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表征、时空嬗变与驱动机制探析

2023-12-04 09:07沈洋冬梁业章林选妙杨晓霖彭文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3期
关键词:驱动机制乡村旅游

沈洋冬 梁业章 林选妙 杨晓霖 彭文

摘 要: 【目的/意義】绅士化是资本流入乡村的必然结果,研究民宿绅士化现象的表征、时空嬗变过程和驱动机制,可为利用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现象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方法/过程】在质性研究框架下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定义乡村绅士化新流变——民宿绅士化,识别民宿绅士化表征、界定民宿绅士化类型和明晰其时空嬗变过程及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风貌提升与异化、重复置换(置换者陷阱)和人际关系网络二元并置是民宿绅士化主要表征。无序绅士化与有序绅士化是民宿绅士化主要类型。民宿绅士化驱动机制具有三重性,即体验后现代乡村性是民宿绅士群体进入的第一驱动力;基于资本循环获利的空间生产与消费是民宿绅士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城乡间“租差”是民宿绅士化得以产生的经济前提。针对旧县村民宿绅士化进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策略:建立旅游吸引物权制度,协调人际关系;突出民宿特色,提升民宿品质;建设民宿经济生态链。

关键词: 乡村旅游;民宿绅士化;绅士化表征;时空嬗变;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3?0047?08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Space-time Evolu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in Rural Tourism Areas

?Based on the Case of Jiuxian Village in Guilin City

SHEN Yang-dong LIANG Ye-zhang LIN Xuan-miao YANG Xiao-lin PENG Wen

(1. Faculty of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00, China;2.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The gentrification wa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capital flowing into the countryside. The researchon the characterization, space-time evolu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gentrification phenomenon of homestay inncould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utilizing the gentrification phenomenon of homestay inn in therural tourist areas. 【Methods/Procedures】Under the framewor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non-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ethod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were used to define the new evolution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inn, identif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define the type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andclarify its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Results/Conclusion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and alienation of style, repeated replacement (replacement trap) and binary juxtaposition of interpersonal network were the mainmanifestations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disordered gentrification and ordered gentrificati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had the threefoldnature, that was, experiencing the postmodern rurality wa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for the entry of the homestay gentleman group. The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space based on the profit of capital circulation wa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And the “ rent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s the economicpremise for the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gentrification ofhomestay inn in Jiuxian Villag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establishing the tourism attractionright system to coordinat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estay in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homestay inn, and building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chain of homestay inn, etc.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gentrification of homestay inn; gent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space-time evolution; drivingmechanism

绅士化(Gentrification)概念[1] 源于西方,特指社会阶层的空间重构现象,乡村是绅士化研究极具活力的“第三地理空间”。1980 年Parsons 将中产阶层迁居英国城郊而导致的乡村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乡村阶层空间重构的过程和现象定义为乡村绅士化(Rural Gentrification)[2]。Philips[3]、Smith[4] 等人认为其普遍特征是:在本真生活诱惑下,生活方式移民、旅游休闲移民、舒适移民和创意阶层[5] 等多类群体以永久或半永久的流动节律[6] 迁居乡村,以“嵌入”方式[6?7] 同東道主“共生”,并与之进行“有边界”的人际交往[8]。目前对乡村绅士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发展过程特征、发生机理阐释、驱动类型和影响效应等方面。发展过程上看,多从发展阶段变化入手[6?8],缺乏空间演变特征研究[8], 尤其缺乏时空演变的结合[9];发生机制上看,供给端和消费端视角是研究乡村绅士化发生机理的主要切入点。供给学派认为经济目的是驱使绅士群体迁居乡村的主要因素,租金差(Rent Gap)使乡村绅士化更像是一种资本下乡的投资行为[10],而非人员流动。消费学派认为乡村绅士化的核心在于对“体验”的消费[8];驱动类型上看,城市化驱动型[9?11]、旅游驱动型[12?15] 和舒适移民驱动型[6?7]是主要的乡村绅士化关注类型;影响效应上看,乡村绅士化具有实现乡村潜在土地价值[6]、消弭“空心村”影响[13]、复兴乡村经济[14] 和增进社区福祉等积极效应[3]。但也引致主客冲突、生态恶化[7]、居住空间秩序崩溃[12] 和文化“去地方化”[14] 等消极影响,给乡村振兴和良性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综合国内外相关成果可以发现,对乡村旅游区由创意阶层、跨国绅士开办民宿[8] 而形成的乡村绅士化现象研究尚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发生机制[15] 的解析。对此情景下发生的乡村绅士化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缺乏其动态表征的界定、村落尺度下的时空嬗变过程,亦缺乏其驱动机制的深度解析,且相关应对策略不够显化。基于此,本文在乡村绅士化已有研究基础上[1?4,6?9,12]引入乡村绅士化新流变——民宿绅士化(B&BGentrification),即:多元绅士群体在逃离建制世界的元目的下迁居乡村,利用经济和文化资本优势开办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重构乡村社会空间和产业结构、推动乡村环境景观和文化“去地方化”等的过程。绅士群体是一种相对概念,即:相较乡村原住民具有更高经济和文化资本势能的外来群体。多元绅士群体主要包括寻求乡村舒适价值的设计师、艺术群体、创意阶层和生活方式旅游者等,也包括“逐水草而居”的商业机构和资本集团[8]。民宿绅士化的定义产生于乡村绅士化语境,因此可以认为其是乡村绅士化的一种变体。故本文以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乡村绅士化典型的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旧县村为案例点,在质性研究框架内遵循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尝试从跨国绅士、创意阶层及务工人员两个阶层三个主体来界定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的动态表征,阐述其时空嬗变过程与特点,剖析其发生机制,并根据其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为利用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现象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延伸乡村绅士化理论丰度。

1 研究实证:桂林市旧县村

1.1 研究对象

旧县自然村(以下简称旧县村)隶属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位于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留存的传统建筑造型完整,是全国首批传统村落之一。旧县村旅游于2002 年前后起步,2010 年南非人Ian 创办的“秘密花园”民宿开业后,旧县村民宿数量日增,游客人数也不断增加。据阳朔县文旅局统计,2022 年旧县村现有民宿酒店35 家,年接待游客超15 万人次,人均增收超2000 元。村内支柱产业也由种植业转变为旅游业,景观风貌、人际网络、生计来源、居住空间等发生很大改变,表现出西方乡村绅士化相类似的特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框架,在旧县村实际环境中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

1.2.1 非参与式观察法 团队于2021 年1 月、2022年8 月先后两次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1)旧县村旅游发展过程及状况、民宿建筑风貌特征、民宿进入及退出过程、民宿主变化等;(2)绘制旧县村民宿分布图、古建筑分布图等;(3)记录村民、游客、民宿主三方交际场景。

1.2.2 半结构访谈法 以政府工作人员、绅士阶层、村民、游客、住店客人为访谈对象,共计65 人,访谈内容包括:(1)村民对发展旅游的看法、村民对民宿进入的态度、村民与绅士阶层交往状况等;(2)绅士阶层进入旧县村的原动力、村内民宿发展过程和绅士阶层日常交际活动等;(3)政府工作人员对村内民宿发展现状的理解、政府支持举措等。获得深度访谈资料33 份(表1),文献资料5 份,录音累计时长32 h。

2 民宿绅士化表征

2.1 风貌异化

绅士群体和资本的流入,必然会改变乡村物质景观。随民宿绅士化发展,旧县村出现景观复古化杂糅、中西混搭异化景观并置等现象。基建方面,政府出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和传统村落保护的考虑主导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但受规划方案与成本制约的统一改造并未得到绅士群体的认可。既是建制化与个性化的冲突,也是潜在经济利益受损使然。旧县村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就是同城市相异质的乡村“地方感”,大规模的建设将旧县村“村镇化”,破坏重游游客的地方依恋。“我喜欢原先的青石板路,没必要为方便而拆毁极具岁月感的青石板路,因为美才能让一个地方流连忘返”(T3)。

景观的复古化杂糅主要表现在民宿内部装潢风格与选材方面,在舒适生活、家乡情感依赖和经济回报的多维驱动下,绅士阶层将民宿建构成多元地方文化融合的“家外之家”。“我把这当家来经营,整个村子只有我们家有壁炉,在北方烧壁炉习惯了。地板是广东找的民国吸水砖,家具是清末民初的老东西。自己住着舒服,客人也喜欢”(H3)。事实上,无论是按照政府的统一化修缮还是放权绅士群体自由发挥,都会使乡村的原真性去地方化,重构乡村功能空间[16]。

2.2 重复置换

调查发现,旧县村存在经多次置换的居住空间,其置换过程具有重复性,根据置换对象、被置换对象和置换时序的差异,可划分为3 种类型。

2.2.1 古典绅士置换 向往田园生活来此避世的古典绅士租住古居完成置换,此置换是小规模的,并非普遍存在。对乡村物质景观和经济生产方式几无影响,主要群体包括本地画家、退休老人和跨国绅士等。古典绅士群体在身体机能状况日益下降、村落景观商业化和经济压力下已被民宿绅士置换完毕。

2.2.2 民宿绅士置换(置换者陷阱) 外来绅士群体将古居改造成民宿,置换掉村民,是村内最常见的类型,由跨国绅士(H6)推动。总体上,这一批绅士已经弭平村内的“地租差”,村内房租走向溢价。早期,民宿主均住于民宿内,是为生活方式移民。客流的持续进入,对民宿床位产生更大需求,打破了民宿绅士群体主观建构起的乡村恬静、避世生活的意象。主观意象破碎后,绅士选择外迁到相近村庄再造生活居所,乃至退出民宿经营。民宿主为获取更多利润,选择主动退出居所,将床位留予潜在客源。这种置换了村民的绅士群体又被他者置换的“置换者陷阱”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

2.2.3 商业机构置换 民宿绅士群体弭平了旧县村的地租差,而商业机构的进入则将村内地租抬升更高的高度,经营不善者被资本主导的商业机构所置换。与现有研究[8?12] 不同的是,村民开办的民宿也存在置换现象。虽然中国的集体土地制度限制了宅基地流转,但持续流入的客源与兼顾家庭之间的矛盾,让村内早期的自我绅士选择将已成熟的民宿转让给外来绅士阶层,“2012 年用做旅游的积累加上贷款开了酒店,2018 年为了照顾孙子而转手”(V8)。

2.3 人际关系网络二元并置

亲缘关系是乡村聚居的主要因素,加之与邻为善的传统观念,平等、友好的交往是乡村人际网络中的基调。但随着绅士群体的“嵌入”,这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模式加入了不同色彩,呈现出东道主社交圈与绅士群体社交网的二元并置。一方面,绅士群体与村民交往的密切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绅士是否愿意接受来自村民的善意,融入当地社交网。绅士群体与村民缺乏共同话题,沟通交流机会自然不多,同时绅士群体较高的经济势能让东道主产生类应激反应的排斥心理,主观认为外来者态度倨傲。村民因在民宿发展中获益甚少而产生相对剥夺感,进一步显化其抵触心理。另一方面,绅士群体带着逃离建制世界的原目的到此居住,不愿受过多约束与羁绊,主动隔绝于村民。绅士们有符合自身趣味的人际网络,日常都在網络内运动,主动“脱嵌”于普通东道主。部分绅士群体在潜意识里对农民有一定文化歧视,认为绅士群体间的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阶层性,不适合农民参与。有意思的是,村内本土绅士与属于广义绅士群体的进村务工民宿管家之间交往密切,二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双方交流的媒介语。

3 民宿绅士化时空嬗变

发展旅游前的旧县村是典型的桂北稻作村落,水稻种植和养殖业是主要生计,乘遇龙河旅游开发东风,2002 年前后旧县村开始发展旅游,为村内自我绅士化(self-gentrification)[13,17] 提供了经济土壤。根据田野调查所获资料和现有研究[17?18],将旧县村绅士化划分为无序绅士化阶段和有序(民宿)绅士化阶段。

3.1 无序绅士化阶段(2002 年前后—2014 年)

旧县村语境下的无序绅士化是指绅士群体、投资者、村民和游客等利益相关者在政府监管与规划尚未到位时,从自身喜好出发,为谋求利益而参与旧县村旅游开发和民居改造,从而引发乡村文化和环境的非自然变动。此阶段各主体主观性强而缺乏规律性,对旧县村的发展生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由于驱动力与绅士化空间的差异,旧县村的无序绅士化阶段可大致分为自我绅士化阶段、古典乡村绅士化阶段和无序民宿绅士化阶段。研究发现,这三阶段的演进既不是递次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多类并存的绅士化现象,何深静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11]。

3.1.1 自我绅士化阶段(2002 年前后—今) Chan、张瑛等在研究红河哈尼时发现“原住民在乡村绅士化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进而塑造自己成为绅士”[17?18]。基于此,我们按旧县村的实际进程和驱动力的分异将村内自我绅士化分为2 次,即依托观光旅游资源的一次自我绅士化(2002 年前后—2012 年)和由民宿发展驱动的二次自我绅士化(2013 年至今)。

(1)一次自我绅士化。2002 年前后旧县村开始发展旅游,自我绅士化萌芽于村民从事导游、开办农家乐等。在经过必要的资本积累后,村民通过生产资料再扩大实现经济层次跃迁,在经济层面上实现绅士化。这一时期,村内自我绅士的居住空间呈现二分性。利用老宅开办农家乐的自我绅士仍居住于原本的居住空间,旅游致富的自我绅士则选择搬离空间狭小的老村,新建房屋开办农家乐,选址更靠近村内主干道。二者居住选择的差异是由其资本积累来源所决定的,前者已利用老宅空间和乡村空间积累了一定口碑,老村真实的乡村氛围更易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后者的资本积累以旅游务工为主,故无此顾虑,而更靠近主干道意味着在游客面前的“曝光度”更高。一次自我绅士化程度尚低,呈现点状分布特征。自我绅士们均拥有宅基地且缺乏外来人口入驻,因而一次自我绅士化过程中旧县村并未出现类似西方典型乡村绅士化中的“阶层置换”现象。

(2)二次自我绅士化。2010 年秘密花园开业后,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民宿主Ian 的传奇故事成为旧县村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客流量明显增大。借此机会,村内一些年轻人通过创业的方式加入绅士化浪潮。“开业后蛮多老外来玩,没有歇脚的地方,我就开了一个路边咖啡”(H7)。一次自我绅士化以低水平资金积累为主,强调村民经济位的上升,而忽视了其审美偏好、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绅士化”。“二次自我绅士化”是在村内民宿的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加快经济资本积累、促进本土绅士精神层面上升、审美品位城市化和营销方式新颖化的同时,吸引了丰沛客源。部分实现了自我绅士化的本土绅士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将客源转换为利润,通过分户取得宅基地或是与他人合作(一方出资一方提供宅基地)的形式在交通便利的道路旁或是新村新建楼房开办农家乐或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跳跃非连续的面状特征。可以预见,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旧县村内的自我绅士化在不久的将来将进入3.0 时代。

3.1.2 古典乡村绅士化(2005—2018 年) 尽管旧县村的无序发展带来各种问题,但其淳朴的乡村氛围并未过多改变,加之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保存完好的古建,来此创作、隐居或学习的艺术家、大城市的退休者、跨国绅士、艺考学生和研究者络绎不绝。这一阶段始于2005 年本地乡土画家迁入,至2018 年荷兰人Marten退休回国并将居所转让给中美夫妇改造成民宿标志着此阶段结束。

此阶段的阶级置换,呈现出老村、老房和老人的“三老”特征,外来绅士更倾向于租住在老村内由独居老人居住的老房子。“三老”特征的机理是绅士们出于对传统木质、青砖建筑的偏爱,选择空间狭小的老村作为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空间。老年人最先成为置换对象与农村空心化是分不开的,独居老人的经济收入和来源较之具有完全生产能力的家庭更低,这种生产能力层面上的“地租差”给予绅士更大的议价空间。符合“三老”特征且具备居住功能的古建所剩无几,加上来此居住的绅士数量不多,所以在这一阶段,旧县村的民宿绅士化空间分布上也呈现点状特征。

3.1.3 无序民宿绅士化(2008—2014 年) 跨国绅士的最初介入是法国人Frederic 及其DAST 基金于2008年开始的旧县花园村项目,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于2009 年宣告破产。同年,Frederic 的助手南非人Ian 租下6 间民宅改造成秘密花园民宿并于次年开业,开启跨国绅士介入下的民宿绅士化进程。此后几年,在此隐居的设计师(H2)、游玩至此的北京姑娘(H5)和本土绅士(H7)等绅士开办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古建筑遍布的老村是民宿选址首选,但民宿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老村空间的挤占并非是全面的,而是呈现出一种混杂空隙的特征。老村内古民居大部分已经外租,但在古民居群中还存在着一些村民自建楼和一些因价格不理想、产权复杂等原因未出租的古民居,也有毛氏和黎氏祖祠这类无法侵入的古建。古建集中的老村并非是一个完整的绅士化空间,而是存在着由多个相邻的点状绅士化空間聚集形成中等团状绅士化空间并混杂多个点状、线状空隙的面状绅士化空间。

3.2 有序(民宿)绅士化阶段(2015—今)

有序绅士化[17] 是指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是高势能绅士群体)在政府干预下,被迫或主动寻求自身发展而与原住民利益进行捆绑,通过自身发展促进原住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保护本土文化和发展经济等。其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平衡高势能群体与原住民的利益冲突,政府支持和管理力度大小也是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在观察到发展民宿业对古建活化,促进旅游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等积极效应后,阳朔县政府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客矛盾、民宿标准不均、供应和基建不足、景观风貌不佳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2015 年,旧县村启动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建设项目,实施了修旧复古工程、“庭院鸟语花香”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村民以土地、林权、劳动参与民宿旅游发展,享受旅游发展红利,以民宿主为代表的外来绅士群体与村民间的利益冲突得以缓和。2017 年,民宿主自发成立阳朔民宿协会,次年政府成立阳朔民宿学院并举办民宿高端人才发展国际论坛,给旧县村民宿发展戴上“紧箍咒”。在政府、民宿行业和原住民的共同努力下,旧县村民宿绅士化进入有序绅士化阶段。

经过近15 年的民宿绅士化,旧县村能满足绅士需要的可置换空间已然不多,后来投资者不得不另寻他径,进入旧县新村开办民宿,或是在远离旧县老村但更为僻静的山坳另开他所。在经济、行政和客源需要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导的商业机构选择在归义县城旧址建设大型农庄(山水遇农园),并在新村寻找泥房开发精品酒店院落(遇龙院子)以满足休闲旅游时代的需求。农庄项目立项后,一些经济嗅觉敏锐的本土绅士便在紧邻农庄的地块建设农家乐,形成了以面带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与老村的绅士化空间共同组成“点—线—面”的分布形态。经过近20 年2 种民宿绅士化类型的发展、更替与融合,旧县村的民宿绅士化空间由点及线,聚点成团,跳跃发展,最终形成目前的非连续的“两面一线多点”态势。

4 旧县村民宿绅士化驱动机制

4.1 绅士需求:后现代乡村性

受“后福特主义”转向影响,城市生活日益枯燥,城市中产阶层呼唤更具特色、更亲近自然、更有乡土性而又更自由的生活,绅士群体的关注点开始转向乡村。中国文化有着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静逸,在中国的乡村地区,这种静逸更为显化。静逸乡村里的传统乡土建筑,成了西方跨国绅士眼中的“乌托邦”。在此驱动下,Ian 从西方后现代旅游者[19] 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出发,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想象性再造而开办“秘密花园”民宿,构造出自己的“异托邦”。“很偶然的,我和朋友骑行路过旧县村,被旧县的田园风光吸引,特别是村里青砖黑瓦的老房,让我移不开眼睛。我当时想,一定要住到这房子里去”(H6)。

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思想影响的中国城市中产阶层,为寻找“此心安处”迁居乡村,并利用自身经济和文化资本将居所改造为“吾乡”。“知道旧县(村)是很偶然的,当时沿着遇龙河闲逛,逛到这里了,觉得很舒服,就留下来了。现在已经长居于此,我不出差的时候是我在管(民宿),我出差了就是我朋友帮我照看”(H4)。

后现代旅游者并不推崇符号化原真景观[19],他们在便捷和舒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对乡村性的想象而改造居所,在主观上建构出心目中的乡村地景。尽管明知改造后的居所并非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但他们仍能在“假造”的“吾乡”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即“超真实”的后现代乡村性体验。也正是在绅士群体对这种“超真实”的后现代乡村性的建构表达中,转译出旧县村民宿绅士化的主要表征“风貌异化”,即景观复古化杂糅合中西混搭异化景观并置现象。

4.2 空间生产:“逐水草而居”

从文化需求的视角可以解释民宿绅士化产生的初始动力,但随着民宿绅士化的发展,文化需求论越来越难以阐释乡村旅游区愈演愈烈的民宿绅士化,亟待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导下的空间“生产”与“消费”本质[20],可借以解释民宿空间的生产与消费,并论述民宿绅士化驱动机制。

旧县村内初代民宿绅士群体在“有温度的住宿”中过着“有灵魂的生活”,但民宿改造的巨额费用,促使其不得不将其生产出的“空间”通过“空间消费”转换成现实资本。“我租了6 间房,没有那么多的钱一口气改造完,就没法继续保护它们,所以在2010年改造好2 间房后秘密花园开业,通过赚的钱再继续改造剩下的房,就这样一直循环着,到2016 年才全部改造完”(H6)。

在发现租赁古建改造为民宿不仅可以实现“耕稻牧鱼”田园生活的理想,还可以将多余住宅空间“销售”给他人以实现资本循环后,旧县村内由外来绅士群体开办的民宿如雨后春笋,层见迭出。譬如跨国绅士做的官邸,国内投资人建的旧雨新知、禅居、瑞华庭院和老房子,本地投资人开办的田园瓦舍、泊艾和澜田等民宿。在Ian 的示范效应下,本土绅士群体通过学习,生产出更具本土特色的民宿空间,旧县村民宿绅士化阶段的自我绅士化由此发轫。“最開始做民宿就是看‘疯子做得好,能赚钱。我就跟着他学怎么设计、怎么动手。我们家这些桌子、椅子、亭子还有装修都是自己做的”(H7)。

可以发现,即使是在被媒体贴上情怀标签最多的跨国绅士Ian 身上,经济收益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遑论“逐水草而居”商业机构和投资人。民宿绅士化的本质,仍不失为基于资本循环的空间生产的资本逐利行为。

4.3 乡村内需:振兴乡村

我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乡二元体系制约着乡村发展[21],城市发展对乡村造成多重剥夺,乡村长期充当城市的资源供给地和劳动力输出地。乡村的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缺乏内生发展动力。旧县村只是我国乡村衰落的一个剪影: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旧县村劳动力和农业资本因城市的“虹吸效应”迅速流失,导致乡村社会空心化。同时,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缺乏大规模机械化商品农业的生长土壤,不能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产生内源性动力,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该村实际潜在经济价值受到长期低估。这也和Smith[4] 的“租差”理论相吻合。乡村发展的社会资本缺口同民宿绅士群体带来的城市资源流入相互耦合,造就了旧县村民宿绅士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民宿绅士群体本身所具有的和乡村地区迥然相异的审美趣味,也作为一种信息流流入乡村地区,打造着不同于乡村的地景,吸引寻求“真实自然”的“小资群体”到此完成“自我身份建构”。由此,民宿绅士化的生产与消费形成闭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在田野调查和相关二手数据的基础上,从后现代主义旅游者、空间生产和“租差”理论视角定义了乡村绅士化的新流变——民宿绅士化。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是民宿绅士群体从后现代主义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以体验后现代乡村性为初始目的而进入乡村地区改造居所,带动乡村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发乡村风貌异化、重复置换和乡村人际关系网络二元并置等现象,也吸引“逐水草而居”的商业机构和投资人进入。研究表明,体验后现代乡村性是民宿绅士群体进入乡村的第一驱动力;基于资本循环获利的空间生产与消费是民宿绅士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我国长期发展中产生的城乡二元体系导致的城乡“租差”是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得以产生的经济前提。

在质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了乡村旅游区民宿绅士化表征、时空嬗变过程与特征和民宿绅士化驱动机制,延伸了绅士化理论丰度。但考虑旧县村实际情况和篇幅所限,只讨论了民宿绅士化的表征、时空嬗变和人际关系二元并置等问题,对于民宿绅士化进程中村民生活空间挤占、外来绅士社区融入等问题未做过多探讨。考虑将来通过综合运用“城乡—推拉”作用、空间生产和地方认同等为理论棱镜透视进一步探析上述问题。

5.2 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旧县村民宿绅士化过程中存在着人际关系网络二元并置、乡村在地文化缺失和地方感破坏以及民宿生存与发展困境等问题。对此,文章考虑从制度层面、地方特色角度和民宿经济生态链等方面入手,提供解决方案。

5.2.1 建立旅游吸引物权制度,协调人际关系 村内人际关系网络二元并置不能简单归因于缺乏共同兴趣爱好这类建制性因素,而是要透视其经济根源。绅士群体与村民交往之所以呈现二元并置的原因如下:(1)经济势位差异导致的娱乐取向分异,村民难以承受攀岩、野炊和溯溪等典型绅士爱好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自然与绅士群体缺乏沟通媒介语;(2)绅士群体利用旧县村旅游吸引物经营民宿但未向村民支付这笔缺乏法律支持却实际存在的“冠名费”,村民也未从民宿发展中获益而产生相对剥夺感。

建立旅游吸引物权制度[22],需要细分旅游吸引物构建者的参与权重并给予相应补偿,即明确“旅游吸引物形成与维护过程中的劳动贡献值”。完成参与权重细分后,还需申明主体义务,确保参与主体明晰自身责任,以减少对旅游吸引物的破坏。此外,政府介入对保证制度运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所以还需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授权。因此,探索建立“旅游吸引物权”制度,让那些被民宿发展打扰却未因此获益的东道主分润民宿旅游收益,是协调旧县村绅士群体与村民人际关系的可行路径。

5.2.2 突出民宿特色,提升民宿品质 民宿是非标准化住宿形式,但绝不意味着无规则,其规则本底便是消费者需求。民宿特色是否突出、服务温馨与否和品质高低是民宿经营困境的破局落脚点。一方面,旧县村民宿应围绕“阡陌纵横、风吹稻浪”和“桂北庄园、状元故里”的文化本底,把打造“耕稻牧鱼、梦会玉龙”休闲康养度假模式[23] 作为民宿发展重点。另一方面,应立足山水资源优势和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将民宿产品开发与在地文化相结合,建构民宿“地方感”。此外,促进民宿集群主题差异化,构建桂北少数民族文化、米粉文化、西方跨文化、生态有机农业等多元民宿集群也是显化旧县村民宿特色的有效举措。

旧县村现存民宿品质参差不齐,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村民开办的品质低、服务差、特色不显著的民宿大多已歇业或转让,民宿品质提升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更新维护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完好与否直接影响民宿品质和消费者舒适度感知,更新老旧设备是最直接的提升路径。但受此前疫情影响,民宿现金流减少,故而及时维护也不失为良策。(2)优化服务质量。村民自办民宿大多为家庭式经营加之缺少职业培训,缺乏服务意识,弱化消费者体验感,可以通过开办民宿学院培训、举办民宿业交流会等方式解决。

5.2.3 建设民宿经济生态链 旧县村虽已形成乡村民宿集群,但各民宿间缺乏层次,相关行业间缺少联系,乡村间联系阻碍大,没有形成畅通、共赢的民宿经济生态链,制约着旧县村民宿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旧县村民宿产业集群内部民宿层级体系,实现高端民宿特色化、中端民宿标准化、大众民宿舒适化。(2)强化民宿相关行业间联系,在“民宿+”的基础上整合各行业,促进民宿、餐饮、旅游演艺、休闲农业、文博展览、研学、户外运动等行业多态协同。(3)推动设施共享,与周边村落协同发展。强化旧县村整体美学设计,以旧县村节点,向周边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乡村空间权衡协同。

参考文献:

[ 1 ]GLASS R. London: Aspects of Change[M]. London: Mac Gibbonand Kee, 1964: 1-7.

[2]PARSONS D J. Rural Gentr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RuralSettlement Planning Policies[M]. Brighton: Department ofGeography, University of Sussex, 1980: 5-12.

[ 3 ]PHILLIPS M. Rural gentrification and the processes of classcolonisat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3, 9(2):123?140.

[ 4 ]SMITH N. New globalism, new urbanism: Gentrification as globalurban strategy[J]. Antipode,2002,34(3):427?450.

[5 ]刘道璇,李庆雷. 创客视角下的民宿经营模式及创新发展?以西双版纳旅游民宿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11):43?49.

[ 6 ]谭华云,周国华.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绅士化演化过程与机制解析?以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2022,77(4):869?887.

[ 7 ]谭华云. 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舒适移民型乡村绅士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 8 ]关晶,张朝枝. 民宿业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特征与驱动机制?莫干山镇案例研究[J]. 旅游论坛,2020,13(2):81?93.

[ 9]何静,岳艳秋,汤爽爽.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绅士化的发展特征及机制差异研究?以南京市黄龙岘村和苏家理想村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22(11):1?7.

[10 ]杨迪,李广斌,秦晴. 基于资本下乡的乡村绅士化机制研?以南通市仇湖村乐百年小镇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20(12):97?105.

[11]何深静,钱俊希,徐雨璇,等.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时空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2012,67(8):1044?1056.

[12]张娟,王茂军. 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J]. 人文地理,2017,32(2):137?144.

[13] STOCKDALE A. The diverse geographies of rural gentrification inScotland[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0,26(1):31?40.

[14]饶小芳. 传统村落的乡村绅士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15]蔡晓梅,刘美新,林家惠,等.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以广东惠州上良村为例[J]. 旅游学刊,2021,36(5):55?68.

[16]彭文,杨宇亮,徐艳芳. 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乡村功能空间特征及权衡协同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44(5):968?980.

[17]CHAN J H, IANKOVA K, ZHANG Y, et al. The role of selfgentrificationin sustainable tourism: Indigenous entrepreneurship at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 world heritage site, China[J]. Journal ofSustainable Tourism,2016,24(8/9):1262?1279.

[18]张瑛,汲忠娟,曾仁辉,等. “旅游绅士化”与农耕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地元阳梯田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6):75?81.

[19]黎镇霆,马悦柔,翁时秀. 主题公园化古镇的后现代原真性体验及生成机制?以乌镇西栅景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23,38(1):42?52.

[20]明庆忠,段超.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镇旅游景观空间重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46(1):42?48.

[21]沈洋冬,梁业章,林柳彤.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研究[J]. 中外建筑,2021(7):94?97.

[22]辛纪元,曹务坤,吴大华. 旅游吸引物权的表达与实践[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111?115.

[23]赵耀,陈秋华. 新田园主义视域下桂林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与发展策略[J]. 台湾农业探索,2022(5):6?12.

猜你喜欢
驱动机制乡村旅游
聚酯纤维化工项目投产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内涵、特征与驱动机制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学生主导型案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