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重症卒中患者影响研究

2023-11-16 08:02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护理人员

李 英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河南 开封 471000)

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轻症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口眼歪斜、神经功能受损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卒中患者即使神志恢复,也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DVT 的病因与下肢制动、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多出现在卒中后7~14d 内,易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可致猝死。卒中后DVT 的发生与护理不到位有关,早期护理多用于慢性病和肿瘤病变,指的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h 内或更早开展护理工作,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恢复[2,3]。本研究探讨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96 例重症卒中患者,均在2020 年8 月~2022年8 月接受救治,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治疗学》[3]中重症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 或CT 确诊;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伴随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存在严重躯体功能损伤者;精神状态受损明显者。入组者知情同意,签署协议书。根据患者姓氏笔画顺序分组。对照组48 例,男:女为13/11,年龄平均年龄(61.78±4.24)岁;平均病程(6.27±1.45)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27 例,脑梗死21 例。观察组48 例。男女患者例数均等;平均年龄(61.32±4.54)岁;平均病程(6.15±1.54)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脑梗死为13/11。两组数据资料比较一致(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疾病诊疗流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护理评估。依据《下肢DVT临床预测评分》进行评估,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 个等级,低度患者需予以预防性措施,中度和高度患者需及时确诊,予以针对性护理。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状态,有无下肢红肿、疼痛、发热、神经末梢循环异常和足动脉搏动等,若患者左右下肢周径差值超出0.5cm 或轻度发绀,D- 二聚体水平在500g/L 以上,提示极大可能存在DVT,需及时告知医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辅助诊断。确诊患者应制动患肢,并适当抬高,禁止热敷,避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或脑栓塞。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状态,生命体征无异常波动者,制定个性化和系统性康复计划,按照由被动到主动的原则,指导患者锻炼肢体功能。被动活动时,指导患者抬高双下肢30°,活动髋、膝、踝关节、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等,20min/次,3次/d,每隔1~2h 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取良肢位,以合适的力道按摩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肢体浮肿或形成血栓。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屈伸下肢,搭桥运动等,协助患者于床旁伸直、抬起下肢,向左、右两侧摆动膝关节,5 次/组,5 组/d;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床边站立训练,靠床站立5min,坐下休息5min 后再站起5min,反复进行,逐渐增加下肢活动量,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运动前后,由护理人员测量患者双下肢周径,评估皮肤颜色、温度、疼痛及肿胀等情况。选择弹力袜时,应综合考虑患者身形和体重,强调佩戴前抬起下肢,以改善静脉血流状态。气压治疗。护理人员将所需设备移动至床旁,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运行状态。认知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说明与卒中和下肢DVT 有关的知识,包括发生原因、护理治疗措施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和提出疑问,及时解决并纠正其错误认知;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安全感,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发生发展;评估应激源,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肌肉按摩等方式缓解紧张感;联系患者家属及亲友来院探望,或通过手机与患者进行视频通话,给予患者精神支持,维持患者自尊。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两项指标判定依据为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所含条目数各为20 个,皆采用1~4 分四级评分法[4]。SAS 达到50 分即可诊断为有焦虑倾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SDS 达到50 分即可诊断为有抑郁倾向,轻度抑郁:50~59 分,中度抑郁:60~69 分,重度抑郁:≥70 分。比较两组不同阶段DVT 发生率。两组护理3、7、14d 后,DVT 判定依据[5]:护理人员定时巡视,若患者存在下肢肿胀、皮温上升、浅表静脉怒张、直腿伸踝试验阳性,需预警,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注:1)与护理前比较,P<0.05;2)与护理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S对照组 护理前 61.72±3.45护理后 57.16±2.241)观察组 护理前 62.08±3.64护理后 55.78±2.451)2)SDS 60.21±2.72 55.18±1.961)60.56±2.35 53.96±1.541)2)

2.2 两组不同阶段DVT 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阶段DVT 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重症卒中患者极易出现DVT,主要是因为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肢体瘫痪,需长期卧床,无法自行翻身,体位固定使得下肢活动量减少,静脉血流速度减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破损,易导致下肢血液淤积,从而形成血栓。

常规护理针对性不强,对DVT 的防范效果一般。早期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预测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来讲,对重症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需要护理人员重视预防下肢DVT,加强对患者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且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3、7、14d 后DVT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早期护理主动向患者说明与脑卒中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知识,帮助患者更为全面的认知自身疾病和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减少认知不足所致顾虑,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提高依从性,在护理工作中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保障护理工作可行性。此外,早期护理可帮助护理人员准确患者发生DVT 发生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准确预防与处理,通过评估和观察,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此病的危险因素;康复护理和气压治疗等措施可促进患者双下肢血液流动,改善肢体功能,降低DVT 发生率。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数量不足,时长有限,患者均为本院收治,所得结论存在偏差,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数量,与其他医院开展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以获得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重症卒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可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DVT 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护理人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