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历史启示及时代价值

2023-11-26 05:00王强刘霞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王强 刘霞

摘 要: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在川滇黔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灵活机动、具有战略意义的运动战战役。它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决策核心后受命于危难之际指挥的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变被动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光辉战例。四渡赤水战役能取得胜利,是和毛泽东的高明指挥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分不开的,是和党领导红军将士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胸怀人民至上的情怀分不开的。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赓续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血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满怀信心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事业中去。

关键词:四渡赤水;斗争精神;担当作为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210(2023)04-0035-09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处于国民党40万重兵围堵的艰难险境下所进行的一场事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决定性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根据战争时局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运动战方针,在川滇黔边境纵横驰骋,在敌人重兵之间迂回穿插,不断转变作战方向,让敌军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红军则四渡赤水处处主动,终于摆脱了国民党40万大军围堵,粉碎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歼灭中央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是在改换中央领导之后取得的,它启示我们: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要有勇担使命的壯志豪情,必须要有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必须要有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弘扬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基因,从党和红军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担当作为、精专理事、扎实干事、为民成事,求真务实践初心,不负韶华担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好第二个一百年“赶考”答卷,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背景及经过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面对蒋介石的“铁桶合围计划”,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军不得已和国民党展开了湘江战役,损伤惨重,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军进占遵义后,1935年1月15—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一渡赤水,集中扎西。遵义会议后,蒋介石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余人,局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者川西北挺进。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开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由于敌情变化,为避免被动,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封堵红军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向红军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指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

二渡赤水,回师黔北。1935年2月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毛泽东指挥红军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部队。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挺进。24日占领桐梓县城,25日晨红三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敌人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在红一、三军团的打击下,敌人仓皇南逃。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红一、三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追歼战,相机夺取遵义。黔军弃城南逃。此时,向遵义增援敌军的吴奇伟的2个师孤军冒进。红军果断抓住战机,红一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乌江,并砍断浮桥,敌军尚未渡过的18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红军俘获。红二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五十九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三渡赤水,声东击西。1935年3月初,敌人又重新纠集兵力,向遵义进攻。红军于3月10日放弃遵义。为调动敌人,寻找战机,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再入川南,向古蔺方向前进。敌人为防止红军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前堵后追。

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就在敌人再次扑向川南,要对红军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又突然掉头向东,于1935年3月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线,向南迅速渡过乌江,直逼贵阳。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把运动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历时3个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计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毛泽东颇为自豪地说,四渡赤水是他平生得意之笔。邓小平也曾说:“毛主席军事思想最光辉的一页,就是长征中的四渡赤水!”[1]

二、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历史启示

回望红军四渡赤水走过的路,斗争的艰辛历历在目;追溯红军四渡赤水所经的历程,斗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破解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密码,寻觅红军长征胜利的根和魂。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给我们的诸多启示对传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列宁曾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2]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严重错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以及共产国际东方部派驻中国的工作人员李德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军的出路陷入绝境。中央及时接受毛泽东的建议,指挥红军从通道转兵,继而攻占遵义。1935年1月15—17日,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后有了话语权和指挥权的毛泽东,在随后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中,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充分利用国民党中央军与川滇黔地方军阀之间固有的芥蒂和矛盾,指挥红军在川黔滇边界地区纵横驰骋,同时又根据不同时间搜集到的敌军情报,来及时调整部队的作战方向,在敌军的缝隙之间巧妙地穿插,并应用策略调动和迷惑敌人,寻找战机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把主动决战和战略引退的时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乘敌金沙江南岸防御薄弱之机,指挥红军顺利抢渡金沙江,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堵,让红军在危難之中赢得重大战略转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红军领导人的智慧,也充分证明有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红军领导人坚强有力的领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转危为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二)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勇担使命的壮志豪情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四渡赤水中的每一场战斗,党中央的每一个决定都事关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处处铭刻着红军将士在党的领导下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的奋斗足迹。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堵,红军将士没有寄希望于他人,勇敢担负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的责任,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展现出了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共进行过大小战斗40 余次,无数英勇将士冲锋陷阵、不畏生死、战斗到底,用生命和鲜血浇灌敢打敢拼的红军军魂,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却永远倒在了革命征途上。1935年2月25日,红三军团长彭德怀接到了中革军委“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命令。红三军团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向娄山关挺进,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无论如何都要攻占娄山关!”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红军战士在薄暮微雨中,拉着藤葛和树枝,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亲临部队前沿阵地,一边指挥作战,一边随部队冲锋,攻占娄山关,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及城边村落。在攻打遵义老城的战斗中,他却牺牲在了湘江河东岸侦察老城敌情的前沿阵地。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腿脚负了重伤,血如泉涌,拖着伤腿指挥战斗,在娄山关从拂晓一直打到傍晚,由于流血过多昏了过去,被抬下了战场。1935年3月10日,红一军团领导提出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在苟坝会议上毛泽东一人不同意打,反复强调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结果民主表决将毛泽东的前敌委员会政治委员职务表决掉了,为了让周恩来晚一点下发攻打打鼓新场的命令,毛泽东提着马灯,摸黑走了5里多的小路去说服周恩来。本来毛泽东可以作另一种选择:意见讲了,辩论完了,职务也被“表决”掉了,以后的一切后果与他无关。但是中国革命的安危,红军的命运,使他难于苟且偷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一种担当,驱使他还是摸黑走那么难走的崎岖小路去找周恩来,给周恩来分析不攻打打鼓新场的理由。

(三)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善于斗争的过硬本领

四渡赤水战役并不仅仅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军事装备、军队战斗力的对抗,尤其重要的是双方最高统帅在军事指挥能力、军事判断能力、军事决断能力上的直接较量。他们战略思维的好坏,将直接呈现在对战争全局的把控上。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蒋二人在战略谋划上、战术利用上一次高低对决与较量,从军队人数和军事装备上审视,敌强我弱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各路强敌的围堵,红军通常处于被动之境。然而,在具体的军事指挥中和军事行动中,毛泽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规模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充分利用奇思妙想的谋略,做到见招出招、见招拆招,招招出奇制胜。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利用敌人的各种矛盾和弱点,不攻而示之以攻,欲退而示之以进,大踏步地前进,大范围地迂回。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为了走直路而故意走弯路;声东击西、忽南忽北,为了向正面进攻而故意转向侧面迂回。不依定法、不按常规出招,使蒋介石对红军的战略意图摸不着南北、找不到东西,疲于应对,为我军在战术上创造了不少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使整个战争形势向着利于自己作战不利于敌方作战的方向发展。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将战略战术融为一体,在战略上以一当十,在战术上隐蔽自己。时不时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给敌人沉重一击;时不时以进为退、以退为进,让敌人感觉扑朔迷离、疲于奔命,充分展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过硬军事素质和军事本领。二渡赤水中红三军团负责抢占二郎滩。二郎滩水深滩险,两岸均是高耸入云的大山,沿河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敌人两个团已抢先占领了二郎滩东岸的麻坪一带,控制了把丝坳制高点,妄图据险阻止红军渡河。敌情甚紧,浮桥又一时不能架好,为夺取战机,红十三团利用找到的三只小船来回艰难地将一个营渡过东岸,迅速占领了阵地,同敌人展开了背水激战。次日拂晓,分4路向敌人发动进攻,其中一路绕道登上把丝坳对面的制高点包谷顶,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敌军顿时乱成一团,红军在震天杀声中猛攻猛打,敌军在慌乱中纷纷从把丝坳背后显字岩跳下。二郎滩背水一战,为中央红军回师黔北消灭王家烈军拉开了战斗序幕,为全军向桐梓、娄山关前进扫除了一道障碍。

(四)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在四渡赤水之战中,红军始终依据实情,避实击虚,随机应变,按战争的发展态势及时更改、及时调整作战方向,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能动,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在寻找战机中运动,达到有效地摆脱、拖垮和消灭敌人的目的。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闪耀着毛泽东求真务实的智慧和光芒。1935年1月27日,中央纵队和红三军团进抵土城镇以东地区,与尾随而来的四川军阀郭勋祺部2个旅在土城的枫村坝、青杠坡一带遭遇。两军经过几轮激战后,双方损失惨重,进入对峙状态。正在这时,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钱壮飞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郭勋祺部不只是原来估计的2个旅4个团,而是8个团一万多人,且还有增援部队源源不断赶来。毛泽东获知这一情报,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西進,这一决定让蒋介石“合围之势已成,必可一网打尽”的企图迅速破灭。1935 年 2 月 25 日,红三军团奉命向桐梓方向挺进,军团长彭德怀从黔军俘虏口中得知,只有柏辉章的3个团把守娄山关要隘,又通过电话监听知悉,黔军杜肇华的一个旅驻扎在离娄山关南五华里的黑神庙一带,有4个团可参加战斗。他们马上将此重要军情报告给毛泽东,提出,拟以迅速动作歼灭此敌。同时,与红一军团密切配合,昼夜兼程向黑神庙之敌发起猛烈进攻。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短短5天之内,此次战役就接连夺取了桐梓、娄山关、遵义城三要地,堪称长征以来中央红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鼓舞了红军的作战士气。毛泽东求真务实的军事指挥艺术, 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他依靠周到细致的侦察和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瞬息万变的战斗中,根据不同时期搜集的各方情报,客观分析研判敌我态势。形势对红军有利时,立即抓住战机,速战速决;形势对红军不利时,马上撤离战斗,与敌人脱离接触,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以革命利益第一的使命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务实作风,指挥中央红军巧妙运用虚实相生的行动,机智灵活地转换红军作战方式,让红军摆脱危机,令中国革命绝处逢生前途一片光明。

(五)成就伟大事业必须要有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决定是非成败。四渡赤水战役能让红军脱离险境、突出重围,它不仅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作战能力的较量,更是民心向背的较量。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困境中,红军紧紧依靠人民、依赖人民,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团结人民,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时时处处心中装着人民,获得了群众发自肺腑的支持和拥护。1935年1月29日,当中央红军进入古蔺县境,一支先头部队走到马坝,红军战士日夜行军饥渴交加,忽然发现一块萝卜地,找不到这块地的主人,红军为了充饥解渴,吃过萝卜后,在每个萝卜窝里放一枚铜元。1935 年 2 月,从古蔺向威信前进的中央纵队,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路过叙永营盘山时,抬头一看满山是黄澄澄的橘子,战士们纷纷议论着这片橘林,到处是谈论橘子的声音,可就是不见一个人走进橘子林。一个小战士伸手从橘林地上捡起一个腐烂了的橘子,周围的斥责声立刻一起响了起来。小战士把橘子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又小心翼翼把它放在地上,继续向前行军。为了赈济群众,红军在二郎滩把贵州军阀侯之担“德谦裕”盐号囤积的五六十万斤食盐开仓分给群众,周围几十里的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地奔向二郎滩,都称赞“红军先生好”。红军经过叙永城向当地群众筹粮时,由于受反动派欺骗宣传,污蔑红军“共产共妻”,导致老百姓纷纷外出躲藏。负责筹粮的红军战士就写下条子,留下钱,再拿走粮食。其中有一张条子这样写道:“老伯,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工农红军,因为两天没有吃上饭,路过你这里,你又不在家,所以把你的粮食吃了一些。现在按市价给你留下了钱,请查收。并望你能原谅。”[3]由于红军每到一地都模范遵守群众纪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而得到群众的鼎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为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注入了力量之源。

三、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4]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赓续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的红色血脉,从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必将凝聚起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磅礴伟力。

(一)以事业为先,维护核心

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5]党中央有核心、有权威,才能把全党凝聚起来,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把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推向前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不确定性增大,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近,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越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越是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领导能力、深厚的为民情怀,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他已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领导核心坚强有力,党和国家事业就充满希望。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坚定不移地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满怀信心投身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就会持续不断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二)以责任为重,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6]“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担当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以责任为重、担当作为就是要结合岗位职责,做好岗位职责赋予的事情,履行好党和人民交托的使命。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与矛盾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困难挑战面前,在矛盾问题面前,要具备迎难而上的豪情和勇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推进工作的突破口找准,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找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甘于当好发展的“铺路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遗余力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赶考”路上,难免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急难险重任务,有没有担当是对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考验。眼中盯着事业,脑中想着事业,心里装着事业,一门心思干事创业,聚精会神促进发展,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敢闯、敢试、敢干,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自觉以党和人民赋予的事业为重,铸炼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用热血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三)以效率为优,精专理事

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效率工作,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8]在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发扬斗争精神、锻造过硬斗争本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从胜利推向更大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超强的战斗能力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提高办事效率,以效率为先,真正做到精专理事,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锤炼,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力。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必须克服消极等待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出击,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创新的办法,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从而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好矛盾问题排查,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掌握民情、畅通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盼,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好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解读好,注重工作效率、效益、效果,真正忙到正事上、忙到点子上、忙到有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用实在、实干的行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历史和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一流业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以务实为标,扎实干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9]只有求真务实,党才能充满青春与活力,党和人民事业才能兴旺与发达。说实話,干实事,求实绩,重实效,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的唯一标准。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只要务实作为、勇挑重担,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事业推向胜利。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彻底改变了过去“左”倾错误领导者在军事上的呆板做法,审时度势;根据战争的情况变化随时制定应对策略,不仅考虑红军的兵力储备,还考虑敌情和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求真务实;实施机动灵活的作战指导,依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不断转变行军方向,大范围地机动作战,纵横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避实击虚,最终让红军获得了革命的新生。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就要求我们扑下身子抓落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精准把脉、深入分析、透彻研究、周全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情况,查找问题突破口,敢想他人未曾想,敢谋他人未曾谋,敢干他人未曾干,不断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推出一批更接地气、针对性强、切实管用的硬招实招,以实在实干,求实效实绩。真正形成“干事创业光荣,不干事耻辱”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扎实干事的理念,切实肩负责任,担起使命,干出实绩,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就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五)以人民为重,为民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0]四渡赤水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红军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立足于人民群众,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保护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服务。严格遵守党的群众纪律,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给了人民群众信心,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为红军捐粮草,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四渡赤水战役。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告诉我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密码。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越不过的陡坡险峰,就没有渡不过的急流险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终极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十四亿中国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从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途中,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中去,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努力完成更伟大的使命、取得更伟大的胜利、创造更伟大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0.

[2]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8.

[3]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35.

[4]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0.

[6] [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7,124.

[8][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11.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

(责任编辑:单孝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