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贝类养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12-02 05:36赵玉明
关键词:贝类教学效果实验组

刘 博,王 峰,赵玉明

(青岛农业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贝类养殖学》是一门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涉及贝类养殖的基础理论、贝类苗种培育技术、贝类养殖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经济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生长、繁殖、灾敌害和经济贝类的分类等相关内容[1]28,是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对学生未来从事海产贝类育苗、养殖和新品种培育有着深远影响。虽然《贝类养殖学》相关的育苗和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但涉及的育苗和养殖的细节部分内容多而散,而且育种部分涉及育种理论比较抽象,尤其是当前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在贝类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但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也越来越深奥,如何将这些知识系统性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面授教学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优势所在,比如通过点名回答问题,能迅速增进对学生的认识,检查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实时的解答学生的疑惑等,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由于授课时长有限,每堂课只能与少部分学生进行互动,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容易形成“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不高[3];二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偏于结果,忽视过程。虽然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三部分组成,但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静态学习数据,缺乏学生课堂表现、参与情况及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动态学习数据,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良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授课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4]。其教学特点是,将雨课堂插件在PPT中打开,师生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同一个虚拟课堂,通过微信实现实时交流沟通。授课前将课件、视频、试卷等材料上传至雨课堂让学生提前预习;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弹幕、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方式进行交流和随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意见和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5];课后通过线上答题的方式,阶段性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全面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实现了师生的实时在线互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广大高校教师的好评[6]。自雨课堂教学兴起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和基于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增加了和学生的互动性,改善了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7-9]。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式学习,优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青岛农业大学2019级《贝类养殖学》课程的50名学生为实验组开展混合教学模式,2018级的《贝类养殖学》课程的53学生为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选用的主教材均为王如才等主编的《海水贝类养殖学》[1],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一致,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所有学生开课之前均未学习过贝类养殖学相关知识。实验组和对照组开课前的平均学业绩点分别为3.08±0.38和3.06±0.42,学业水平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表1),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比较情况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课前将学习资料发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课上采用以“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利用PPT、视频结合板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系统地将贝类养殖学知识内容讲授给学生,通过随堂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课后布置作业,按时上交,由教师批阅反馈教学效果,整个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实验组,全程进行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其中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主要是将相关的课件、学习材料和视频推送到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线上预习、了解学习内容。课中主要包括课件同步、限时测试、展示互评、弹幕及标记“不懂”等功能。其中限时测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课后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的发布及拓展学习资料的推送,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基于雨课堂的贝类养殖学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基于雨课堂的贝类养殖学教学设计

图2 2018级和2019级贝类养殖学成绩比较

雨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雨课堂班级:微信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建立贝类养殖学课程及班级;(2)邀请学生加入雨课堂:课前学生用微信扫描“雨课堂”二维码进入课堂。(3)教师提前将授课用的PPT等教学材料上传至雨课堂,提醒学生预习,进行疑难问题的汇总,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在上课时解答,同时教师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4)教师雨课堂授课:教师提前几分钟打开PPT,点击“雨课堂”,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码同步进入课堂,雨课堂后台会自动统计每位学生的到课情况,并自动生成到考勤统计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随堂测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5)课后巩固: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通过线上发布课后作业的方式,并设定完成时间,按时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6)教学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完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评价。采用无记名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堂答题互动、对课堂的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性等,其中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明该指标的教学效果越好。

考试成绩主要统计两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总评成绩,其中卷面成绩包括理解记忆类的主观题和综合分析题,分别为60分和40分;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的20%、考勤成绩10%和卷面成绩70%。

(四)统计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年龄和学业绩点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教学效果和成绩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二、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

评价问卷调查共收回103分,其中2018级对照组53份,2019级实验组50份。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在课堂参与度、课堂答题互动、对课堂的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性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对卷面成绩中的理解记忆类、综合类和总成绩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各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分)

(三)实施效果

学生的总评成绩包括考勤成绩10%、平时成绩的20%和卷面成绩70%。根据该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总评成绩的比较,结果见图1。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2018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6.54±10.64,采用雨课堂授课方式的2019级学生平均成绩为81.18±9.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19级和2018级80分以上的学习成绩比例分别为58%和45.28%,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贝类养殖学》是一门研究海产贝类生物学原理和育苗养殖等生产技术的专业课程,以贝类学、遗传育种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概述了海水养殖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遗传性状、生长和繁殖等的特点及规律,阐述了工厂化人工育苗、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贝类育种、土池人工育苗和贝类增养殖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方法等[1]。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具有多、散、抽象和易混淆等特点,使得理论教学枯燥,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学难度大[10]。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灌输式教学很难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而雨课堂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集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11,12],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PPT与微信联系起来,在课前向学生推送课程PPT、教学视频、参考资料等,课堂上通过随堂测试、弹幕互动等方式开展互动交流,课后给学生留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复巩固所学内容,实现了课前-课上-课后的高效连接,有效解决了线下课堂单一化的问题,实现了全面互动、即时反馈,达到了混合式教学的目标[12]。

在本研究中,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相比,在课堂参与度、课堂答题互动、对课堂的兴趣、学习效率和自主性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贝类养殖学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本研究也证实了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卷面考试成绩的分析表明,实验组学生理解记忆类、综合应用类、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贝类养殖学的学习成绩。分析原因与雨课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关,课前的PPT推送,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能做到带着问题听课,将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并能及时对没有听懂的部分进行标注,教师根据“不懂”标注,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强化和回顾,实现了对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另外,教师通过课后复习材料和测试题的发送,能促进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及时复习,并检测其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形成一个前后闭环的良性循环教学,不断积累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闭环式的教学模式下,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78.00±11.89)和总评成绩(81.18±9.05)也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的考试成绩(71.80±14.21)和总评成绩(76.54±10.64)(见表2),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和高分(>80分)学生的比例(见图1)。由于总评成绩由10%的考勤成绩、20%的平时成绩的和70%的卷面成绩组成,能合理的反映出课前、课上和课后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从实验组和对照的各项指标对比可以得出,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更有助于综合提高学生学习贝类养殖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成绩。

通过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以手机为媒介的雨课堂能高效的将课前-课上-课后循环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实现了考核评价多元化,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互动环节,提高了学习成绩,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良好。但在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实现了自动点名和签到,容易导致名字和学生对不上号的问题,因此,要结合线下提问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加强和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将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和对教学的管理。

猜你喜欢
贝类教学效果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