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3-12-09 18:22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大律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旋律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大律中学 孔 冠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重点突出音乐的内涵,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声势律动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有机地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中对其进行合理运用,能切实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创造性和视听辨别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声势律动的含义及其运用价值分析

声势律动可以简单理解为运用多种肢体动作而得到有规律、有节奏的声音,常见的表现方式有拍手、跺脚等。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主要包括声势和律动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声势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肢体动作来对音乐的节奏、旋律进行表达,形成有节奏、旋律的肢体声响,而律动则是在音乐旋律的指导下,以肢体语言来对音乐主旨或者思想进行展现,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乐感,能深刻理解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众所周知,音乐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其通过创造特定的旋律来表达思想内涵,具备节奏鲜明的特点。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沉浸于音乐所呈现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培养学生的乐感。而学生做出的肢体动作,是对音乐旋律、节奏的表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从客观层面上来看,声势律动方法是具备一定教学价值的,其能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固有印象得以转变,激发学生的课堂教学活跃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另外,当前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普遍课业较重,也面临着一定的身心压力,音乐作为放松学生身心、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重要课程,实施声势律动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全身心放松,充分舒缓学生的身心压力。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利用声势律动,锻炼学生音乐知识技能

初中音乐涉及较多的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掌握这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更进一步对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进行探索,但就目前来看,学生由于接触音乐不久,在音乐节奏、旋律等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对学生音乐知识理解的巩固和技能的锻炼也就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声势律动的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情况,充分对自然节奏与律动进行应用,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音乐听、唱等环节中,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通过拍手、摇摆等形式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时,曲子本身具备很强的节奏感,教师可根据音乐节奏设计踏步或者跺脚等肢体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进行欣赏时,带领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节奏与踏步节奏之间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从踏步中感知音乐的节奏,明确音乐的节奏感,促使学生在更为深入地掌握音乐旋律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能了解到音乐节奏的具体含义及形式等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为后面的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

(二)利用声势律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声势律动作为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利用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音乐感知能力不强、审美能力不足的问题,尚不足以支持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以推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借助声势律动的手段开展教学,能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受到音乐的氛围,增强音乐的渲染能力,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强化,促使其能明确感知到音乐中的优美旋律和节奏变换。学生通过自主感知,也会获得丰富的音乐感受,能更为深切地掌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人文风情等内容。

以《丰收锣鼓》这首音乐为例,作为一首非常典型的民族管弦乐,其蕴含着百姓丰收时的喜悦情感,充分展现了中国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的时候,可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继而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模拟打击乐器动作来尝试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文风情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内涵和主旨进行探索。学生在跟随音乐节奏完成相应肢体动作的同时,也能通过动作掌握管弦乐器的演奏特征,认识到这首乐曲的旋律及节拍,更为准确、深入地掌握乐曲的旋律特征。此外,教师还可根据乐曲设计拍手、跺脚等动作,来对乐曲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表达,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利用声势律动,唤醒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追求自我表现,在音乐方面也更倾向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以往单纯进行音乐理论知识输出的教学形式,明显与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不相符,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而教师利用声势律动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能将原本静态、程序化且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自我感受、创造的活动,能唤醒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之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满足学生对个性化音乐的心理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青春舞曲》是一首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有着灵动紧凑的结构和活泼明快的旋律,极大地彰显了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具备极强的舞蹈性,非常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这首歌的品鉴与欣赏时,教师可事先向学生展示这首歌创作地区的民风民俗和人文风情,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将学生带入歌曲所营造的情境中,学生在事先的情境铺垫下,会产生要深入了解这首歌曲的冲动,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体会这首歌的节奏特点,并跟随音乐节奏以拍手的方式打节拍,帮助学生掌握律动规律,把握好音符时值。这样一来,学生便在自己兴趣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对音乐内容进行探索,更为准确地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声势律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针对音乐赏析中的曲目,也会产生自己独特的体会和心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借助声势律动,获取内心最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音乐所呈现出来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理解并表达,而不应直接将乐曲鉴赏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肢体律动的形式,营造音乐鉴赏氛围,并自主展开思考和探究,经过反复的鉴赏探索和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便会得到逐步提高。

以《西风的话》这首音乐的鉴赏为例,这首音乐以“秋”为主题,向学生传递了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主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以手势动作结合面部表情来对这首乐曲的内容进行表达,进而让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谈谈从音乐旋律及自身的动作上,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聆听及律动表达,必然会对音乐的意境有所感受,尽管并不会产生太过深刻的看法,但教师此时再加以引导,便可顺利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婉转的曲调和典雅的曲风,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内涵与主旨,进而对这首音乐产生自己的看法,实现更深层次的音乐鉴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声势律动的依赖性极强,其不仅能切实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声势律动的重要作用,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其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发挥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优势,帮助教师开展更为高效的音乐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旋律
春天的旋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7月,盛夏的旋律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