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安全检测课程中的探索*

2023-11-29 02:48郑艳敏张金锋苏昭桂孙忠强任红威
广州化工 2023年13期
关键词:粉尘思政检测

郑艳敏,张金锋,苏昭桂,孙忠强,任红威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益[1]。为此,安全检测课程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和总结以学生为本,坚持“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三位一体教学理念,探索多种形式的授课模式,在教学中做到“润物于无声”,树德立人。

1 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1 现代社会学生的新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高校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接触及应用都较为方便,网络时代下丰富的资源能够很便捷的为之所用,但整体上来讲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学生无法对互联网信息科学、合理的筛选、分析、利用,很有可能会造成价值观的偏差,影响其思想发展[2]。其次,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更注重现实追求,而对于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深入学习、创新以增强自信心并获得荣誉感等的正确价值观理念需要进行价值引领。

1.2 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系统认知

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以为思政是专业辅导员或者思政课教师的主要工作,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队伍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思政”元素不够重视。此外,专业教学内容繁多且授课学时紧张,教师更倾向于教授专业知识,忽视了课程中思政的培养。再者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受到系统化的训练,也没有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渗透、融合的教材,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技巧掌握不够灵活,无法很好的实现思政和专业教学的共同发展[3]。

2 安全检测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

2.1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安全检测在保证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事故发生方面起到“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能够提供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所需的基础信息[4]。该课程主要致力于尘毒检测和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的固定点检测与便携式检测,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危害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主要目标。安全检测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紧密关注生产安全形势、政策、法规、规范的变化,在致力于扎实的安全检测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传授的同时,也一直注重化工安全生产行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灌输与培养。

安全检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掌握检测理论,突出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在工程应用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融会贯通的同时注重启发并激励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固定式探测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其优化,从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中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法治精神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对检测仪器的深入了解突出德育,在实践中最终注重实效,提高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 课程思政探索

一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其关键和核心在于找准并深度挖掘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后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对正确的思想价值的追求和坚持[4]。

工业企业的高速发展关联的安全问题,事故频发、事故预防、安全设计等所需的作业场所检测原理、检测仪器、新型检测技术等都为安全检测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融合点(见表1),结合课程主要内容列举几个典型例子;(1)在讲授第二章节色谱类仪器的测定和分析前预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按照分组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色谱的发展史,一方面锻炼学生们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从色谱发展史中让学生明白不断进取的科研精神。课堂上讲授色谱分离机理时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赛龙舟,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力的作用致使组分分离开来的知识原理。另一方面宣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课后布置作业:调研各界学生在运用色谱类仪器所做的开放实验室课题,学生参加“创新杯”等竞赛项目,通过往届学生应用色谱仪器进行的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增强团结协作及创新创业精神。(2)在讲授第五章节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前,预先布置预习作业(通过学习通的视频)让大家了解PM10,PM5等相关概念,培养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影响作业场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安全的因素有个感性的认识。讲授主要内容时采用小组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职业病防治法的含义,粉尘致病机理等主要知识在讨论参与式教学中不但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法制精神和“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职业责任感。课后布置作业:分组查阅资料并调研当地职业病防治情况,并谈谈自己对职业病防治未来工作的看法(思政)?(3)在讲授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相关知识内容前布置预习作业,查阅气体报警系统设置规范,为作业场所安全设计提供依据。课堂讲授知识时以事故案例引入,学生们参与式教学中培养“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后布置作业:查阅文献了解检测监控的新技术?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以上案例仅是安全检测教学中的部分,以后会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表1 安全检测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点及预期成效Table 1 Integration points and expected resul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Safety Detection course

本文以第五章工作场所粉尘的检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本章节从粉尘粒径对人体的危害关系出发,涉及粉尘致病机理、粉尘理化特性测定的原理和技术应用等内容,主要讲授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原理及其应用。由于本章节原理性的知识点较多,单纯的课堂教学较乏味,课堂效果不佳,为此课题组老师经过多次研讨分析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点,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课堂教学。

(1)案例目的及意义

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们学习好专业知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使命担当。

(2)案例内容与实施

图2 案例实施路径图Fig.2 Diagram of case implementation path

(3)案例内容与实施:

①根据粉尘的理化特性学生分组查阅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明白需要一些检测技术来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呼吸道内不同部位对不同粒径粉尘的沉积作用机理从而理解尘肺病患病机理,根据生活实际理解比如PM2.5、PM10等的含义。

③根据沉积作用机理理解BMRC阻留曲线的含义,引出粉尘粒径及浓度的测定。

④粉尘防治的前沿科技及技术。

2.3 课程思政在教学方法中的探索

课程思政要想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问题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参与团队工作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该门课程充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课堂讨论及变换角色:梳理某些重要知识点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可首先组织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对化工安全事故中需要检测的工作进行分工,学生分别扮演班组长、检测人员、安全员等角色,其次根据各自岗位的要求进行任务分析、检测实施及危险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感知实际作业现场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小组活动完成后形成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展示在黑板上并由各组进行互评,互评的同时也是向别人学习和反思的过程,这种方式在学习和改进上比起老师给学生指出问题,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改正的效果更显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

(2)时事热点案例的应用:通过当下时事热点形成案例,有效发掘课程章节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接触点和契合点,并能与时事案例相结合以延伸所学知识点。课堂讲授这些内容,激发他们作为安全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去维护每一个劳动者的身心安全健康的责任感,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增强他们的法治精神,激发他们以后进行法治安全管理的使命感。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以及以后工作价值观都有了新的认识。事故案例教学方法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从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如学习分析精馏操作中的安全检测内容学习时,可以布置给学生特定任务:如何检测乙酸乙酯精馏生产过程的有害气体。学生就需要自己主动的学习教材中酯化反应釜、精馏塔、工艺指标控制、气体检测方法等专业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内容,更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师生都将受益匪浅。

3 结 语

当今社会,化工安全重视程度之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生产行业越来越走向设备化、装备化、仪表化、信息化、智能化,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安全和事故预防,安全检测课程的建设就要“知识和思政”两手同时抓,即要“立足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需求,使得理论知识、时事案例和思政元素无缝对接、有机互融”,又宣传国家情怀,强化同学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让学生感受“有温度,有感情”的课堂[5]。同时,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各方的努力,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将其全方位、多维度的覆盖整个教学体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粉尘思政检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粉尘大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