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

2023-11-23 13:16李静钰程岩岩
中医药信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偏头痛电针头痛

李静钰,程岩岩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7)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为主,部分人还会表现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表现。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以及情绪、睡眠等因素都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关[1]。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显示偏头痛起源于外周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和敏化[2],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偏头痛发作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下丘脑或脑干在前驱期的激活[3]。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偏头痛的患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4]。据2016年世界范围疾病负担的报告,偏头痛是在全球致残性疾病的排名中位列第二,在中国排第五位,是全世界第六大常见疾病[5]。针对偏头痛的常规治疗包括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西医治疗主要以急性期止痛为主,而中医疗法能够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整体调节”的特点。中医疗法中的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曾多次对头痛进行论述,并且从不同角度解释头痛的病因病机,阐明了风、寒、湿、热等外邪是头痛的发病外因,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外邪可以通过人体肌表向内入侵,并循经脉上犯,阻碍体内清阳之气运行,致清阳不升,气机不畅,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进而导致头痛的发生。《素问》中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阐明若正气充足,单纯依靠邪气是无法使人生病的,因此外邪致病必有内因,五脏皆令人头痛,五脏受邪皆会引起偏头痛的发生。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说:“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耳聪目明,颊肿。”最早提出头痛的病因为肝胆气逆,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风木之脏,肝气易动,胆火易升,风火相煽,火性炎上,从而引起头痛。唐代《外台秘要·头风头痛方》言:“病源头面风者,是体虚阳经脉为风所乘也”,指出受风是头痛的主要病因。宋代《济生方》则认为头痛多由人体气血的亏虚所致,且以“偏正头风”来区别头痛的位置和程度。《东垣十书》中指出外感和内伤均可以导致头痛,并根据偏头痛的病因将其分为伤寒、湿热、气虚、血虚、厥逆等头痛。《丹溪心法·头痛》中指出:“肥人头痛,多是湿痰。”“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认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多与痰邪相关,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职,则聚湿生痰,使清阳不升,痰蒙清窍,从而诱发偏头痛,补充了痰厥头痛的病因病机。《证治汇补》从内外两方面阐述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多由风、寒、暑、湿等外邪上扰清窍,或因气虚、血瘀、痰阻等导致清窍失养,引发偏头痛。

近代大多数医家认为头痛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主要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其中风邪为六淫邪气中最常见的,而内伤头痛多因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脑为髓海,由肝脏和肾脏化生的精气血,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濡养脑窍,若肝肾功能失调,脾胃运化失职,脑窍失于濡养,从而引起头痛的发生。偏头痛的证型分别是肝阳上亢证、痰浊内阻证、瘀滞脑络证、肝肾亏虚证及气血不足证5种[6-8]。

2 常用针灸取穴

有研究表明,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中,所选总频次最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9]。《灵枢·经脉》言:“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前……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至目锐眦。”因偏头痛的发病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为主,正是手足少阳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即说明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重要性。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穴,又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具有疏通经络、散邪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腧穴。现代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可使偏头痛大鼠的白细胞介素-6及三叉神经脊束核CGRP mRNA 表达明显减少,且减少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局部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疼痛信号向中枢传导,来达到缓解偏头痛的目的[10]。另有研究表明,电针风池穴能够明显提高偏头痛大鼠的脑血流速度,使痉挛的血管得到缓解,从而减少局部脑血流阻力,以增加脑血流量[11]。太阳穴具有醒脑开窍、驱邪通络的功效,临床中常以太阳穴刺血疗法来治疗偏头痛。《针灸集成·卷一》言:“太阳二穴:治头风及偏头痛,针出血。”陈辉平[12]通过对太阳穴刺血来治疗偏头痛,发现其能明显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缓解偏头痛症状。通过太阳穴刺血,提高血液流速,加速恶血祛除,促进生新血,改善头部微循环,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百会穴为“百脉之会”,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贯达全身,通达阴阳脉络。《会元针灸学》曰:“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百会穴亦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穴位,《针灸资生经》言:“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针灸大成》云:“头痛眩晕百会好。”针刺百会可促进大脑皮层的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帮助脑组织的自我修复[13]。

3 常用针灸疗法

3.1 毫针

毫针针刺法是偏头痛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可起到疏通局部经脉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张莹等[14]将6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3例,经治疗后发现,针刺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速水平上升显著,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且针刺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药物组。说明针灸治疗能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对血管流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更安全。赵姗姗[15]将无先兆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调神通络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结果调神通络针刺组VAS评分、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且能减少止痛药物应用剂量。刘荣辉[16]将100例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氟桂利嗪组)和针法组(浅刺针法组),结果发现浅刺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参数,并且在改善偏头痛评分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林淑芳等[17]选取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进行双侧太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西比灵,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针刺组临床总疗效更高且MSQ评分改善更明显。沈丽等[18]选取60例偏头痛患者,并以“太阳双透刺”针法为主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同时辨证施治加减配穴,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可达95%。结果表明,太阳穴、下关穴在治疗偏头痛时能更好地发挥疏通局部气血止痛的作用。王少松[19]对王麟鹏教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认为针灸治疗偏头痛一定要注意分期,通过对偏头痛进行分期和分型,之后根据不同的分期和分型对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才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优势,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痛苦。林咸明等[20]采用四关穴配合胆经穴位治疗偏头痛,与对照组单纯针刺胆经腧穴作比较,治疗结束后,四关穴配合胆经穴进行针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VA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后期随访中发现四关穴配合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其长期效果依然显著。

3.2 电针

电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时通过神经-电生理来发挥作用,发挥经络效应和电刺激的双重效应,从而推动经络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改善患者偏头痛的症状。蔡依妏等[21]纳入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共110 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4 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电针组患者VAS 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西药组,并且电针组患者偏头痛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结果表明电针四关穴能够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且能降低偏头痛发作程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王永等[22]将132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后连接电针,治疗结束后,治疗组VAS 评分明显改善,且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电针对偏头痛的发作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且更安全有效。彭玉琳等[23]将64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试验组选取针刺丘墟、风池、外关、阳陵泉,并对丘墟穴增加电针,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VAS评分和MSQ评分,发现试验组能够减轻患者头痛程度,且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张慧等[24]采用电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给予适当的电针刺激,研究表明,电针刺激能作用于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能进行有效调节,推动大脑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的功能改善,让大脑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以缓解偏头痛的临床症状。王飞宇等[25]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加以主穴电针刺激,并根据辨证进行加减配穴,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可达97%。方震[26]以韩氏电针仪对风池-太阳、头维-率谷两组穴位施以电针刺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眼针

景海慧[27]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联合眼针疗法,结果发现眼针结合体针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果,并且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也显著降低,伴随症状减少。李明珊[28]发现眼针能明显减轻偏头痛的发作程度,降低头痛症状积分。结果表明眼针疗法在缓解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体针。周宁等[29]共纳入60 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刺睛通窍疗法,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治疗组5-HT 水平有所升高,且刺睛通窍疗法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发作程度及发作天数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能够明显减慢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

3.4 腹针

裘波[30]发现腹针对于偏头痛的治疗疗效要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腹针能够“引气归元”,穴位之间相互配伍能达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李伟雄等[31]发现腹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偏头痛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随访发现,腹针组具有明显的远期效果,表明腹针治疗偏头痛具有一定优势。

3.5 头针

吴家民等[32]发现头针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VAS评分、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评分,头针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袁野[33]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并给予电针刺激,治疗结束后,发现头针能明显降低患者VAS 评分,减少止痛片服用剂量,缩短偏头痛持续时间,证实了头针治疗偏头痛安全且疗效显著。

3.6 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能够调整整体的经络气血、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在治疗头痛时主要发挥其局部疏散气血、镇痛止痛的效果。陈丽莉等[34]采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偏头痛,结果治疗组在降低VAS 评分、发作频率、发作程度、减轻伴随症状及缩短持续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陈景梅[35]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增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结果表明常规针灸联合刺络放血疗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头痛状况,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孙春枝等[36]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头部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先进行常规针刺后施捻转手法,并留针30 min,随后进行刺络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6.7%。刘媛媛等[37]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疗程结束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且相对于常规针刺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3.7 艾灸

杜筱筱等[38]应用热敏灸结合麻芎舒痛方治疗偏头痛,结果发现能够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和TCD的指标。可见,热敏灸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大脑血流速率,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范迪慧等[39]在百会穴处进行麦粒灸,结果发现麦粒灸能明显改善患者偏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通过振奋阳气,推动机体气血运行,而且麦粒灸更安全有效,且副作用更少。吴爽等[40]发现益气线灸法治疗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速与5-HT 水平明显改善,在偏头痛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优势。

4 小结

偏头痛的病因多为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以感受风邪为主,而内伤头痛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在针灸治疗偏头痛时所选腧穴多为手足少阳经上的腧穴,并以头部、四肢部腧穴为主,且头部腧穴占大多数;在特定穴中主要以五输穴、原穴及八脉交会穴为主;在针刺处方及腧穴配伍中更为注重远近配穴。常用针刺疗法包括毫针、电针、眼针、头针、腹针等,在临床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根据偏头痛致病原因的不同,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往往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遣方用药,或者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而在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试验中,针灸疗法的疗效也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和肯定,已成为WHO 的推荐疗法[41]。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普遍纳入的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的数据支持,并且目前的临床研究多侧重于观察针灸对偏头痛治疗的即时效应,多数观察周期在1~2 个月内,观察周期较短,而且只有少数研究中提到了随访,缺乏临床长期疗效的依据。且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不一等问题,在针具的选择,穴位的配伍、进针的深度、角度、行针手法、针刺补泻以及留针时间等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面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统一偏头痛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以及疗效评定标准,同时,可以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以及通过参考国外优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推动形成更加严谨,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使针灸在偏头痛的治疗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痛苦。

猜你喜欢
偏头痛电针头痛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