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12-09 18:22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饶碧玉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内化文言文阶段

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饶碧玉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翻转课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学习、课堂内化和课后评价。课前学习阶段,教师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录制教学微课,并将其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自学微课等学习资源,建构知识体系,对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及时做好记录并反馈。课堂内化阶段,学生带着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以讨论、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生生、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建构的知识体系内化于心。课后评价阶段,翻转课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教师、家长、同学、自身等多方面、不同层次进行评价,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接受程度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师生角色“双主化”

高中文言文相较初中而言,难度加大,内容增多。一方面高中文言文篇幅较长,学生没有读下去的意愿,教师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文言知识比较琐碎,学生往往读不懂、记不住,而不同文体的文言文文本更是让学生无所适从。翻转课堂对师生教、学文言文有重要意义。课前的微课学习通常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或针对性强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内化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疑问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学生可以更为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能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个性化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是学生被动接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输出的知识,在课后通过完成作业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内化。这种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前接受知识的传递,并有时间整理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理解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快速解决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文言文教学高效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展开编排,所选的文言文主旨思想更加深刻多元,但学生连对文言文的文字理解都还存在一定困难,就更不用说研习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而翻转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度学习。在翻转课堂中不是以枯燥的文言知识为核心,而是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当前翻转课堂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部分教师往往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靠课前自学难以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所以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没有明确目标,学生学习没有针对性,进而影响课堂内化环节,甚至出现强行翻转的现象。课前学生自学只图应付,课中教师依然采用讲授的方式,这样的翻转课堂流于形式,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欠缺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讲授,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思维方式在短期内是不容易改变的;另一方面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文言基础不一样,理解有快慢之分,自学能力有强弱之分。在翻转课堂中,往往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前学习阶段,还是课堂内化阶段,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但这对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打击很大,其学习主动性会越来越弱;这会影响班级的平衡发展,走向两极分化,也会给教师设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带来难题。

四、翻转课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注重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课前学习任务

在翻转课堂的应用中,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课前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吃透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例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是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属于“思辨类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因此,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其次,借助互联网收集资源,精心制作微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微课的制作是翻转课堂课前阶段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效果。微课通常是集视频、音频、动画、文本为一体,图文并茂的资源,它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大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朗读文言文往往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对此,互联网上有许多朗诵水平比较高的音视频资源,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音频朗诵,帮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绪和思想。教师在微课中设计相应的动画,结合富有情感的文言文朗诵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文言文朗诵,引导学生录制朗诵视频,并发送到班级的学习交流群中,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情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单。例如,《劝学》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来说要弱一些,对议论文也是刚接触,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所掌握,但对论证方法的掌握还很不足。所以,本课的学习任务可设为在阅读中分析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对比论证产生的说服力,在写作训练中尝试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二)强化课中组织,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内化阶段,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着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疑问与困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劝学》《师说》时,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之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学习的态度、意义、作用、方法和途径等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体会荀子和韩愈说理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并与现实相联系,思考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也可以举办辩论赛,让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辩论,从而促进其思维层次的提高。例如,在开展《鸿门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项羽该不该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辩论赛,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地进行辩论,从而认识到项羽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利用课后评价,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考虑教学微课的制作、学习任务单的制作、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翻转学习过程。评价方式要综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评价主体上看,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教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反馈,在合力作用下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内化文言文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