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精颗粒联合生活方式干预阴虚火旺型中低危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2023-11-21 02:24李慧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证候血脂中药

李慧盈,张 毅

2020年,我国人口血脂异常发病比例显著上升,年龄18岁以上的成年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达到了35.6%[1],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增长与高脂和高糖的饮食摄入、久坐少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观察浙江省名中医林真寿教授经验方桑精颗粒[2]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血脂异常中低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的70例阴虚火旺型血脂异常中低危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5例,在研究过程中,共有5例因失访而脱落的病人,其中中药组3例,对照组2例,最后共纳入65例病人。对照组33例,男11例,女22例,年龄36~72(54.94±9.58)岁;中药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9~70(57.50±8.7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临床试验经上海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8SHLKY-03)。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中有关标准:总胆固醇(TC)≥5.2 mmol/L,三酰甘油(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LDL-C≥3.4 mmol/L,非HDL-C≥4.1 mmol/L,满足其中一项或多项即可。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阴虚火旺辨证标准。主证: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次证:口渴喜冷饮,多食易饥,小便赤,大便秘结;舌脉象: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诊断标准,危险分层为中低危;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阴虚火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尚未接受过针对阴虚火旺的药物治疗;4)在试验进行期间遵医嘱服用药物,能够坚持完成治疗者;5)年龄18~75岁,无性别限制;6)同意参加临床试验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胃肠道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可疑恶性病变者;2)并发严重的心、肝、肺、肾、血管疾病病人;3)严重创伤、重大手术后、有恶性肿瘤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5)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的病人;6)有过敏体质或已知对试验中陈皮、桑叶、黄精等中药过敏的病人;7)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病人。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及运动相关指导。原则: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例;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4周随访1次。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精颗粒,桑精颗粒组成:桑叶15 g,黄精9 g,陈皮6 g,颗粒剂购自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180301),于早餐、晚餐后30 min 以100 mL温水冲服,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疗效评定标准

1.7.1 临床疗效

显效为血脂达到以下任意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0 mmol/L,TC-HDL-C/HDL-C下降≥20%。有效为血脂达到以下任意一项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0.260 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无效为血脂指标未达以上标准者[4]。

1.7.2 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4]。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后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TC和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单位:mmol/L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除心烦畏热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6水平比较[M(P25,P75)] 单位:pg/mL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单位:例(%)

2.6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与血脂异常未得到良好的控制密切相关[5]。有研究明确指出,40%以上的死因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导致[6]。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7],LDL-C水平的降低可稳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其发病及死亡风险[8]。最新指南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低危人群LDL-C应控制在3.4 mmol/L以下,而中危人群则应控制在2.6 mmol/L以下[8]。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除应控制LDL-C水平外,控制TG水平也值得关注。一项研究纳入64 574例中青年人群,并随访10.92(4.75,12.83)年,研究显示,与低TG水平组(<1.02 mmol/L)相比,高TG水平组(>1.66 mmol/L)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风险显著增加[9]。有研究显示,在正常体质指数、超重及肥胖人群中高三酰甘油-腹型肥胖组(HTWC)患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均升高,表明TG与代谢性疾病的有关[10],此外TG也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11],因此,临床上对TG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

血脂异常当属中医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膏脂”。血脂异常临床上根据病人情况常辨证为“痰湿”“瘀血”等,而林真寿教授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病离不开“痰”“火”,且与现代人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当今之人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中焦脾胃之气,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则郁而化火伤及真阴;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多数人容易心情不畅,导致肝郁化火,久而耗伤肝阴。研究表明,LDL-C可导致炎症的发生,从而诱导炎性因子的产生[12]。此外,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炎症状态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6、C-反应蛋白(CRP)均参与其中[13]。林真寿教授从中医角度“气有余便是火”解析这一现象,由于阴液不足,阳气亢盛煎熬阴津,导致虚火上炎或由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内郁蕴结,从而致郁而化火。炎性细胞因子正常存在于体内并不导致炎症反应,但当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存在于血清中,机体将会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即“气有余便是火”。故林教授在治疗高脂血症时会运用“生津清火”“金水相生”之法改善病人的高脂血症。

“金水相生”体现了肺金肾水两脏在生理、病理上密不可分。林真寿教授拟方桑精颗粒,取桑叶、黄精、陈皮。通过君药桑叶疏风散热、清肺润燥之功清上焦火热,再以臣药黄精益气养阴之功润肺滋肾,使虚火上炎之标以及肾阴不足、阳气亢盛之本得以兼顾,金水相生,标本同治。陈皮为佐使药,利用陈皮健脾之功助桑叶、黄精药力,且可顾护脾胃,避免寒凉滋腻之品损伤脾胃。此外,金克木,肝木之火可以清肺润肺法抑制;水生木,滋肾水也可以抑制肝火,即滋水涵木。通过金水相生法可以加强清热滋阴的作用,从而抑制病理之火,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黄精、陈皮均有改善脂代谢的作用[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中药组治疗后TG、TC、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TG、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虽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生活方式干预与桑精颗粒同样可以达到降低LDL-C的效果,但效果较为缓慢。

TG升高与饮食因素如能量摄入过多(添加糖和脂肪)密切相关[11]。一项纳入8篇文献、涉及666例病人的Meta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改善血脂异常的效果更佳(P<0.001)[17]。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后TG升高,HDL-C降低,生活方式改善血脂指标需要病人严格自律,但由于生活方式依从性较差,大部分病人难以坚持。有研究表明,病人对于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达73.9%,尽管病人在一开始通过控制饮食得到较理想的效果,但其长期坚持的依从性较差,病人可因体重反弹而放弃,最终导致饮食控制失败[18]。因此,采取生活方式配合中药的方式,病人易于坚持的同时,又可达到早期干预血脂的目的。

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由于体内的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增加[19],这些促炎因子诱导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活化,导致下游蛋白激酶表达水平增加,从而激活炎症反应,引起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从而诱导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但配合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血脂异常虽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愈加重视,血脂异常可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中低危病人可考虑从调节体质着手,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血脂水平。本研究表明改善生活方式确实可调节血脂水平及机体炎症状态,但由于生活方式依从性较差,中医药可弥补其不足之处,形成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药膳茶饮的综合干预模式,为慢性疾病早期阶段防治提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证候血脂中药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你了解“血脂”吗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