总分100 分,有十分满意(评分范围81~100 分)、部分满意(评分范围60~80 分)、不满意(评分范围0~59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 中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焦虑评分对照组 干预前 60.15±4.50干预后 46.58±4.251)观察组 干预前 61.29±4.56干预后 39.56±4.171)2)抑郁评分64.07±4.71 47.59±4.371)64.86±4.75 40.82±4.241)2)躯体功能63.42±3.25 75.84±3.581)64.35±3.23 84.53±3.671)2)心理功能61.14±3.13 74.82±3.711)61.89±3.17 83.65±3.751)2)物质功能62.78±3.19 64.21±3.111)62.11±3.15 82.85±3.471)2)社会功能64.38±3.24 76.43±3.611)65.47±3.28 85.72±3.651)2)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外科手术患者中有69.3%术前存在较明显的焦虑及恐惧情绪,对手术操作、伤口疼痛及死亡存在一定忧虑[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优势显著,但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该手术,也未认识到自身疾病的严重性,不明白为何要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甚至会因为切除胆囊产生较强烈恐惧情绪。未知事物更容易诱发恐惧及不安情绪,尤其是手术这种有创操作,容易升高患者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还会担心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手术操作的有效性,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心理状态,诱发更强烈的焦虑、紧张、抑郁、不安。心理状态不良会对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血压、心率、肾上腺素等起伏波动过大,不利于手术平稳、顺利进行,甚至会升高手术风险,导致部分患者中途转开腹手术。常规干预并不能针对性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状态的调节效果一般。心理干预是现今比较推崇的干预方式,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要求心理医师参与其中,结合患者的表现及问题,准确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继而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心理情况与生活质量更好,护理满意度更大,主要因为心理医师联合责任护士执行心理干预,可针对性的解决患者认知错误与认知不足问题,可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准确认知,可帮助患者术前释放身心压力,可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心态,让患者获得更多家庭关怀及家庭支持,从多方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综上可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胆囊腹腔镜心理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