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思考

2023-12-09 18:22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教学方式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张 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课程标准的最新变化归纳为课程方案变化、课程标准变化两部分,并进一步提出“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社会衔接”等指导意见。新课标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学指导依据。在此理念下的音乐学科教育也需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改革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

一、新课标理念下转变音乐教学方式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学科教学价值功能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目标分为核心素养目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三大基本模块,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全面规划与调整。这对传统音乐学科教学来说是一大创新。在丰富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更具指向性,课堂教学计划更具创新性,学科教育的价值功能得以进一步丰富。

(二)营造音乐教学氛围

新课标背景下,转变音乐学科的教学方式,将使课堂教学氛围充分活化。课程标准指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创作、表演等艺术类实践活动,提升创意实践能力。为达此目标,教师将对教学方式作出适当调整,以更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创造力的教学任务、艺术活动为教学载体。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为学生带来新奇的课堂教学体验,进而活化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热烈的音乐教学气氛。

(三)发展学生音乐学科爱好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改革艺术课程设计,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这一转变将使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发生重大调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舞蹈彩排、音乐剧表演、影视作品鉴赏等趣味教学活动。上述教学内容具有观赏性,能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萌生学科爱好,能在个人感兴趣的领域自主展开深度探索。这对学生学科能力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新课标理念下转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方法

(一)融入多元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常识储备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学科教育强调音乐文化的渗透,对此,教师可以从多元文化角度展开教学方式刍探,将流行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地方音乐文化等多元化音乐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促使课堂教学发挥实效,落实多元教学价值功能。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流行音乐文化相结合,拓展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流行音乐曲目,借助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风格对撞,让学生熟悉不同风格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结合教学主题向学生普及正在消失的传统音乐技艺,拓展多元民族器乐、音乐表演形式,厚植学生民族情感,使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向学生普及地方衍生的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如地方曲艺文化、器乐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容能进一步拓宽学生音乐学科视阈,提高学生学科认知能力。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放牧”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为电影《草原小姐妹》的琵琶协奏曲。教师从该曲目的文化角度出发,提炼出民族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文化和地方音乐文化三个维度。教师可以从民族音乐文化角度出发,找到马头琴、草原琵琶、火不思、蒙古筝、库姆孜琴等独特的草原乐器,为学生讲解《草原小姐妹》的背景故事。学生能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个人音乐常识储备。教师可以从流行音乐文化角度出发,为学生拓展流行音乐《草原之夜》《心花开在草原上》《草原情歌》等曲目,便于学生感知多元音乐的差异化文化风格。从地方音乐文化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独具特色的草原舞《卓玛》,便于学生借助草原舞感受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丰富多元的文化教学渗透能有效落实发展学生“文化理解”素养这一课标教学目标,使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改革发挥实效。

(二)强调评价教学功能,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教学、评价案例”这一课程标准。评价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音乐学科教学的又一巨大转变。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评价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之一,借助评价教学强化学生学习体悟,升华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该曲目的歌唱方式,了解作曲背后的故事和曲目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教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专设评价教学环节和评价表格,并进一步丰富学生角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个人自评,促使学生养成反思意识,提升课堂教学专注力;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即兴评价教学机会,在指导学生歌唱时就学生的发音、曲调演绎进行个性化纠错指导,使学生通过教师即兴评价清晰感知到个人歌唱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调整;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教学表现情况、歌唱测验评分等评价内容转化为数据评价,记录在学生个体评价成长档案上,定期发放评价档案,帮助学生梳理学情。环环相扣的评价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音乐活动设计,培养学生音乐爱好

音乐课程教学内容除鉴赏、乐理常识外,还包括器乐演奏、歌唱学习、曲艺表演、律动舞蹈等多样化学习内容,旨在锻炼学生实用音乐技能,发展学生音乐爱好。传统音乐教学受教学条件、观念等限制,以鉴赏课堂为主,实践活动为辅,实践类学习时间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新课标背景下,要解决此类教学问题,优化新课程建设,教师可以加大对音乐活动设计的重视力度,设计创新性、挑战性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音乐爱好,陶冶其情操,达到“激趣”目的。教师可以设计常规性音乐活动,如成立器乐、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社团活动或练习,以此延展学生课外学习时间,锻炼学生音乐技能,发展学生音乐爱好;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设计非常规性音乐活动,例如,根据学校文艺会演需要设计舞蹈、音乐剧、合唱、器乐演奏表演作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校园音乐会、音乐歌手竞赛等趣味活动,此类文化活动具有挑战性,对学生合作音乐演绎能力和个性化音乐技能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能在阶段时间的磨合下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音乐学习、表演的过程,进而发展个性化音乐爱好,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芬芳茉莉”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江苏、东北、河北共三个地方的民歌、四个版本的《茉莉花》小调教学,要求学生能通过民歌学习,对比地方音乐的风格特征,感知独特的民乐文化魅力。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独特性,为学生设计以班级为单位的文艺会演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合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民歌。教师需注意学生合唱小组的差异性演绎,为学生设计多声部合唱、器乐合奏式合唱和男女对唱等多元合唱形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机会较为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临时组建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定时合作练习。在阶段时间的坚持下,学生会逐渐配合默契,逐步提升合唱水平。学生能在合唱表演的过程中逐步得心应手,享受群体表演带来的乐趣,进而养成合唱、歌唱爱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化教学、评价教学和活动教学三个维度出发,综合探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以此提升课程品质;教师可以将评价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搭建“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以评价鼓舞学生自我提升;教师可以灵活设计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鼓舞下发展个性音乐爱好。丰富的音乐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贴合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的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教学方式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