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2023-12-09 18:22山东省济宁市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赵翠平杨政道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素质体育活动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赵翠平 杨政道

素质拓展训练可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以此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素质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英国,之后随着各国间文化交流出现在众人眼前,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而后素质拓展训练流入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愈加完整,最终蜕变为一类以团队模式开展的综合训练活动。现如今的素质拓展训练,以团队合作形式开展,要求参与训练的全部人员在合作中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创新课堂教学表现形式,发展学生团队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类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完成体育学习任务。通常,体育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随后为其设计合理、科学的拓展训练活动。学生在团队模式下共同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勇于向前的体育精神。通常素质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以实践为主,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要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素质教育,从而针对性提高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二、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拓展训练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大部分小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有一定期待感,但此类期待感并不源于体育教学内容,而是源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自由活动时间。许多学生认为体育课是一种以“课”为名的大型游戏时间,而不是一门学科。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体育课堂教学原有结构,通过素质拓展训练为学生阐述体育知识,以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创设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多样化、趣味化特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可以在更有趣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也能在新颖的素质拓展训练中体验各类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

(二)促进身心健康

素质拓展训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完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行为特征,能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素质拓展训练环节中,教师应结合阶段性的教学反馈及学生课堂教学表现,不断优化并调整教学方案及训练模式。例如,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训练场地,让学生在训练中产生更真实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另外,素质拓展训练以合作学习为主。因此在训练中,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优化学生人际关系,创设和睦、轻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三)提高身体素质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使用较为单一的体育运动开展体育教学。此类体育运动较为简单,便于学生学习。但长时间重复性的体育活动,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运动的兴趣,致使学生不爱做运动、不想做运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必须积极引入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将体育运动、体育技巧以更新颖、有趣的方式与素质拓展训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便可在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能、身体素质进行有效锻炼,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以团队意识为原则的合作性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开设之初,教师必须优化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具备团队精神,方能开展以团队行动为主的训练。团队协作能力不仅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内容,也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及素质拓展训练内容,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小组,方能满足拓展训练的需求。不同的分组类型能提高素质拓展训练的多样性,有利于快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务必在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前掌握学情,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方能设计出符合本次拓展训练要求的分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性格特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分组计划,并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设计与小组整体表现有关的评价机制,分别从学生个体及小组整体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入手,开展严谨的教学评价。若某组合作意识较强,但未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可以对其合作精神及合作行为提出表扬;而合作意识不强、组内成员互相“扯后腿”的小组,教师需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并引导学生反思,为学生塑造正确的合作观念和协作意识。

(二)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专项性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设计必须将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让素质拓展训练为体育教学服务,既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锻炼,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便于学生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知,使之正视体育学习。例如,低年级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有“基本身体活动”一课,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走、跑、跳跃姿势与技巧。此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素质拓展训练——袋鼠跳活动。首先,将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小组,并组织接力袋鼠跳竞赛。学生需要进入布袋中,双手抓住布袋的边缘位置,在布袋内尽力向前跳跃。待教师向学生讲明竞赛规则后,需要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袋鼠跳姿势与技巧,之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练习。练习中,教师应巡视学生的练习状况,对某些姿势错误、发力点不正确的学生做出专项技术指导,以免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发生危险。

(三)以身心发展为目标的趣味性训练

想要发挥出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中的最大价值,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全面革新教学方式,利用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性特征,设计户外实践教学及趣味性游戏教学等。另外,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当前教学进程的拓展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具有教育价值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学习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教师需要确保素质拓展训练的强度与学情相符、难度适宜,确定素质拓展训练科学、可行。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前明确本阶段教学目标,真正立足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育的教育目标,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开展适宜的拓展训练。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背后摔这一素质拓展训练较为常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间的信任感,提高班级团队的凝聚力。该训练中,应选择一名学生,自高处闭眼向背后摔下,由其他学生围成一圈,做好接应准备。训练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正确指导,要求负责接应的学生以双臂交叉的姿势,紧紧围绕成一个圆圈,同时腰杆挺直、膝盖内扣,做好蓄力准备,方能准确接住摔下的学生,而向后摔的学生则需具备一定的胆量与对其他学生的信任。

(四)以素质培养为前提的挑战性训练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年龄、性别、运动习惯、发育情况等多项因素影响,其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为了保障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得到应有的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具有挑战性的拓展训练,同时把控教学活动的层次性,让学生基于自身身体素质、体育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通过合理的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良性竞争意识,发扬学生的体育精神,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注重体育与德育共行的教学举措,真正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以素质培养为前提有效开展。通过综合素养发展引领的素质拓展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育课堂学习体验,还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意识做出正向引导,让学生在充满集体荣誉感的训练中获得感悟。

四、结语

素质拓展训练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时,教师应从学生现实角度出发,结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具有教育价值且目标清晰的训练内容,确保素质拓展训练能发挥出最大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素质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