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浸润课堂
——论小学美术陶艺课程的教学方法

2023-12-09 18:22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张小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兵马俑陶艺美术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张小娟

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增加陶艺课程,并非让学生毫无目的地“玩”,而是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并培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对民间艺术产生强烈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小学美术陶艺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图画为参照进行仿画,学生在刚开始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但时间一长就容易感到无聊。而陶艺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能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有更强的参与度,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无须完全以模型为参照,而是可以对模型的色彩、形状等具体细节加以改变,或者进行自由创作,将自己心中的作品以陶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想象转化成现实。

(三)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陶艺创作是一个有趣但烦琐的过程,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系列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地使用自己的双手,做到手、眼、脑协调工作,才能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与绘画相比,陶艺创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多,也更考验学生的手指灵活度。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陶艺创作时,学生往往会需要得到其他学生或教师的帮助,或是借用材料,或是解决问题。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平时不愿意主动与人沟通,但以陶艺课程为载体,能为他们创造一个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小学美术陶艺课程的整体方案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训练学生的美术能力,促进他们的终生发展。开展陶艺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流程,让他们认识到陶艺作品的完成需要经历练土、拉坯、开洞、成型四个步骤,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陶艺的理解。因此,在设计陶艺课程时,教师应当将文化背景、作品欣赏、艺术表现、创意发挥等几点作为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元素。

(二)提炼整合陶艺和美术元素

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此,教师应当将美术教学中的经典、趣味性元素挖掘出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陶艺创作的灵感,并将其融入色彩选择、造型设计中。当学生完成陶艺创作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作品涂抹各种颜色。对学生来说,这一调和色彩的过程比传统的美术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三)陶艺融入美术的基本思路

陶艺课程自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烈的趣味性和较高的参与度。为了让学生有能力、有意愿参与到陶艺创作中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让他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学习。例如,在面向低年级开展陶艺课程时,教师可以从欣赏陶艺作品开始,引导学生对陶艺创作产生兴趣,了解更多有关陶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各类陶艺制作工具,让学生学习如何执刀与雕刻。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上述内容后,就可以进入动手操作阶段,集体进行陶艺创作既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小学美术融入陶艺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调动学生兴趣

在开展陶艺课程之前,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将美术教材中有关陶艺制作的部分筛选出来,整合成陶艺课程教材。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搜寻各类网络资料,或者亲自到博物馆等场所拍摄小视频,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预习材料,以便于为课上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帮助。例如,在学习与瓷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各种类型的瓷器图片,并为学生展示其在不同物品上的应用,如时装、家具、花瓶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瓷器的图片和名称制作成卡片,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直观感受出发将两者一一对应。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意课内评析,丰富学生体验

由于美术教材中的陶艺课程资料相对有限,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外资料的收集并将其制成教案和课件,并对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加以挖掘和分析,以便于找到吸引学生的切入点,将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以陶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他们学习传统艺术和陶艺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陶艺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兵马俑”这一堪称奇迹的陶艺制品,播放一些相关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兵马俑。这时,部分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要制作大量的兵马俑?为什么有的兵马俑没有头或者没有武器?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对兵马俑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学生对兵马俑已经产生强烈兴趣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介绍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此时,由于学生对兵马俑的探索和学习兴趣已经被教师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会更加认真。

(三)进行实践运用,训练动手能力

在学生对所要创作的作品有一定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制作方法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行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在创作最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样品,让他们参考这些样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物结构、情感表达等多个要素,并将其适当融入自己的作品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做好分层教学。对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能做到上述要素中的一项即可。对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与运用。以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提升,并在陶艺创作中获得成就感。由于课上时间相对有限,但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作热情,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回家自己制作感兴趣的物品,让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优化学生感知

生活永远都是艺术的最终来源,陶艺制作也同样如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陶艺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增加对生活素材的利用。例如,在选择陶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不同生活环境下选用的陶泥有所不同,鼓励他们从地域和环境出发,用不同的泥材进行制作。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用于生活的陶艺制品。在制作陶艺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考虑制品美观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考虑到其生活实用性。例如,学生常常选择杯子作为陶艺制作的主要对象,但杯子具有多种样式,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从其实际用途出发来进行设计。

(五)加强课外拓展,启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各类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展览和比赛机会,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陶艺创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展览和赛事的主题、要求等对已经完成的陶艺制品进行加工、改进和创新,鼓励他们从色彩、形状、用途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具体操作时,学生不仅要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可以邀请全班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并写出相应的评语。对具有较强创新性的作品,教师还可以推荐其参与校级比赛,这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加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陶艺以艺术性和实践性为突出特点,在创作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也能让学生变得更加细心、耐心。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陶艺课程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兵马俑陶艺美术
创意美术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兵马俑
“疯狂”的陶艺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学陶艺
做陶艺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