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激发金融活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3-11-21 13:06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3年9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制造业现代化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202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由此足以看出,国家层面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待。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持聚焦国家战略、牢记国之大者,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展现了大行担当,发挥了引领作用。总结来说,工商银行在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具体提供了哪些支持?取得了哪些成果?放眼未来,踏浪前行,还需做好哪些方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中国工商银行张文武副行长就金融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深入解读,分享做法与思考。

《现代商业银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非常想知道,您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金融服务相互碰撞产生了怎样的火花?这些火花引领金融服务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张文武副行长:

习近平总书记明確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使命。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要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职能职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一个基调”,把握“四个原则”,突出“五大领域”,强化“四个支撑”。

一是坚持“一个基调”,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对实体经济的精准金融支持,统筹好信贷投放的总量、结构、质量,助力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把握“四个原则”,就是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到把牢方向、坚守本源、突出主业、守正创新。要把牢方向,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下思考和行动,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策部署在工商银行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要坚守本源,坚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坚决防止脱实向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物质基础。要突出主业,坚守工商银行服务制造业的主责主业,全面提高对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服务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守正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创新思维落实好党中央金融方针政策,统筹好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在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可持续。

三是突出“五大领域”,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要做到靶向发力、精准有效。突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这要求工商银行统筹服务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技术升级改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加大中长期信贷供给,持续打造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突出助力端牢粮食“饭碗”。中国人的饭碗里必须是中国粮,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这要求工商银行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扩大对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有效金融供给,服务我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突出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经济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模式,我们需要把创新发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要求工商银行强化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支持,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出保障战略资源安全。当前“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等外部遏制打压不断升级,我们需要把维护产业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要求工商银行必须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对能源、资源、大宗商品等稳产保供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突出助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备条件。这要求工商银行必须紧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遇,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五大重点领域(第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加优化。

四是强化“四个支撑”,就是要把握好时度效,确保政策、体制机制、专业能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强化政策支撑,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迭代优化信贷政策,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强化服务支撑,深化行司联动、商投互动、境内外联动,加强表内外、本外币一体化发展,完善“贷+债+股+代+租+顾”六位一体的全口径投融资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强化能力支撑,完善公司客户经理培养机制,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与政府部门、行业主管协会、权威科研机构、国际顶尖咨询机构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强化对产业周期、技术趋势、风险特征的研究。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工商银行科技优势,加强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的对外输出,强化服务嵌入,服务产业数字化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

听了您以上的分析,我们迫切想知道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具体都在哪些方面和领域进行了积极实践,总体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张文武副行长:

作为国有大行,近年来,工商银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国家战略,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型银行金融资源配置“主渠道”作用。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累放4.8万亿元,同比多放1.3万亿元,增幅35%;带动公司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增量和增幅均为近十年同期最高;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涉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有力发挥了国有大行稳增长的头雁作用。

一是加快打造“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连续开展“制造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制造业金融服务强基工程”,大力推进“制造业金融领军强行”建设,不断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突出主责主业,将致力于服务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作为经营宗旨写入公司章程,连续印发指导意见,为制造业信贷市场拓展确定方向。强化考核激励,大幅调增“制造业金融服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有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优化信贷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中型企业信贷政策,持续强化靶向支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加大资源保障,在单列制造业贷款专项规模计划的基础上,增设战略性资源配置计划,对制造业贷款增量给予FTP优惠。

二是不断提高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质量和规模。全力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双轮驱动,持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和综合金融供给。深化银政合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上的交流对接。明确发展路径,每年印发全行农业领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重点领域,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抓实重点项目,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加大对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冷链物流设施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三是擦亮“科创金融”的金字招牌。围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科创金融领军强行”建设,全力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效。开展专项行动,与国家科技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服务科技创新重点客群的“春苗行动”,与火炬中心联合开展“十百千万”专项行动,聚焦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金融服务。打造专营机构,在科技创新资源禀赋相对集中的地区组建了16家科创中心和160家特色支行,逐步打造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专精特新企业专属金融服务顾问团队,推动“千名专家进小微”工作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培育提供专业队伍支撑。创新专属产品,立足科技企业成长特点和需求痛点,制定新版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科创专利贷、创新积分贷等多种专属产品,提升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之间的适配性。强化专门风控,出台评级和授信专属模型,提高科创企业风险容忍度,实施尽职免责,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科技风险评估。

四是做好安全发展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统筹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打好助力增强能源安全的“组合拳”。开展“保电专项行动”,聚焦重点保供企业名单以及“十四五”重大能源工程,用足用好再贷款工具,构建能源保供专班推动、快速响应和绿色通道机制,做好能源保供金融服务精准支持。加强银政企“总对总”对接,对接两大电网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三大油气集团等重要客户,批量获取项目清单及金融需求,统筹推进能源保供、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具体业务合作。优化投融资政策,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市场形势及客户需求,前中后台协同加强行业前瞻研究与政策顶层设计,优化完善能源行业融资配套政策,提升政策适应性与市场竞争力。

五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紧跟宏观政策发力方向,积极支持政府投资落地,对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实施全方位服务。加强银政企联动,与各级发改、交通、水利、科技等部门开展密切沟通联动,建立常态化协同对接机制,全面对接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合作。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密切跟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强民航应急贷款、碳减排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收费公路让利等政策工具应用,突出靶向发力,更好满足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围绕基础设施产业链,以场景化、体系化、数字化思路切入,抓好资金流、信息流,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强化“贷、债、股、代、租、顾”的全口径融资服务,并大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存量盘活。

《现代商业银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是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使命。通过您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您觉得,当前工商银行面对哪些挑战?

张文武副行长:

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总体不足。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但优质信贷资产竞争加剧,部分行业需求有所分化,特别是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在枯荣线以下,反映出企业投资信心仍待进一步提振,投資需求仍待进一步激发。

二是部分领域风险管控压力较大。比如当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很多新兴产业成熟度不高,发展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对新领域的风险评判仍存在“看不透”的情况,风险管理难度较大。又比如,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仍有难题需要解决,需要商业银行加快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探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现代商业银行》: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各方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更好地引金融活水之力,推动制造业进一步上量提质增效?

张文武副行长: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工商银行将突出制造业金融传统优势,加大对制造业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制造业金融扩总量、提占比、稳质量,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工商银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更好服务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大市场研究。增强市场意识,立

工商银行将突出制造业金融传统优势,加大对制造业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制造业金融扩总量、提占比、稳质量,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工商银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更好服务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足全量市场,深刻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突出加大对制造业行业生态、竞争格局、技术演进的系统研究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巩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应性。

二是助力稳链固链。以实施“制造业金融强基工程”为抓手,瞄准创新链产业链“交汇点”,强化精准直达服务,着力以资金循环畅通产业循环。持续完善制造业客户结构,聚焦脱钩断链“脆弱点”,推动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并大力支持“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拓展产业集群。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等重点集群建设,组织开展专项金融服务。发挥科创中心、科技支行专业化服务优势,探索建立制造业金融专营机构,提高对接服务效率。

四是优化服务体系。优化客户结构,打造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生态化服务体系,通过全集团拓展、全链条延伸、全球化服务、全产品渗透,强化头部客户发力,并加快补齐中部、底部客户短板,带动构建“大中小微个”相协调的制造业客户结构。增强产品适应性,加强银团、保函等传统产品服务,推进商标专利、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创新信贷产品研发,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做好科技赋能,依托工银全球付、工银聚融、司库等标杆产品,实现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对外输出,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

五是深化银政互动。围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制造业中长期项目”等银政合作重点项目,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进一步加强联动,推动优质项目批量服务。

六是建强专业队伍。围绕制造业的产业趋势、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制造业金融队伍的研究水平和专业技能。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工商银行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促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工行党委“48字”工作思路,完善现代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工行力量。

责任编辑_曲玲玓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制造业现代化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